十種藥食同源的中藥,抗衰、抗疲勞那是槓槓地!

十種藥食同源的中藥,抗衰、抗疲勞那是槓槓地!


一、大棗


十種藥食同源的中藥,抗衰、抗疲勞那是槓槓地!


大棗又名紅棗,為鼠李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棗樹的成熟果實。大棗味甘,性溫,功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大棗擅治中氣不足、脾胃虛弱導致體倦乏力、食少便溏;血虛萎黃、婦女髒躁;與峻烈藥物同用可以緩和藥性。


大棗入藥始見於《神農本草經》,言其“安中養神,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和百藥。久服,輕身、延年”。


現代科學測定,鮮棗中所含的維生素C為百果之冠,每100g大棗含蛋白質3.3g,脂肪0.4g,糖類72.8g,含鈣、磷、鐵以及胡蘿蔔素、尼克酸、維生素B1、B2、C、P等,具有增強體質,延緩衰老的作用。


大棗助溼生熱,令人中滿,故溼盛脘腹脹滿、食積、蟲積,齲齒作痛,痰熱咳嗽等忌服。


二、地黃


十種藥食同源的中藥,抗衰、抗疲勞那是槓槓地!


地黃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新鮮或乾燥塊莖。鮮用習稱“鮮地黃”,幹品習稱“生地黃”,炮製後稱為“熟地黃”。生地黃功能清熱涼血、養陰生津,適用於口渴多飲等。


熟地黃功能養血滋陰、補精益髓,適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月經不調、崩漏;腎陰不足所致潮熱、盜汗、遺精、消渴;精血虧虛之腰膝痠軟、頭暈眼花、耳鳴耳聾等證。


《神農本草經》列地黃為上品“久服,輕身、不老”。《開寶本草》稱其:“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益氣力”。《本草綱目》載地黃“久服變白延年”。現代中醫常用地黃配伍方劑治療更年期綜合徵,如六味地黃丸、百合地黃湯、地黃飲子等。脾胃虛寒、大便溏軟者不能用,暑熱溼盛、胸悶不食者不能單用地黃。


三、黃精


十種藥食同源的中藥,抗衰、抗疲勞那是槓槓地!


黃精,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黃精的根莖。黃精性平、味甘,功能益氣、潤肺、強筋骨,主治脾胃虛弱、肺虛咳嗽、風溼疼痛、風癩癬疾、消渴等症。


現代藥理實驗證明黃精可促進免疫球蛋白形成,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具有抗疲勞和抗衰老作用。


四、黃芪


十種藥食同源的中藥,抗衰、抗疲勞那是槓槓地!


黃芪又名黃耆、戴糝,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黃芪和內蒙黃芪的根。黃芪適用於勞倦內傷,五臟虛衰,年老體虛,久病羸弱,心慌氣短,自汗體虛,脾胃虛弱,肌膚腫脹,瘡瘍潰瘍不生肌收口,食慾不振,氣虛浮腫,中風後遺症,消渴頑疾一切氣衰血虛之證。


現代研究認為,黃芪主要含有甙類、多糖、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具有增機體免疫功能,利尿,抗衰老,保肝,降血壓,能消除腎炎蛋白尿,增強心肌收縮力,還有促雌激素樣作用和較廣泛的抗茵作用。其中膜莢黃芪皂甙甲具有降壓穩定紅細胞膜作用。


單用黃芪需要注意的是:黃芪偏溫,單味久用可耗傷陰液,故陰虛體質,脈細數,舌質降紅者應配伍滋陰藥同用。


五、枸杞


十種藥食同源的中藥,抗衰、抗疲勞那是槓槓地!


枸杞為小灌木,生長於山野陽坡。藥用其成熟乾燥果實。枸杞根皮名地骨皮也是較常用之藥。


枸杞味甘,性平,歸肝、腎、肺經。功能滋補肝腎、明目、潤肺。可用於虛勞精虧,腰膝痠痛,眩暈耳鳴,內熱消渴,血虛萎黃,目眩不明等病症。


《神農本草經》將枸杞列為上品,言其“主五內邪氣,熱中消渴,周痺。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載:“枸杞子味甘氣平。補精氣諸不足,易顏色,變白,明目安神,令人長壽”。


現代研究證實,枸杞的營養成分非常豐富。不但含有枸杞多糖、蛋白質、遊離氨基酸、牛磺酸等,還含有大量的礦物元素。具有調節免疫力、降血糖、降血脂、抗疲勞等多種功效,實為體質虛寒、抵抗力差之人的保健良藥。


六、肉蓯蓉


十種藥食同源的中藥,抗衰、抗疲勞那是槓槓地!


肉蓯蓉別名大芸、沙中仙、淡大雲等,屬列當科寄生草本植物。肉蓯蓉功用主要有補腎助陽、潤腸通便。可用於治療陽痿、早洩、遺精、尿多、尿頻證,筋骨痿軟、陰虛腸燥的便秘等。《本草經疏》記述:“肉蓯蓉,滋潤補精血之要藥,……久服則肥健而輕身,益腎肝補精血之效也”。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肉蓯蓉主要含有列當素、酵素、糖分脂肪油、微量生物鹼和結晶性中性物質,是一種良好的滋補強壯藥。


七、首烏


十種藥食同源的中藥,抗衰、抗疲勞那是槓槓地!


首烏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何首烏的乾燥塊根。何首烏又分生首烏與制首烏兩種。將植物何首烏的塊根採挖之後,洗淨曬乾者稱生首烏.將生首烏用黑豆汁拌勻蒸制.使黑豆汁全部浸入生首烏中,取出曬乾者為制首烏。


制首烏適用於經精血虧虛,頭暈眼花,鬚髮早白,腰痠腿軟,遺精,崩帶等證。生首烏適用於癰瘡腫毒瘧疾,瘰癧及腸燥便秘等證。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何首烏的主要成分為蒽醌類化合物,卵磷脂,粗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等。何首烏提取物具有延緩衰老的作用,能夠延長細胞的壽命,增強機體損傷的修復能力,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血液中過氧化脂質的含量等。


八、鹿茸


十種藥食同源的中藥,抗衰、抗疲勞那是槓槓地!


鹿茸為脊椎動物鹿科梅花鹿或馬鹿等雄鹿頭上尚未骨化而帶毛的幼角。鹿茸有補腎陽、益精血、強精骨之功效,《本草綱目》載鹿茸曰:“生精補髓,養血益陽,強筋健骨,治一切虛損、耳聾目暗、眩暈、虛痢”。


科學研究者經過發射光譜和容量法測定鹿茸中各種元素,主要有鈣、磷、鎂、鈉、鉀、鐵、硒、銅、鈷、錳、鋁、鋇、鍶、鉻、鋅、碳、氫等,其中一些微量元素如鋅、鐵、硒、銅、鈷等,它們在體內參與酶、維生素和激素的形成及激活作用,對機體的物質代謝、生長髮育和繁殖起著重要作用。


九、靈芝


十種藥食同源的中藥,抗衰、抗疲勞那是槓槓地!


靈芝有“仙草”、“瑞草”之稱,被譽為食藥兩用,延年益壽之珍品。靈芝是擔子菌綱多孔菌科靈芝屬真菌赤芝和黃芝的總稱,一年或多年生腐生真菌,常用其子實體。靈芝味甘,性溫,具有益心氣、安神、補中氣、強筋骨、健胃、活血等功效,可防治多種疾病和延緩衰老。


《神農本草經》將靈芝列為上品,認為“主耳聾,利關節,保神,益精氣,堅筋骨,好顏色。久服,輕身、不老、延年”。《本草綱目》載靈芝“久食益色,至老不改,令人不飢,大小便少,明目益精”。


現代藥理研究認為,靈芝主要成分是靈芝多糖,它可以有效調節人體內環境,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淨化血液,改善微循環,全面改善身體功能,從而達到增強體質,延緩衰老的功效。


十、人參


十種藥食同源的中藥,抗衰、抗疲勞那是槓槓地!


人參又名人銜、神草、土精等。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的根。人參味甘微苦,性溫,歸脾、肺經,功能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人參可用於治療氣虛欲脫;脾氣不足;肺氣虧虛;津傷口渴、消渴;心腎不安、失眠多夢;血虛、陽萎等證。


人參首載於《神農本草經》。《神農本草經》將人參列為上品,謂之“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


《本草經集註》、《新修本草》、《本草綱目》等都載人參可“輕身、延年”,明確指出人參有補虛,益壽延年的功效。服用人參雖有不可濫用、久用,實症、熱症、正氣不虛者不用。中醫還有“少不用人參”之說。現代醫學也證明,人參具有促進性腺激素分泌的作用,可導致兒童性早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