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萬萬沒想到,疫情下的原料短缺讓護膚品也可能要斷貨


新冠肺炎疫情讓許多事愈發關乎於錢。

除了口罩變成硬通貨,廁紙和洗手液也躍升居家之剛需。其實還有一種東西也正面臨原料短缺、成品價上漲的局面,那就是護膚品。

【深度】萬萬沒想到,疫情下的原料短缺讓護膚品也可能要斷貨


此前很難想象,新冠肺炎有一天會波及梳妝檯。從事化工行業的護膚大V冰寒就在3月22日發佈的微博中提到,全球化妝品原料供應鏈將要受到嚴重影響,已經有很多原料沒貨了。

但冰寒在第二天刪去了這條微博,原因是言論引發大量爭議,還有人稱他製造恐慌。但他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歐美疫情情勢嚴峻,各國正在經歷不同程度的停工停產,這已經導致全球供應鏈受阻,原料同樣依賴於進出口流通的化妝品行業顯然不能倖免。

中國大部分的化妝品公司其實都在原料上依賴進口,歐洲是國內主要的化妝品原料進口地,不少原料在國內都還沒有好的替代品。

在一系列連鎖反應下,中國化妝品企業會沒有懸念地受到影響,而國內美妝消費者是否需要擔心愛用物缺貨或者漲價,還是未知數。

【深度】萬萬沒想到,疫情下的原料短缺讓護膚品也可能要斷貨


美妝企業轉產波及梳妝檯

波及這一條供應路徑的源頭之一是各大美妝企業為抗擊疫情而轉產。

歐萊雅集團、雅詩蘭黛集團、LVMH集團、Coty集團乃至於百威都開闢了生產線製造消殺用品,這使得生產洗手液和免洗手消毒凝膠的重要原料——卡波姆(亦稱卡波樹脂)一時間極為緊俏,甚至成為國內化妝品行業內最為緊缺的原料。

“卡波姆”是一種增稠劑,這對於普通消費者是個太陌生的名詞,但它在個人護理產品和消殺用品中被廣泛地使用,你平常使用的乳液、洗髮水、牙膏等產品中都用到了卡波姆。

廣州汀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部經理、化妝品研發工程師彭冠傑對界面時尚表示:“卡波姆的價格一路攀升,目前的價格已經翻了一番,還有不少拿不到貨的情況。”

國內化妝品企業使用最多的是從美國進口的卡波姆。

【深度】萬萬沒想到,疫情下的原料短缺讓護膚品也可能要斷貨


路博潤(Lubrizol)是國內主要的卡波姆供應商之一。根據美妝媒體《青眼》的報道,固體卡波姆在1月就出現了供應緊缺,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他們“一直以來實行支援抗疫優先供給的策略”。

路博潤把比利時和美國所有卡波姆產線集中起來,全部用來生產用於消毒洗手液中的某幾個批號產品,主要滿足消毒洗手液生產需求。

在這種情況下,現在向路博潤下單卡波姆,最快也要2個月之後到貨,而這已經是樂觀的設想,進口卡波姆的緊缺很可能會持續到年底。

對國內化妝品企業而言,好消息是卡波姆還有不少國產工廠,但壞消息是,國產卡波姆也正極度緊缺。廣州天賜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主要的卡波姆供應商,界面時尚致電天賜材料,得知現在向該企業下訂單,交期至少要在3個月以後。

技術弱勢被疫情放大

卡波姆供需極度不平衡的問題只是化妝品原料短缺的冰山一角。

海外疫情拐點未明,所有歐洲原料商都不敢拍胸脯保證某種原料未來沒有斷供可能,只在聲明裡用“儘可能供應”、“短期內沒問題”這類輕飄飄的說辭。


3月初,瑞士香精香料製造商奇華頓(Givaudan)因為一家工廠的訪客檢測出新冠肺炎陽性而宣佈局部暫時停工。在奇華頓3月18日更新的官網信息中,這家原料巨頭表示正在採取包括暫時關閉辦公室、遠程辦公等抗疫措施,這毫無疑問會影響公司的產能。

儘管奇華頓特別強調了,公司在全球範圍內都有工廠,這能“減少新冠病毒對公司運作的影響”,但這也印證了奇華頓的生產一定會受到某種程度上的影響。

與此同時,德國贏創工業集團(Evonik)的回應是“公司擁有全球性大流行病(Pandemic)的應急計劃,會盡可能地生產和供應原料”;德國化妝品原料巨頭巴斯夫(Basf)表示,營養與健康業務部在多個國家獲得豁免,“暫時不用停工”;英國原料生產商禾大(Croda)目前公司所有工廠都擁有充足的原材料供應,“短期內不會存在任何問題”。

以上這些耳生的名字,保障的都是拉芳、多芬等你我耳熟能詳的護膚品牌的運轉。

這些聲明很難給國內化妝品企業提供完全的安全感。遠在中國的品牌方只能一邊數著庫存維持產出,一邊忐忑地等待未知的壞消息。

中國化妝品產業的技術弱勢被疫情放大了。

營銷猛如虎的國產美妝護膚品牌自有優勢在。談及它們如何玩轉電商、社交媒體和私域流量時沒人不服,但高科技之名暫時還不屬於這個圈子。

技術命脈仍掌握在外資、合資企業手中。每年,歐萊雅、雅詩蘭黛、Coty等國際化妝品企業會拿出1-5%的營收,相當於幾十億人民幣投入產品技術研發。而能做到這一點的國產品牌數量寥寥。

微生物學碩士、美妝博主“配方師Rex”向界面時尚介紹,油脂、基礎保溼劑、甘油這種需求量大、技術壁壘不高的原料平時都會本土採購,價格也低些。但一些活性物,或研發水平較高的原料還得從歐美進口。

【深度】萬萬沒想到,疫情下的原料短缺讓護膚品也可能要斷貨


中國化妝品產業起步晚是原因之一,累計的數據和研究尚且不足。拿不到核心技術,一些原材料就得拐著彎想辦法制造。

例如過去只能靠進口拿到的多肽,現在中國企業發現也可以用合成等技術掌握一部分。只是很多自行研發的原料在穩定性和功效性上達不到進口原料的水平。

中國較為嚴格的化妝品原料生產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業手腳。

“允許在中國本土生產的化妝品原材料有個列表,列表之外的只能靠進口。或者對原料的研究只停留在論文層面,沒辦法做人體實驗,”配方師Rex說,“之所以這麼嚴格,是因為中國對化妝品的原則是安全,其次才是功效。”

雖然隨著市場對功效性護膚品需求的增長,相關管制有所鬆動,但技術層面的追趕仍需時間。

目前這一階段,當歐美原材料供應不上時,在中國本土及周邊東南亞國家尋找替補材料是一個解決方案。

市面上正火的A醇、煙酰氨、水楊酸、熊果苷等成分有很多廠家可以生產,對於規模較小的本土品牌來說,替換相對容易,而大企業或許還要測試新材料,這又是一件消耗時間成本的事。

但如果遇到連替代物都找不到的情況,便只能停產。許多決定產品功效的活性物材料早被歐洲企業申請了專利。

配方師Rex預測,有囤貨習慣的企業可能還能支撐3-5個月。

進口原料短缺後,一種營銷優勢將被抹殺

事實上,美妝品牌基本都有儲備原料的習慣。

【深度】萬萬沒想到,疫情下的原料短缺讓護膚品也可能要斷貨


本土護膚品牌Purid對界面時尚稱,品牌在疫情之初就對熱銷品類的原料進行了補倉,儲備了大概半年度的原料。紐西之謎在接受《化妝品財經在線》則表示,倉庫已經儲備了大約價值一億元的包材和原料。

【深度】萬萬沒想到,疫情下的原料短缺讓護膚品也可能要斷貨


按照Rex的說法,由於部分活性物保質期較短,品牌一次不會採購太多,如果疫情一直延續到7、8月份,原材料短缺可能會更加嚴重。

Purid就收到了合作的海外供應商的提醒:已經生產但還未進入運輸流程的原料,在海運上比較受影響。當地供應商有原料儲備,如果是急需用的原料,就必須要航空運輸,這樣一來運輸成本將大大提高。

疫情的不確定性讓年中以後整個原料市場會更難說。原材料短缺影響的不僅是國內化妝品企業,國際美妝品牌也是逃脫不掉。

資生堂集團也對界面時尚表示,目前有些原材料是停止供應了,不會立刻對公司產生影響,不過如果問題長期化,可能會對原材料採購產生一些影響,目前資生堂正針對這一問題研討應對措施。

進口原料斷供後,不僅是產品端,宣傳口、消費者體驗等大大小小的層面都逃不脫負面影響。

【深度】萬萬沒想到,疫情下的原料短缺讓護膚品也可能要斷貨


這是因為,進口原料除了能讓產品在功能上實現最優效果,還是一個宣傳點。

“平時有些品牌為了凸顯優勢,哪怕是維生素B3(煙酰胺)這種技術壁壘不高的材料也會從歐洲進口。”配方師Rex說。如果疫情導致進口材料斷供,這兩個優勢會被同時抹殺。

一些品牌也可能在原材料告急的情況下減少小樣生產,拿去填補正裝。或是為了避免產量需求激增,減少參與直播等促銷活動,保證較長期的供應。如果接下來幾個月疫情仍未好轉,消費者會逐漸感受到這些變化。

護膚品牌也可能在原材料告急的情況下減少小樣生產,填補正裝 圖片來源:K BEAUTY EUROPE

【深度】萬萬沒想到,疫情下的原料短缺讓護膚品也可能要斷貨


美妝品牌不會主動漲價

不過在所有變化中,消費者最容易感知到的是價格變化。化妝品原料短缺和漲價後,產品是否漲價是一個核心問題。

其實美妝品牌通常不會輕易主動做出漲價決定。即便短期內原料成本、運輸成本大幅提高,美妝品牌也不會簡單上調價格,這會為後續帶來一系列麻煩,例如原料價格回落後產品價格不好調整。

在彭冠傑看來,如果企業實在承受不了成本的上漲,更多會選擇停產該產品,然後再推出新品或者升級版產品,同時上調新品的價格。

國貨美妝品牌價格上漲的可能性相對更小。

儘管上海家化在2月宣佈對六神品牌花露水產品進行提價,並解釋稱是由於花露水主要原材料採購價格提升,例如酒精2-4月同比增長20%以上,人工牛黃同比增長266%,人力和供應鏈等運營成本也明顯上升。不過上海家化對界面時尚表示,除了六神花露水,集團旗下其他品牌產品暫無調價計劃。

Purid在3月23日宣佈對全線產品進行小幅度漲價,但品牌方表示,此次調價不是因為疫情,而是因為此前原料已經多次漲價,並且公司生產成本提高和配方升級。這次調價,除了一款產品漲價11元,其他產品的價格均上漲1元。

在大家都被海外化妝品供應鏈危機折騰得焦頭爛額之時,不使用海外供應商原料的本土美妝品牌反而躲過了一劫。

本土護膚品牌林清軒對界面時尚表示,公司採用了全產業鏈模式,核心原料山茶花是自己種植、加工,因此產品供應受外部影響不大。

國際美妝品牌在國內的市場份額仍然維持高位,消費者尤其關心梳妝檯上的進口化妝品是否會漲價。界面時尚分別聯繫了資生堂集團、歐萊雅集團和雅詩蘭黛集團,其中資生堂表示並無漲價計劃,歐萊雅和雅詩蘭黛則並未回覆。

雖然國際化妝品集團可能不會主動漲價,但這並不保證你之後買到的化妝品不會比原先貴,因為進口化妝品在市場上的價格很可能會身不由己地提高。

這是由於工廠位於海外的品牌即便有充足的原料儲備,也可能因為當地不同程度的停工而產能受限。

彭冠傑就認為,現在進口化妝品還有產品庫存,所以在國內的產品供應還正常,但未來一定會出現缺貨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