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是对虾气泡病?如何防治,减少损失?

有些养殖户最近发现自己的对虾没有很明显的得病症状,但还是死虾。虽然死虾只是小面积的死虾,没有大范围的扩张,但还是造成了不少养殖户的恐慌。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究竟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先看一下面这张图片

究竟什么是对虾气泡病?如何防治,减少损失?


我们能看到对虾体内有很多淡红色的斑点,这种现象是对虾血管破裂引起。那为什么会产生这个原因呢?这就是一种很不常见的疾病:气泡病。

一般来说气泡病的发病都是在一些水位比较浅的池塘,发病的都是小虾,不仅如此长期的气泡病还会导致对虾的体质变弱,引起细菌病和病毒病。发病严重会不断死虾而不是大面积的死亡,造成不小的损失。

发病最主要的现象就是对虾身体不能保持平衡,游泳速度缓慢。扒开死虾能明显看到肌肉发白、尾部发白、鳃发白。我们把鳃取下一部分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鳃上有大量的空泡,如下图

我们能看到在鳃里有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不仅会影响虾的体质,让对虾行动缓慢设施能力差,还会对虾的血管和肌肉造成挤压产生损伤。就像我们第一张图片看到的,对虾身体遍布血斑,就是因为气泡对虾的血管产生挤压才导致的现象。

究竟什么是对虾气泡病?如何防治,减少损失?

那什么样的池塘容易得气泡病呢?

(1)水位浅的池塘容易得气泡病。水位浅的池塘,阳光照射很足,池塘的溶氧很容易饱和,池塘底部就容易产生气泡上浮,被小虾吞食,残留体内。而且水位浅的池塘更容易受到昼夜温度的影响,水位越浅,池塘总比热容越小,温度变化越快。夜晚水温低,水体中融解大量的气体,白天温度高,水体气体溶解度下降,产生气泡让小虾误食。

(2)底质不好的池塘也容易得气泡病。池塘底质不好,会从底部产生甲烷和硫化氢等气体,这种气体上浮也会产生气泡,引发气泡病。

改底的产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目前市场上最新的技术是安全高效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改底片。过硫酸氢钾被称为第五代消毒剂,绿色安全,对养殖动物刺激小,使用无残留,目前被越来越多的养殖户认可。但是大家在选择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改底片时候要选择含量在20%以上的过硫酸氢钾。过硫酸氢钾成分含量越足,氧化性好。但是由于过硫酸氢钾较高的氧化性,含量越高越难制片。一般的小厂家很难做到。因此在选择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改底片时建议大家看清含量,尽量选择大厂家的产品。与此同时,制片技术越高,颗粒越小,作用面积越大、越均匀,效果越好。


究竟什么是对虾气泡病?如何防治,减少损失?

所以如何预防气泡病呢?

(1)不要让水位太低。

一般气泡病发病比较严重的池塘都是水深在1米以下的池塘,经常巡塘,一旦发现对虾活力不好行动缓慢及时检查。


(2)定期改善底质。

底部的恶化会产生有毒气体,不仅会导致气泡病,有毒气体本身就会对虾造成损害。


(3)定期培菌。

说白了,抛开底质的有毒气体,气泡病的发病原因就是因为溶氧过多。所以定期培养一些有益菌消耗一些水体溶氧,还能改善水质。

EM菌在水产养殖中的使用效果被广泛认可。但是EM菌发酵好的原液使用起来成本较高,而且经过厂家经销商长时间储存,菌的活力也会下降。近几年市场上比较受到养殖户欢迎的是EM菌菌种。养殖户购买回去后可以自己扩培。自己发酵的EM菌菌液使用起来成本低,而且现发酵的的菌液数量多活性好。那么在选择EM菌菌中的时候大家要关注菌种的好坏。一般而言,判断菌种好坏有一个最简单的指标pH值。因为EM菌种的乳酸菌含量最多,EM菌菌液的pH值较低说明乳酸菌含量丰富,也就意味着整体的EM菌活性较高。一般而言pH值在3.5以下就算是好菌种,如果可以达到3以下就算是质量特别好的EM菌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