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服務業500強三大看點

日前,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向社會發布了2019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榜單。連續多年,中國企聯遵循國際通行的標準,每年都根據上一年企業的營業收入排出榜單,今年是這份榜單產生的第15年。

2019中國服務業500強三大看點

作為其中的親歷者,眼看著服務業企業一路成長起來,併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動力,憑著這份多年參與見證的熱情,接下來幾篇推文,好好說說中國服務業500強的發展態勢。

一 規模大幅增長

十八大以來,中國服務業500強群體營業收入總額由20.48萬億元增加到37.63萬億元,並且已經連續4年超過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2018年我國服務業的增加值為46.96萬億元,服務業500強的營收相當於增加值的80.13%,服務500強的支柱性地位可見一斑。

從國家經濟全局來看,服務業在三次產業結構中的佔比已經連續7年位居第一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連續4年居於第一。“服務業成為經濟增長主動力”,這句極富感染力,又稍顯“定調”性的論述,出現在2018年的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服務業在我國經濟發展的地位登上高峰,併成為經濟結構顯著優化的有力證明,一時間全國歡欣鼓舞。

二 非銀行服務企業盈利好轉

長期以來有兩個普遍“共識”,一是製造業和銀行業的利潤相差懸殊,二是非銀服務業利潤微薄。很長時間內,服務業500強的利潤大幅高於製造業500強,似乎和非銀行服務業企業沒有什麼關係。

事實上,近年來非銀行服務500強企業淨利潤增長迅速,十八大以來,非銀行服務企業淨利潤增長234.17%,高於服務業500強總增長水平(173.38%),當然也高於銀行業的淨利潤增長水平(144.11%)

剔除掉銀行高利潤水平的影響,非銀行服務業500強已經超過製造業500強的淨利潤總額。今年榜單中,451家非銀行服務企業淨利潤總額為1.18萬億元,是500家制造業淨利潤總額的1.21倍。這還是沒有考慮企業數量上的差異。

三 行業表現出重大分化

在2006年至2019年13年的中國服務業500強榜單中,傳統貿易零售和交通運輸等企業數量持續走低,由313家減少到199家;同時互聯網、金融和供應鏈等現代服務企業快速崛起,由59家攀升至127家。新型服務業蓬勃發展,服務業大企業內部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1.非銀行金融發展勢頭迅猛。

入圍數量有32家,其中保險公司14家,證券公司4家,基金及信託企業2家,多元化金融機構10家,和銀行業(39家)差距越來越小,多元化的金融發展,不但是金融業健康發展應有之局面,也是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

2.互聯網服務業遍地開花。

從2006年的6家擴張至21家,數量獲得大幅增長。入圍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互聯網在經濟生活中的應用程度,除了廣為熟知的巨頭BAT,還有網易、新浪、搜狐等傳統新聞門戶,當然他們在電商、遊戲、新媒體方面的建樹實現了另一個維度的擴張。美團、唯品會的入圍是互聯網在購物、本地生活等消費互聯領域的開花結果,那麼上海鋼聯和深圳中農網的入圍反映著互聯網應用在鋼鐵、農林產品等產業領域的崛起。而這些都需要依託於通鼎、網宿科技這樣的互聯網技術企業的支撐和推動。

3.供應鏈服務業持續進步。

2019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中,物流及供應鏈服務企業入圍31家,比去年增加4家。這其中包含了廣為熟知的順豐、“三通一達”類別的快遞企業;玖隆鋼鐵、九立這樣深度根植於鋼鐵、電子產品等行業供應鏈服務的企業;河北物流、德邦這樣大宗商品運輸倉儲的物流企業,也包含像怡亞通、廈門建發這樣提供廣度供應服務的企業。在數量上顯著進步的同時,其發展的模式也從金融、貿易、分銷、物流某一個或者幾個功能解決方案出發,逐漸轉向提供綜合性和全流程的解決方案。

近年來,消費服務端,互聯網相關業態蓬勃發展;生產製造服務端,物流和供應鏈相關服務逐步承接“分離”出來的中間需求,日漸崛起。服務業的大力發展,有效地提高了人們生活質量,大幅提升了國家經濟發展的效率。過去長期存在於服務業領域中的問題,即“生產性服務業水平總體不高、生活性服務業有效供給不足”得到了明顯緩解。(本文作者:中國企業聯合會 高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