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期德法的初次碰撞,卻也為日後的巴黎陷落,埋下伏筆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隨之英法對德宣戰,1939年9月7日,法國為了援助波蘭,對德展開軍事行動,因為此次軍事行動發生在薩爾地區,又稱“薩爾攻勢”。

一戰結束後,就在歐洲大陸好不容易才獲得十餘年的休養後,又在1929年陷入了經濟危機之中,而作為一戰的戰敗國德國,也是深受經濟危機的打擊。除了經濟危機的因素,再加上巴黎和會後,各國為了以防德國東山再起,對其從軍事、經濟和領土等方面,都做出了嚴格的限制。“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德國人的民族情緒,彷彿即將噴發的火山一樣,隨時等待著噴湧而出。

二戰前期德法的初次碰撞,卻也為日後的巴黎陷落,埋下伏筆

英、法等國雖然最後是戰勝國,但是同樣在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的人員犧牲和經濟損失,因為現代化戰爭的可怕,民間和上層階級的反戰思想也是十分強烈。還有一點就是,經歷過“十月革命”的沙俄,轉眼間成為與西方資本主義社會體制完全相對的政體,於是抱著既是為了轉移國內的矛盾,同時也是打擊蘇聯的目的,兩國決定將“禍水東流”。

二戰前期德法的初次碰撞,卻也為日後的巴黎陷落,埋下伏筆

但是這種的外交政策,只好將其他歐洲小國作為犧牲,但是德國人是不會因為這點蠅頭小利就可以滿足的。雖然英法等國確實延長了一段的和平時期,但是卻沒有想到,正是自己的這種行為,也是愈發的刺激德國人的野心和慾望。

1939年,德國投入44個師部的兵力,共計88.7萬人,近兩千架飛機和2800餘輛坦克,閃擊波蘭。而波蘭方面,兵力不足,武器落後,而且包括戰術思想在內的軟硬件條件,沒有一個是可以和德國相提並論的。在此情況之下,波蘭軍隊迅速潰敗。

二戰前期德法的初次碰撞,卻也為日後的巴黎陷落,埋下伏筆

法國也確實根據軍事同盟協議,派出了40個師的兵力進行支援,看這陣勢,擺明了就是要和德國大戰一場,相對德國而言,同時的兩面受敵,確實也有些許緊張。除了德國外,幾乎全世界的目光也都集中在了這場當世之間最強的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

但是,根據實際來看,就不免有些讓人大失所望了,因為法國這場貌似陣勢浩大的行動,就好像是一場“炒作”一樣。除了法國人,還有包括英國人在內的軍事短見,在這個偌大的“秀場”之中毫無保留的展現了出來,而這也等於給巴黎的陷落,埋下了巨大隱患。

二戰前期德法的初次碰撞,卻也為日後的巴黎陷落,埋下伏筆

德國9月1日入侵,法國9月3日對德宣戰,但是直到9月7日,才終於展開前文提起的“薩爾攻勢”。法國一共有40個師,其中還包括大規模的機械化部隊,而對面的德軍僅僅也是隻有22個師的兵力。攻勢初期,法軍可謂是一路順分順水,一下就攻取了20餘個德軍控制的村莊,儘管德軍沒有在其中一個做出不妨措施。雖然如此,但是德軍的地雷陣確實給法軍帶來不小的損失,而且地雷致死的數量,要比士兵們在戰場上喪生的數量還要大。

二戰前期德法的初次碰撞,卻也為日後的巴黎陷落,埋下伏筆

由此法軍也是開始打了退堂鼓,還有德國的齊格菲防線異常堅固,法軍屢攻不得,再加上波蘭自身的潰敗速度實在是有點快,法國終於決定全面退軍。

二戰前期德法的初次碰撞,卻也為日後的巴黎陷落,埋下伏筆

於是,從這一年的9月30日法軍撤退命令下達開始,一直到10月17日,法軍的撤退計劃圓滿完成。這次的“薩爾攻勢”之中,法軍共計付出了2000餘人傷亡的代價,德軍則是466人傷亡及失蹤,還有11架飛機被擊落。

“薩爾攻勢”之後,法國失去了進攻德國的最好機會,不但未能解波蘭之圍,也使得自己日後被德國攻陷。而德國人也從此之後,徹底的看穿了法軍的實際面目,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入侵野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