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鼓勵醫療器械加快補短板,細分龍頭看這些

上一篇我們提到,本次疫情暴露出了我國醫療衛生領域的短板和不足,疫後國家將加快補短板,醫療器械行業或受益基層採購放量。(以下為今日工信部的發聲)


國家鼓勵醫療器械加快補短板,細分龍頭看這些


那麼,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現狀如何?與海外尤其是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有多大?未來行業增長核心動力在哪裡?誰會成為最受益的靚仔?今天我們來接著講。


PART 01


對標海外

我國醫療器械市場廣闊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持續蔓延,截至8日12時境外現存確診病例仍有百萬。我國早前通過採取一系列及時且有效的防治措施,現在反而成了全球最安全的國家。


不過,本次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後,暴露出了我國在醫療衛生領域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比如,疫情爆發初期,因感染者快速增多,而醫療資源相對不足,導致疑似病例診斷和收治進度比較緩慢,對疫情的快速阻斷形成一定擾動。


試想一下,本次疫情爆發在醫療條件較好的武漢,那如果是在醫療條件較差、人口稠密的西部省市呢?防控難度無疑會變大。


那,我國醫療衛生服務到底處在什麼水平?未來提升改善的空間有多大?我們可以與發達國家作為參照。


據數據顯示,自建國以來,我國財政支出中醫療衛生支出佔比持續上升,尤其在最近十年,支出比例由2010年的5.3%穩步提升到2019年的7.3%的水平。


國家鼓勵醫療器械加快補短板,細分龍頭看這些


從我們切身體會來看,現在普通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看病貴的問題則隨著醫保政策的逐步完善,人民負擔較之前也大大減輕。


不過,與美、日、英、韓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投入依然相對不足。


對比六個主要經濟主體,我國醫療衛生領域財政支出佔GDP比重只高於印度。


國家鼓勵醫療器械加快補短板,細分龍頭看這些


尤其與美國相比差距非常大。2018年,我國公共醫療衛生財政支出達1.6萬億,佔GDP的比重約為1.7%;同期美國政府財政醫療經常性支出達1.6萬億美元,佔GDP的比重約為7.9%。


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我國執業醫師人口密度、ICU床位佔比、以及設備擁有量會低於許多發達國家。


我們來舉例核磁共振(MRI)設備擁有量的數據,能更加明確直觀地感受到這種差距的存在。


核磁共振(MRI)作為上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影像檢查技術,是繼CT後影像行業的又一大進步,被譽為現代醫學影像技術皇冠上的明珠。


近年來,我國每百萬人口MRI保有量提升明顯,但整體上滲透率仍處於較低水平,不僅較歐美髮達國家滲透率有較大差距,甚至低於經合組織成員國的平均水平。


國家鼓勵醫療器械加快補短板,細分龍頭看這些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速上升,醫療資源不足、以及資源配置失衡的問題將更加凸顯。


好在,當前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正在加快推進,分級診療政策也在加緊落實。而本次疫情的發生有望成為我國醫療基礎設施建設進程上的一次重要時點。


疊加我國財政醫療支出佔GDP比重低的現狀,預計疫後國家對相關醫療設施、醫療設備的投入將加大。


我們注意到,在我國贏得抗疫攻堅戰階段性勝利後,當前全國多地已經拉開新建醫院的熱潮。


河南半個月之內有16家醫院獲批或簽約;蘇州提出將在“十四五”期間規劃建設一批醫院,其中三級醫院增長50%;西安、長沙、鄭州、深圳等地新傳染病醫院也在加速落地。


在疫情帶來的經驗教訓下,各地將更加重視重症ICU的建設以及重症科設備的採購。與之相關的監護儀、呼吸機、除顫儀、輸注泵、影像學、體外診斷檢測設備等廠商均有望在衛生系統和疾控體系完善的進程中受益。


另外,在分級診療的政策大背景下,我國也在積極鼓勵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以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升級。


2018年11月,衛健委印發《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年)》指出:


到2020年,500家縣醫院和縣中醫醫院分別達到“三級醫院”和“三級中醫醫院”服務能力要求。力爭使我國90%的縣醫院、縣中醫院分別達到縣醫院、縣中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要求。


而在此之前,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局發佈了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標準(2018年版)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標準(2018年版),對於這兩類醫療機構的設備配置做出明確要求。


為了完成達標建設和醫院升級的目標,3.7萬的鄉鎮衛生院和3.5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將大量購置醫療設備,包括彩超、DR、CT、監護儀等設備在內都將迎來放量。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對國產設備的支持力度,在醫療器械採購方面,國家衛健委提出要嚴格執行政府採購法,確保財政資金優先採購國產醫療設備。


以上對於國產醫療器械行業無疑都將構成中長期的利好!


PART 02


加速進口替代

細分領域龍頭已現


我們注意到,在本次疫情阻擊戰中,口罩、防護服都是最緊缺的防疫物資。我國坐擁全球一半以上的口罩產能,這成為我國快速阻斷疫情的重要加分項。


事實上,當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醫療器械的重要生產基地,在口罩等多種中低端醫療器械產品領域,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但,高端醫療器械領域卻基本拿不出手。


我們在嘲笑美國連口罩都無法生產的同時,卻不可否認美國是當今研發實力最強、技術世界領先的第一醫療器械製造強國,其佔到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約40%份額。


國家鼓勵醫療器械加快補短板,細分龍頭看這些


在全球醫療器械top20的公司中,美國企業有11家之多,佔比超過5成,其他公司集中於日本及歐洲。


國家鼓勵醫療器械加快補短板,細分龍頭看這些


反觀我國,竟無一企業入榜。


我國與美國等國在醫療器械領域的差距具體體現在哪?


根據我國主要醫療器械國產及進口占比情況分析,我國在心臟支架、監護儀、生化診斷、DR等少數細分領域已經實現進口替代,但在內窺鏡、CT、MRI、化學發光、彩超等領域國產份額均不足30%,這些市場主要被美敦力等國際巨頭所佔據。


國家鼓勵醫療器械加快補短板,細分龍頭看這些


當前的窘境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關鍵在於,是否願意邁步向前?


根據2月下旬的某局會議明確提出,推動生物醫藥、醫療設備、5G網絡、工業互聯網等加快發展。


而3月初領導人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強調,要加快補齊我國高端醫療裝備短板,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技術裝備瓶頸,實現高端醫療裝備自主可控。


我們預計,伴隨國產醫療設備技術的創新與升級,進口替代會成為未來我國醫療器械發展的主旋律,而內窺鏡、CT、MRI、化學發光、彩超等國產化較低的器械有望成為國產替代的重點領域。


政策對國產設備的支持體現在,根據製造2025明確提出,在2020年、2025年、2030年縣級醫院國產中高端器械市佔率分別達到50%、70%、95%。


自2017年起,各省市開始密集出臺器械政策,已經有十餘個省市推出相關政策,明確採購單位優先採購國產優質設備,大幅提高採購國產醫療設備的比例。


相信隨著分級診療政策逐步落地,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已經逐漸成為國產替代與醫療器械更替的重要市場,邁瑞醫療、樂普醫療、萬東醫療、魚躍醫療等醫療器械領域細分龍頭有望受益基層採購放量。


邁瑞醫療:公司是A股醫療器械行業收入與利潤規模最大企業,自2017年以來連續三年營收破百億,且持續穩定增長。


生命信息與支持領域,受益於空白市場拓展,公司實現監護設備的穩定增長並帶動其他產品搶佔市場份額。目前公司日產有創呼吸機近百臺,出口佔比達60%以上。


體外診斷領域,在中、高端技術市場,公司實現了化學發光試劑、設備銷售的量價齊升,公司還切入流式細胞檢測領域,培養了新的體外檢測業務增長點。


醫學影像領域,公司實現了國產高端超聲的技術突破並進入專科高端超聲領域,將成為基層市場擴容的最大受益者。


樂普醫療:公司是我國心血管大健康平臺型企業,目前已建立心血管領域的“器械+藥品+醫療服務+新型醫療”四大業務板塊。


公司當前的核心利潤貢獻來自心臟支架和藥品業務,都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公司的心臟支架業務保持20%左右的增長,市佔率排名第一。


由公司研發的國內第一款完全可降解支架NeoVas已獲批上市,從隨訪患者數據看,NeoVas支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數據均優於金屬支架,且血管修復效果更優,預計公司盈利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萬東醫療:公司為影像學老牌廠商,DR業務於國內市場份額穩居第一位,MRI、CT、DSA、超聲等業務線不斷豐富,公司有望充分受益國產高端醫療設備扶持政策。


去年,公司升級三大主力品種,發佈第四代DSA產品“金剛”、MRI生態圈產品i-space和“one影”平臺。隨著三大產品全面升級,基層痛點有望消除,業績可能隨著基層採購的放量迎來修復。


魚躍醫療:公司在家用醫療器械板塊深耕多年,主要聚焦呼吸系統、心血管、內分泌三大病種開拓產品市場,同時以專業的臨床醫學為基礎,研製以改善和提高生活品質為目的生活用品。


目前,公司與疫情防控及治療相關的產品有近十種,主要分三大類:呼吸供氧類、體溫檢測類、消毒感控類。涉及到的產品有製氧機、無創呼吸機、血氧儀、霧化器、體溫計等一系列產品。


現在這些產品都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狀況,公司以上產品的生產線已經加到兩班甚至三班倒的生產狀態,預計可能會成為本次疫情最受益的醫療器械企業。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參考資料來自於網絡公開信息,所涉及的公司及個股僅作為研究分析使用,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達意見均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請牢記投資有風險,風險且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