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 攜手並進奔小康

(本報記者 蔡文龍 江一舟)4月3日,雨後初晴,春意濃濃。走進津市市藥山鎮三新垸村,潔淨的水泥路向村裡延伸,村道兩邊是錯落有致的梨園、大棚和稻田,田間地頭隨處可見辛勤勞作的身影,處處煥發著勃勃生機。曾經的省級貧困村,變成了美麗鄉村精品示範村。

魯炎山是津市市委駐三新垸村扶貧工作隊隊長,他拿出幾本裝幀好了的書冊笑著告訴記者,“這就是三新垸村脫貧的足跡。”記者饒有興趣地翻看起來,書名是《精準扶貧面貌》,內容是藥山鎮三新垸村2016年至2019年扶貧攻堅的歷程,裡面系統地記錄了該村從省級貧困村美麗轉身的故事,以及扶貧幹部工作的點點滴滴。

“這本村志也是好東西啊!”眼見記者“識貨”,魯炎山又向記者“力薦”了該村的村志——《風雨歷程三新垸》。這本書是三新垸村2017年新編的,講述了一個湖鄉農村的百年史,村志裡有三新垸村的變遷、重要的人和事,還有十年發展規劃等,受到了當地村民們的歡迎。

“我們還完善了基礎設施建設,修建了百姓大舞臺,組建了農民廣場舞隊、腰鼓隊、軍鼓隊等,要實現文化惠民,物質精神雙脫貧。”魯炎山樂呵呵地說。

激發產業扶貧動能

3組村民王立冬在自家水稻田裡忙著起蝦。2017年,他結束了在外打工的生活,回到村裡流轉了160畝稻田,跟著合作社學習養蝦,每畝年收入2500元,“除開成本,一年能掙到20萬元左右,比在外打工強不少。”今年,他家的蝦苗經過去年成年蝦自身繁殖,長勢良好,迎來了開春的首個收穫季,蝦苗不僅能滿足自家稻田,多出的還能夠出售增收。前兩天,鼎城區中河口鎮的賀老闆找他訂購了1000公斤蝦苗。

隨著氣溫回暖,春耕生產也熱鬧起來。在夢圓蔬菜專業合作社的蔬菜大棚裡,一株株沃柑樹長得青翠茂盛。清明前後,正是果樹管理的黃金時期,三新垸村7組村民羅作定小心地避開棚裡的西瓜苗,為沃柑樹剪枝。

該村村民成明香於2013年成立合作社,最初以種植大棚蔬菜為主,面積240餘畝。去年為增加收益,提高土地利用率,成明香引進了1萬多株沃柑苗,在大棚裡套種蔬菜。除了一部分村民用自家土地入股合作社,年底享受分紅外,合作社還吸納了附近20多個村民就業,羅作定就是其中一員。他覺得自己年紀大出不了遠門,便在屋門口幫合作社打理大棚,“一年能掙個3萬元。”

藥山鎮三新垸村是津市市圍繞產業扶貧、助推貧困群眾持續增收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津市市始終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大力實施“一鎮一品”“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培育工程,打造了“藥山中草藥”“新洲食用菌”“白衣藠果”“毛裡湖果蔬”等特色產業鎮和“新湖蠶桑”“庹家峪香菇”“青苗旅遊”等特色產業村。採取“三一幫扶”模式,產業帶動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進一步夯實貧困戶“家底”,不斷推動貧困群體由“跟著跑”變為“並排跑”,努力使脫貧攻堅成色更足。“三”是指委託幫扶每人三分田。津市市財政按照每人1000元的標準,把扶貧資金撥付到鎮,發展藠果、食用菌產業,鎮政府、村委會、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貧困戶簽訂四方協議,由村委會委託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幫扶貧困戶。“一”是指直接幫扶每戶一畝園。津市市財政按照每戶1000元的標準,直接扶持每個貧困戶在屋前屋後種植一畝果園。

大力推進就業扶貧

產業助力脫貧,就業穩定脫貧。津市市一直把就業創業作為實現穩定脫貧、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不斷創新工作機制,改善就業創業環境,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引導貧困勞動力合理有序轉移。

47歲的施敏是毛裡湖鎮七星村貧困戶,幾年前摔斷了腿,喪失了勞動能力,使本來就貧困的生活雪上加霜。在扶貧辦、就業處的幫扶下,施敏參加了養老護理員培訓班。培訓結束後,他應聘到一家家政服務公司工作,包吃包住,每月工資2400元。施敏說:“是就業培訓讓我有了一技之長,過上了有固定收入、有體面生活的日子,我要感謝黨的好政策。”

給技能,立足“授人以漁”。津市市根據高新區企業用工需求和貧困勞動力就業技能需求,及時開展技能培訓,不斷提升農村勞動力素質,逐步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個、脫貧一戶”的目標,今年已開展各項技能培訓11期,培訓貧困對象404人次。

藥山鎮楊壩壋村村民李和香,現在根本不用出村,就可以到家門口的“綠島藍灣”休閒農莊上班。楊壩壋村是一個省級貧困村,全村63戶貧困戶的家庭成員像李和香一樣,在“綠島藍灣”務工並實現了全家脫貧。而該公司作為“吸納貧困勞動力較多的企業”,不僅享受到政府給予的5萬元獎勵,還得到了崗位補貼。

給平臺,派發就業崗位,津市市人社部門在高新區搭建就業服務平臺,建立企業用工需求名冊和貧困勞動力技能名冊,通過“兩冊比對”,將貧困勞動力推薦到合適的崗位,並建立常態化跟蹤監測機制,及時解決貧困勞動力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確保貧困對象能安心就近務工。

給機制,廣闢就業通道。以獎代補、崗位補貼、社保補貼……津市市建立了一系列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的獎補機制,以提高企業聘用貧困勞動力的積極性。為調動培訓機構參與就業扶貧的積極性,出臺了一系列補貼政策。對貧困勞動力進行技能培訓的機構,每培訓1人,由政府給予500元至1500元不等的補貼。對B2駕駛證等費用較多的培訓,由就業處和後盾單位共同解決,確保培訓機構正常收費不落空。此外,對成功介紹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6個月以上,並跟蹤服務12個月以上的就業服務機構,按每人30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對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按省外400元、省內200元、常德市內100元的標準給予交通補貼。目前,津市市已有1417名貧困人口實現穩定就業。

據津市市扶貧辦負責人介紹,津市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來抓,精準發力,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困難群眾真切感受到脫貧致富的幸福和喜悅。到2019年底,1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脫貧貧困人口1673戶、5073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25%。2016年至2018年,津市市連續3年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工作先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