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車終身質保,壞了有人管,但這事香嗎?

2020年,受疫情衝擊,中國汽車市場遭遇黑天鵝事件,1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69.9萬輛,同比下降21.5%,創下了自2005年統計以來的最低增速,2月份批發數量下降幅度更是超過了80%。


這些車終身質保,壞了有人管,但這事香嗎?


黑天鵝事件之後的行業震動


3月,多家新能源領域的初創車企宣佈展開合作,開始抱團取暖。


此後,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發微博說:“上百個新造車企業中,堅持到今天,從不拖欠員工的工資,從不拖欠供應商的貨款,這兩個最基本最本分的能做到的估計已經不超過五個了。”


這些車終身質保,壞了有人管,但這事香嗎?


新能源初創車企又一次來到了風口浪尖,不禁發問,有多大膽才敢買他們的車?


這些車終身質保,壞了有人管,但這事香嗎?

(汽車之家發起的互動投票結果)


“彎道超車”確實需要合作共贏


不可否認,開放、合作本身就是初創車企的優勢,如果還囿於門戶之見,按照傳統的、封閉的、重資產的思路來造車,還何談“彎道超車”?在巨大的技術和產業變革中,初創車企通過開放合作,資源共享,求生存求發展,這點應予理解。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歷經了過去幾年的爆發性增長後於2019年遇冷,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107萬輛,相較2018年增長率僅為1.6%,但在多方政策調控的積極作用下,新能源市場長期向好的勢頭並不會改變。


這些車終身質保,壞了有人管,但這事香嗎?

(2020年之後的數據為推算結果)


數據顯示,過去純電動車的銷量需求更多來自於企業用戶,超過一半的銷量來自於網約車、分時租賃出行服務商,僅有約11%的銷量來自於對純電動車性能與體驗有真實需求,並將純電動車作為家裡唯一車輛解決剛性代步需求的消費者。


這些車終身質保,壞了有人管,但這事香嗎?


隨著純電動車產品力的提升、充換電設施的完善,再加上購車補貼、購置稅減免、牌照限制等措施的影響,“主動”和“被動”購買純電動車的消費者都會越來越多。


需求增長、熱度走高,有多少廠商值得信賴?


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部分車企實際上並沒有過硬的技術和管理能力支撐其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中的一員。


玩概念、講情懷溜到飛起,融資、圈地駕輕就熟,就是遲遲不見產品落地,或產品毫無建樹,這種渾水摸魚的玩票者,也理應被淘汰。


在汽車百年發展歷史的優勝劣汰當中,敗退的汽車品牌可不少。對於消費者來說,買車只是開始,後續的售後服務也很重要。如果遇到車企倒閉的類似情況,那售後服務、保值率等問題就變得尤為棘手了。


問題一:車企倒閉,終身質保還算數嗎?


當終身質保成為買車時一併贈送的福利,很多消費者都會覺得自己撿到便宜了。暫且先不論終身質保的限制條款眾多,就算我們全部滿足廠家的要求,那廠家倒閉了,這“便宜”還能享終身嗎?


有法可依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消費者是有法可依的,《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修訂徵求意見稿)》第二十八條規定,經營者破產、合併、分立、變更的,其三包責任將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執行。這裡提到的“有關法律法規”一般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侵權責任法》。


這些車終身質保,壞了有人管,但這事香嗎?

(可多選;%參與人數=15,25)

此“蛋糕”非彼“蛋糕”


其次,一般來說,車企破產倒閉後,都會被收購或是拍賣抵債,接手的企業或組織除了會接收品牌、知識產權、廠房生產線等資產外,也會接收該品牌的售後業務。“賣車不賺錢,售後賺錢”是行業通識,所以這塊業務非但不是“燙手山芋”而是“蛋糕”。


但此“蛋糕”非彼“蛋糕”,當它需要新主額外付出資金去填補舊主的“窟窿”時,消費者所面臨的售後體驗朝著糟糕的方向發展,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些車終身質保,壞了有人管,但這事香嗎?

(可多選;%參與人數=15,25)

還需額外關注電池/電芯


此外,針對新能源車,我們還需要關注它的電池/電芯的終身質保服務,部分車企規定的終身質保並不等同於終身免費更換電池,動力電池的正常衰減並不在質保範圍,因此電池終身質保更多是營銷噱頭。


當然,單純從提倡的層面來看,部分新能源車企提出對電池/電芯終身質保,是源於其對自身產品的設計製造和安全性能有足夠的信心,並以此方式傳遞給消費者。


但從實際操作層面來看,電池終身質保的前提條件過多且苛刻,且各廠家維保檢測標準判定不盡相同,消費者很難從中獲益。


有就有,沒有也不強求


綜上所述,我們還是希望消費者看淡諸如“終身質保”等此類營銷承諾,不以此為購車參考要素。


問題二:車企倒閉,保值率會暴跌嗎?


會跌,但“暴跌”談不上,因為目前新能源汽車本身的保值率就不高,“暴跌”的空間不大。


新能源汽車保值率整體偏低的原因


目前新能源汽車保值率整體偏低,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一是電池技術快速進步,使得新車的整體性能較老款車型有較大提升;二是還沒有形成對新能源汽車的檢測評估標準,特別是對動力電池的檢測評估,給二手車流動增加了壁壘;三是新能源二手車交易量有限,還沒有形成穩定的供需關係,導致成交價和實際價值之間有比較大的偏離。


這些車終身質保,壞了有人管,但這事香嗎?


針對這樣的情況,很多廠家都推出了融資租賃、回購等模式,例如2019年上市的奧迪e-tron,它推出了最高3年殘值率達到55%的租賃方案;再如特斯拉早在2015年就推出過的保值回購業務以及認證二手車業務,這對提升特斯拉的二手車保值率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這些車終身質保,壞了有人管,但這事香嗎?

(全文數據來源:IHS數據庫、羅蘭貝格、優與科技等)


保值率呈兩極分化,購車還需綜合考慮


綜合來看,新能源汽車保值率呈兩極分化的態勢,特斯拉一枝獨秀,各車型的一年保值率都在60%以上,優勢明顯;比亞迪以較高的銷量和品牌力作為支撐,旗下多款車型的保值率也在50%以上;但也有部分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的一年保值率僅為15%-20%,大大拉低了新能源汽車的平均保值率。


從長遠看,技術的進步與產品的完善是新能源汽車保值率提升的根本動力。著眼於現階段,想買一輛保值率高的新能源汽車,還是要綜合考慮三電技術、品牌、口碑、保有量、配套措施等因素。


全文小結


針對文中的兩個問題,我覺得從製造源頭上來說,保證一輛車的品質,是車企理應承擔的責任,如果只是將終身免費質保當成營銷工具或者只是為了把消費者套牢在4S店,那這明顯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所以我們淡然處之就好。


反觀消費者這邊,綜合多種因素來看,不管是傳統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選擇保有量較大的品牌的車型在現階段仍是明智之舉。


同時也可以看到,一部分中國新能源初創車企確實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並且在購車體驗、售後服務等方面有了自己的優勢,我們當然也非常樂於見到“國貨”大賣,期待我們的民族汽車品牌更加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