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創作了刷屏的央視筷子公益廣告?

因為意大利品牌Dolce & Gabbana的創始人兼設計師Stefano Gabbana一次的“辱華”事件,一支央視關於筷子的公益視頻走紅了。

“你真的懂中國的筷子嗎?一雙筷子,承載著中國人的情感和記憶。”11月21號晚上8點,@央視新聞在其官方微博上發佈了一條視頻。截至目前,已經被評論了5萬多次,轉發超過140萬次。


誰創作了刷屏的央視筷子公益廣告?


央視新聞微博

“看哭了。”大多數網友表示。

沒有複雜曲折的情節,故事中展現的場景和人物都是普通觀眾熟悉的。5分鐘的廣告圍繞春節,由不同地域、講著不同方言的8個小故事組成。

在廣州,爺爺用筷子蘸各種味道讓剛滿月的小孩品嚐;在上海,媽媽用筷子教2歲的孩子吃飯;在福建永定,爸爸讓小孩等長輩開吃再動筷子;在美國舊金山唐人街,一位白髮老人把筷子擺在八仙桌上,告慰逝去的親人;在四川宣漢,一家人熱情地邀請村裡的獨居老人一起吃飯:“多個人多雙筷子噻。”


誰創作了刷屏的央視筷子公益廣告?


事實上,這是4年前央視在馬年春晚上播出的公益廣告。它的創意製作方來自廣告公司上海麥肯,主創人員包括有“中國廣告四大教父”之一稱號的莫康孫,以及後來和莫康孫一同創辦創意熱店MATCH馬馬也的孫濤。

和創意人熟悉的、只面向特定銷售群體的商業廣告不一樣,春節期間的公益廣告需要面向更大的受眾,而對於央視來說,它想要覆蓋的群體更為廣泛,不僅有14億國人,還有海外華人群體。

而這給創意人帶來的難題是——如何做好普世價值的“命題作文”,還要避免主題過於宏大空洞,不夠打動人。

麥肯曾經創作過2013年央視蛇年春晚關於“回家”主題的公益廣告,到了第二年,他們思考的是如何把宏大的命題縮小,儘量用小的切入點表現不一樣的視角。

筷子,作為所有華人甚至東方文化圈都熟悉的餐具,進入了創意人的視野。

“這多少和我們創作團隊本身的成長經歷有關,小時候家長會教育,客人不動筷子,你是不可以先動筷子的。 ”孫濤告訴界面新聞,“把這個記憶翻出來之後,我們就想看在同樣的筷子主題下,是否有延展的可能,後來發現的確有很多故事和情感濃縮可以用筷子來呈現。”


誰創作了刷屏的央視筷子公益廣告?


主創團隊

整個央視春晚《筷子篇》的公益廣告由不同的故事組成,從南到北,從城市到鄉村。主創團隊的意圖是在一個故事脈絡中把中國文化多樣性詮釋出來,同時有一個共同的內核——筷子。“它就像針線一樣,串起了每一道菜。”

和一般廣告不同的是,片中的各地方言是一大特點。孫濤解釋稱,其實在拍攝過程中準備了方言和普通話2個不同版本,因為他們當時拿不準大眾是否會因為聽不懂、聽不清方言而反感。


誰創作了刷屏的央視筷子公益廣告?


鄉村拍攝場景

但最終,方言版本生動自然的氣質讓主創人員覺得,“它會和觀眾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

“創作過程中我們徵求了很多意見,大家普遍覺得在片中聽到熟悉的方言會很有歸屬感。 ”孫濤說,“比如有上海的朋友看到媽媽教小孩子用筷子的情節,覺得特別有共鳴,因為很多年以來上海話都沒有在央視春晚出現過了。”

這或許就是這支公益廣告4年之後再度走紅的秘訣。沒有刻意煽情卻讓你忍不住流淚,背後是關於不同地域文化的包容,和一份平實,自然而質樸的表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