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做朋友?別讓這個錯誤觀點毀掉孩子的未來。

跟孩子做朋友?別讓這個錯誤觀點毀掉孩子的未來。

孩子只需要你做好父母的角色

跟孩子成為朋友,其實是在親手毀掉孩子。但這種育兒觀點,卻越來越深入人心。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為什麼不能跟孩子成為朋友?首先要明確一點,父母與朋友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角色。孩子對這兩個角色,在情感需求上有本質區別。

朋友這個角色,是一種情感互補的平等關係。孩子需要朋友,是需要通過與朋友的互動,鍛鍊團隊協作的能力。從遺傳學的角度講,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只有懂得團隊協作的人,才可能生存下來。

所以孩子對朋友的需求,是能跟自己合作完成某件事。與朋友一起做遊戲,就是合作的過程。合作的越順暢,孩子玩的就會越開心,下次還會繼續一起玩。這是朋友存在的意義。

但父母這個角色,是一種情感依賴的崇拜關係。孩子需要父母傳授知識,需要父母傳授生活經驗,還需要父母提供生活保障。但對朋友不會有這些需求。

所以父母永遠是父母,不可能成為朋友。而且也不應該有這樣的想法。父母這個角色是無法取代的,也是不可缺失的。孩子需要你做的,是合格的父母,而不是朋友。

跟孩子做朋友?別讓這個錯誤觀點毀掉孩子的未來。

合格父母的標準

曾經聽到過一個觀點,只要把孩子養活了,能正常的長大,就算是合格的父母了。當然這種膚淺的認知,只有少部分人認可。

而另外一個觀點,認可度就比較高了。教會孩子生存的技能,是父母的重要責任。所以有些父母,非常重視培養孩子賺錢的能力。

這雖然沒錯,但是在這個問題的認知上,好像出現了一些偏差。普遍的觀點是,只要學習成績好,就能找到好工作,就可以有一個不錯的收入。還有些人認為,要掌握至少一門技能,也能養活自己。

當然隨著認知水平的提升,已經有家長意識到,溝通能力、情緒管理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等。這些基礎的底層能力更重要。

所以至少要能夠,培養好孩子的這些能力,才能算是合格的父母。所以育兒這件事,對父母的要求是很高的。

跟孩子做朋友?別讓這個錯誤觀點毀掉孩子的未來。

記住這三點,才有機會教育孩子。

保持父母的權威

這是最容易被人誤解的一點,權威試教育也經常被人抵制。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們小時候在父母的權威下,感覺並不舒服。我們想做什麼事,父母都可能會阻止。我們想養只狗,父母不讓。我們想在院子裡種點花,父母不讓。我們感覺自己的想法不被尊重,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傷害,所以開始抵制權威式教育。

但是你想一想,如果你的孩子不想上學,你管還是不管?你的孩子偷偷充值打遊戲,你管還是不管?你的孩子頂撞長輩,你管還是不管?如果失去了父母的權威,你還怎麼管?孩子根本就不聽你的。

先不說孩子,就連成年人都有權威崇拜。保持你在孩子心中的權威形象,孩子才會崇拜你,才會認為你是對的。你在制定規則的時候,孩子才會接受。

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

我們說要保持父母的權威,但權威是不能濫用的。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而且會有自己的想法。這些想法是需要被尊重的。

孩子總會向父母提出各種要求,但不管這種要求是否合理,你都不能直接權威式的拒絕。這樣孩子就會感覺很受傷,感覺自己是不被尊重的。

遇到不合理的要求,一定要解釋清楚,讓孩子知道為什麼不能這麼做。哪怕孩子很小的時候,聽不懂你的解釋。他也會知道你是有理由的,而不是以父母的權威阻止。

如果孩子的要求合理,那就一定要滿足。這樣非但不會傷害父母的權威性,反而還會讓孩子對你更加信賴。

如果犯錯,一定要勇敢承認。

人都會犯錯,這是在所難免的。父母在親子互動中犯錯,

也是很正常的。但有些父母礙於面子,即使自己錯了,也不願向孩子承認。

但是這種做法,對於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傷害非常大。這是在塑造一個沒有擔當的形象。而如果主動承認錯誤,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就是正面的。也是在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犯錯不可怕,重要的是敢於承認。你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孩子也會成為有擔當的人。

先做好優秀的父母,

才能培養優秀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