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茶文化專家吳炯耀談:茶 道 內 功

茶 道 內 功

泡一壺好茶、練一手好技藝,是茶道的基本內功,也是每個資深茶人的基本素養。如何去泡好一壺茶、練就一手好技藝呢?一泡茶之所以好,一定有著多方的作用。諸如天氣、山場、工藝,任何一個因素都是承接的齒輪,任意一環節都對茶葉的最終品質產生影響。

著名茶文化專家吳炯耀談:茶 道 內 功

我們在品飲時常有這樣的現象:同一款茶今天喝和昨天喝的、上午喝和晚上喝的感覺不大一樣?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第一,醒茶。

醒茶,指的是讓茶葉結束沉睡過程,恢復清醒狀態。經過醒茶,讓 茶葉中的內含物劇烈運動著,能讓茶葉中的香氣物質和滋味物質充分釋放,以豐富茶湯的味道,讓茶變得更好喝。醒茶,只要將茶葉暴露在空氣中一定時間即可。在空氣中水分和溫度的刺激下,茶葉自然會徹底清醒。

第二,紫砂壺。

若想將一泡茶的味道發揮到極致,離不開一把合適的紫砂壺相助。茶與紫砂壺之間,一直都存在搭配的學問,根據茶性,結合紫砂壺本身的特點,選擇相應的紫砂壺。

紫砂壺的選擇,第一要務就是注重泥料的品質,在泡養的過程中能一定程度地提高茶葉的品飲體驗,烘托出茶湯的最佳狀態,令飲者傾心如醉。其次就是壺型,比如泡陳年普洱茶要選擇壺口小壺身大的紫砂壺,泡鐵觀音要選擇壺口大的壺型等。

第三,水。

水乃茶之母,茶跟水是不可分割的關係。明代張大覆在《梅花草堂筆談》中談到:“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見,水質對茶湯品質的重要性。好茶還須好水泡,好茶與好水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選擇泡茶用水還必須瞭解水的硬度和茶湯品質的關係,主要以選擇軟水為主。軟水中含其他溶質少,茶葉有效成分溶解度高,進而表現出茶味比較濃;而硬水中含有較多的鈣、鎂離子和礦物質,導致茶葉有效成分溶解度降低,進而表現出來茶味比較淡。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軟水即為純淨水。

第四,沖泡技藝。

泡茶必須做到:看茶泡茶、因茶而異、因人而異。茶葉沖泡時的水溫,茶葉浸泡的時間,所用泡茶器具杯型、胎釉,都會影響到茶的口感。

著名茶文化專家吳炯耀談:茶 道 內 功

泡茶還要做到:能夠根據需要考慮到許多的因素,比如,不同品種、不同山場、不同品質的茶葉,水溫該怎樣控制,該用怎樣的沏茶器具,必須都瞭然於胸。根據茶的香氣、滋味、山場,泡出適合口感的茶給不同的顧客品鑑。泡茶技術與茶葉一樣重要。

第五,個人因素。

人的感官感受與身體狀況和情緒有很大的關係,一般在身體狀況理想、情緒愉悅的時候,感官會非常敏銳,方能品出茶最好的味道。假設喝茶時,我們遇到自己身體不太舒服的狀態,那麼我們可以儘量營造良好的氛圍,喝出較好的茶的味道。

當身體上火的時候喝焙過火的茶類,會感覺燥熱不舒服,甚至有鎖喉的感覺。感冒的時候喝茶,味覺和嗅覺都會受影響,吃飯的胃口都沒有,更何況喝茶。當吃了味道重的食物或者吸菸之後再喝茶,都會對茶味產生影響。

第六,時間。

同樣的茶葉,不同時間來沖泡,也會產生不同的味道。茶 葉的浸泡時間不同,表現出來的口感也不同。浸泡時間長,茶湯較為濃稠,但是也容易出現苦味。

同樣的茶葉,在清晨、中午或者夜晚來品都會有不同的味道。早上天氣涼爽,人也精神飽滿,飲茶更覺得神清氣爽。中午天氣炎熱,人容易稍顯疲憊,飲茶能夠讓人消暑解渴。晚上空氣微涼,天色也暗,飲茶讓人覺得溫暖,但味道與白天會有略微差別。

同樣的茶葉,在秋冬季和春夏季來品也會有不同的味道。秋冬季氣候乾燥,空氣的水分和茶葉本身的水分很少,泡出來的茶香氣更足,更能展現茶葉的本質;春夏季溼潤,空氣的水分和茶葉的水分含量明顯增多,泡出來的茶水味重,香氣低,口感差。

第七,環境。

茶葉的存儲環境不同,環境中的溫度、溼度、光照等因素不同,因此,茶葉所受的影響也不盡相同。

品鑑環境不同,乾淨、衛生、高雅的品鑑環境會給人帶來溫馨的感覺,讓人身心愉悅,品出好味道;反之,則大打折扣。

第八,天氣。

農諺說:“日生香,火生色。”採下的茶葉經過太陽適度的晾曬、萎凋、發酵等環節,葉內的酶不斷的活動,水分逐漸消失,幹物氧化,芳香油緩慢地揮發出來。這是說天氣在加工過程中對茶的影響。

同樣的茶, 同樣的人,同樣的儲存方式,但難免也會受天氣的影響。如果遇不到好天氣,喝起來的味道是不太一樣的。

總之,一個優秀的茶人必須修好茶道內功:知茶性,懂器品,識水質,再根據天時、地利、人和泡一壺好茶,練一身好技藝。

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