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界,決定了我們的成就

眼界就是一個人把握世界的寬度或廣度。

雄鷹翱翔天際,山河大地盡收眼底;青蛙坐井觀天,它看到的天空只有井口那麼大。

眼界不一樣,生活方式也就不一樣。獅子在整個草原上獵殺,而屎殼郎頭枕糞球,沾沾自喜。

有一個古代笑話:冬天,三個老漢一起蹲在牆角,一邊曬太陽,一邊大談理想。拾糞的老漢說:“如果我當了皇帝,我就下令這條街東面的糞全部歸我,誰去拾就派公差去抓他。”

砍柴的老漢瞪了拾糞老漢一眼說:“你就知道拾糞,如果我當了皇帝,我就打一把金斧頭,天天用金斧頭去砍柴。”

討飯的老漢聽完後哈哈大笑,眼淚都笑出來了,他說:“你們兩個層次真低!都當皇帝了,還用得著幹活嗎?要是我當了皇帝,我就什麼也不幹,天天坐在火爐邊吃烤紅薯。”

起點不一樣,眼界自然不在同一高度。有一些你自以為是追求的極限,不過只是別人的墊腳石罷了。

1. 不同的眼界,不同的人生。

視野所及,心之所止。眼界,決定一個人的視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一個人的未來的,正是他的眼界,清代的胡雪巖,被譽為“紅頂商人”,他有一句至理名言:“做生意頂要緊的是眼光,你的眼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生意;看得到外國,就能做外國生意。”

大的眼界,才能成就大的事業;不同的眼界,成就不同的人生。

陳獨秀早年思想激烈,而到了晚年,大半生的閱歷使他的眼界,變得和早年不同,他對早年的失誤做了很好的反思。他的一生,早年和晚年,值得深思。

眼界,決定了我們的成就

2.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古人說:“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

意思就是說,如果一開始的期望是一流,最後達到的效果可能只是中流;如果一開始期望的只是中流,最後達到的效果只能是末流;如果期望只是末流,最後可能什麼都得不到,人首先要有不甘平庸的志氣,才能不斷擴大自己的眼界,王陽明在十二歲的時候,就對自己的老師說,人生第一等事是讀書做聖賢,而不是什麼“中狀元榮耀家族”,正是自小就有遠大志向,才有後來的“心學宗師”王陽明。

眼界,決定了我們的成就

3. 容小人,成大人。

古人說:“能容小人,方成君子。”

眼界高遠,才能從容寬容,涵養性情,頂天立地,所謂“眼界高時無礙物,心源開處有清波”。

眼界是否高遠,心態能否容納世界,取決於看世界的角度。

眼界,決定了我們的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