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和席慕蓉都是作家,為何一個抑鬱自殺一個幸福美滿,差別在哪裡?

奇扒工作室

這兩位女作家都是我喜歡的作家,她們文筆優美,隨心至性,都是以心寫文。然而,當我們看到她們的文章時,你會發現她們的性格迥異之處。以及對生活不同的價值觀,造成了不同的生活結局。

從三毛的文學作品來說,最熟知聞詳莫過於《橄欖樹》,這首詩歌配上經典的音樂傳頌幾十年而經久不衰。然而我們在文中和音樂裡,所感受到的是一種淡淡的憂傷。“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詩歌一起筆,我們能夠感受到的是三毛的心無安處,所以整個歌詞的主旋律都有一個關鍵詞“流浪”。從三毛的經歷上,我們看到她的一生都在遊歷。無論是《雨季不再來》,還是《撒哈拉的故事》等,我們都在裡面尋找到她那種漂泊的哀傷感,甚至能看到她內心的那份憂鬱。當她找到荷西,讓自己的心好像找到紮根的地方,可是這種好景就像她生命中的一場夢境,夢醒時分正是夢碎之時。

在年輕時,我也讀過很多席慕蓉的詩歌和散文,在裡面能夠感受到的是她一顆優雅的心,對待萬物總有一份感恩的心裡,讀她的作品,猶如沐浴在暖暖的春日。就拿《一顆開花的樹》來說吧: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長在你必經的路旁/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當你走近/請你細聽/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而你終於無視地走過/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在裡面我們感受到她對生活的感恩和祈禱,能夠感受到她在內心有顆少女情懷,充滿著愛的真誠和嚮往。並且,“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在裡面我們看到她自身那種積極的力量。

文如其人,所以通過她們的作品展現的是她們自身內心的性格特徵,三毛是憂鬱的,我甚至在懷疑她可能有抑鬱症,導致她生活價值感的自我喪失。就像入秋的雨絲,散發著道不盡的秋愁。而席慕蓉就像三月的微風,帶著溫度,不僅僅是暖和了別人,也是溫暖著自己。


鵜鶘心理

差別在於,三毛有過多段感情,而席慕容一生只愛一個人!

三毛與席慕容都是我少女時代特別喜歡的作家。記得那時,曾經打著手電筒在被窩裡讀她們的作品。她們的生活,都令少女時代的我那麼嚮往。那是一個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愁強說愁的年紀,心情總是陰晴不定。

記得看過三毛那本《雨季不再來》後,就莫名地覺得自己心裡也多了許多愁。其實沒什麼可愁的,不過是看了自己心怡的作家少女時期感情經歷或是學習經歷方面有難以承受的痛苦,便隨她一起無病呻吟罷了。

而讀了席慕容的散文集《成長的痕跡》,我又變得開心起來。尤其是讀到她寫在瑞士遇到先生劉海北時的場景,更讓我羨慕不已。她說,劉海北是一個很有愛心的男生,因為他愛貓。看得人心裡暖暖的。

從三毛少女時代的作品來看,她屬於特別敏感的人類。她與席慕容都生於1943年,也都由父母帶領從大陸前往臺灣。

從原生家庭來看,三毛有和藹可親的父母,有關係親密的姊妹,似乎有個非常幸福的少女時代才對。然而,因為國中二年級時受不了老師給她畫了熊貓眼的屈辱,毅然休學,此後宅在家裡,成了問題少女。

就這點而言,三毛那時在精神上就有抑鬱的潛質,一遇到挫折就異常脆弱。而她的家人也小心翼翼地不觸碰到她的傷口。任何小事,在少女時代的她而言,都可能發展成讓她精神崩潰的大事。

雖然後來三毛在出國留學之後,逐漸讓自己從抑鬱情緒中脫離出來,尤其是遇到荷西,在婚姻生活中幸福完滿地過了7年,是她人生最快樂的時光。然而,荷西的離世,重又把三毛打回原形。雖然她後來又寫了很多作品,回到臺灣又堅持四處演講、出版作品,但她內心的傷口已如蟻穴潰堤一般,使她無法再支撐下去。

與西部歌王王洛賓之間說不明道不清的感情,讓三毛徹底在生活面前敗下陣來。她先是患病,再是自殺,像是一種宿命般的人生。

席慕容寫過許多散文和詩歌,應該也屬於心性敏感的女性。然而,她生存的使用似乎更多是在感知美,感知幸福。她的人生經歷,也比三毛要簡單得多。

她此生只和一個男人有過情感接觸,就是她的先生劉海北。

劉海北是物理學博士,與席慕容同在布魯塞爾留學時相識。還記得她說他不僅學識淵博,還心地善良。他會為貓做舒適的窩,會送落單的女孩回家。陪她打乒乓球時,總會很有風度地輸給她幾分。

他們曾經共同出版過《同心集》,記錄了兩人心心相印的生活。

還記得席慕容寫到自己少女時代在北投山上恣肆玩耍的情景,覺得她真是活得無憂無慮。她的心中永遠光風霽月,她的生活永遠風清月明,所以,她沒有抑鬱的條件。

最重要的,席慕容這一生只愛過一個人,只和一個人在一起度過悠長歲月。這個人也沒有給她添堵,呵護著她度過了一生。

所以,一個女人的情感選擇是多麼重要。年紀越大越明白,人生簡單最好。多出的枝椏,全都應該剪掉,否則就是負累!


喝茶慢

三毛與席慕蓉,同是當代最著名的女作家,她們出生於同一年(1943年)。但同年不同命,她們二人的人生結局卻完全不同。三毛,在1991年,在丈夫荷西死後不久因為抑鬱症用絲襪結束了自己年僅47歲的生命。而席慕蓉,一直和她的詩歌一樣:幸福美滿,她如今健在,讀她的作品如沐春風。

三毛和席慕容,有相同之處:同一年出生,幼時跟隨父母去了臺灣,兒時家境良好,父母同為知識分子,兩人都接受過良好教育,又同因為女作家身份,在上世紀90年代初,被大陸讀者熟知……

不同的是:三毛敏感,自由奔放,而內心孤獨;席慕容呢,平和,溫暖,即使也有憂愁,卻不鑽牛角尖,能夠與世界和解。

從小時候的三毛,就是一個敏感、憂鬱,有些孤僻的女孩。她太過注重內心感受,心靈玲瓏脆弱,很容易誇大外界對她的任何評價,更在意外界的評價,而忽略自己對自己的評價。而家人呢,並沒有很好的引導和注意,忽略了對她負面情緒的釋放,或者說是不允許這種釋放,太過小心翼翼的保護,讓她更是放大了自我的負面感受,反而適得其反,這或許就是造成三毛日後的作品和經歷的負面感受更多的原因,憂鬱而陰沉。

而席慕容,則接近於我們普通人,在溫暖平和中長大,能夠經受成長中的挫折,也不過分誇大生活裡的喜和憂。相貌平常,所以能接受一個普通的命運,不過分強調自我的孤獨和感受,更加陽光的看待一些問題,自己的負面情緒可以得到有效的處理。這樣的性格,反而能更好的和人交往,成長生活。
幼年的一些成長經歷可能造就了不同,這需要我們注重孩子幼年的心靈營養的呵護,注重情緒和情感的梳理,這樣才可以讓自己更加陽光。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佟新


暖心理

作家都是細膩、敏感的人,但兩人不同的是,三毛對於負面情緒的感受更為深刻,從他們的作品裡就可以得知。席老師作品的主旋律多是抒發內心裡的愛,雖然不乏憂愁、懷念,但我們能確定她心裡更多的是甜蜜與愛,不論是對原鄉還是生活,她體驗更多的是生命裡的溫存。除了性格原因,也是由於她事業順利,婚姻長久美滿。


三毛多數作品都滿懷悲情,這源於她的個性,特行卓立、不依常規、隨心所欲、率性灑脫,也敏感脆弱,面對生活和愛情,她應該是個簡單 任性的小女人。不過人即使很脆弱如果沒有特別大的打擊也不會無端離開。她深愛的丈夫 荷西的突然離世就是對她的致命打擊,又恰逢生病 身體很脆弱,狀態不好,加上她信仰人死後的靈魂也是一種生命,所以就選擇走了吧。

其實她們兩人的愛情和婚姻都很甜蜜,但三毛幸福的時間短,可憐的她後來幾乎只沉浸在失去愛人的痛苦中了,如果荷西能長命百歲,三毛的餘生或許一樣幸福美滿。

所以我很粗淺的總結就是個性和經歷的差異造成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這兩個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還有我感覺這個問題有點彆扭,她們本是兩個個性、生活閱歷完全不同的個體,只是恰巧都是文字工作者,是作家,這麼多作家中肯定有幸福美滿有抑鬱寡歡的,如同親兄弟裡有的受人敬仰、積極進取,有的道德敗壞、鋃鐺入獄。因此其實按照那種邏輯發問,會有無數個十萬個為什麼,換個行業和職業,大家能找到數不清的類似的問題,比如同樣作為演員,或者我們現在縮小範圍,同樣是扮演了多愁善感林黛玉的女演員,為什麼陳曉旭會落髮修行而其他女演員沒有?

世間有萬象,人生有百態嘛。


沐氧女姐姐

作為女作家,三毛和席慕容,都曾影響過許多文藝青年。她們生於同年,1943年動盪的時代,後來輾轉去了臺灣,兒時的經歷也表現於作品,寫出了"行走的詩",擁有戀戀不忘的鄉愁。

她們都具備女性獨特的視角,渴望愛,敏感細膩,三毛有《橄欖樹》,席慕容有《一棵開花的樹》,經典傳誦。並且多才多藝,詩歌散文繪畫都不在話下。席更是水粉油畫素描樣樣精通為專業畫家。

有著相似經歷的倆人,有無交集不知,大抵應惺惺相惜的,為何一個自殺,一個幸福美滿?

要說命運因果,有以下原因罷:

席慕容和她的詩

席慕容是蒙古人,她骨子裡有先人的豁達奔放。(當年多少人讀她的《七里香》,以為柔弱婉約的才女,見了詩人女漢子的尊容,根本不相信她居然最愛吃肉!)



席慕容和丈夫劉海北

她博學多才,視野廣闊,89年她回到草原,終於找到自己真實的出生地和心靈的故鄉。丈夫劉海北溫柔敦厚,二人相知相惜,有孩子和溫暖的家。她是知足而幸福的,同青霞一樣,優雅地老去。


但三毛的運氣不太好,荷西早早離去,餘年同王洛賓的情事,大約也僅是傳說,而非傳奇。三毛曾說她姐姐,活在別人期望的角色裡,而她要做自己,不在乎別人怎麼看。

然而活在自己世界裡的三毛,內心在流浪的路上,無人收留,她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故鄉。荷西走了,她的心也空了,又加上生病住院,情緒低落。


三毛和荷西

那個特立獨行,心氣很高的女子,變得脆弱。她走不出那個,她臆造出來的美好幻境,便執意去天國尋他去了。(無怪乎那些熱血英雄,受了傷,總會被小護士的溫柔打動柔腸。)


性格即命運,三毛終是格局太小,其作品困宥於個人的情感經歷,無外撒上幾捧異國的黃沙,難以掩蓋她內心的孤獨柔弱。

倘若真的如《說給自己》詩中那樣,不懼不憂,她一定會一往無前地走下去吧。

如果有來生,

要做一棵樹,

站成永恆,

沒有悲歡的姿勢。

一半在土裡安詳,

一半在風裡飛揚,

一半灑落陰涼,

一半沐浴陽光,

非常沉默非常驕傲,

從不依靠 從不尋找。

伊人已逝,願她和所愛的人在橄欖樹旁輕唱……

愛書的元元,感謝閱讀。

元元的天下

與經歷性格都有關係,她偏重流浪愛情太多,沒有收集積蓄人世間的溫暖,少陽光心態。就算遭遇再多的陰霾,自己有意識地屏蔽,捨棄,選擇性遺忘,只選對自己好的瞬間細節,就可以對抗精神世界的孤獨,麻木也好掩耳盜鈴也好,別人對你不友好就夠了,為什麼自己還要為難自己,她太把別人當回事,更太把自己當回事,其實哪有什麼誰不誰的,活著,和家人在一起活著,平淡地經過春夏秋冬,這也是完美,世俗的完美一點也不比藝術的完美差,甚至更好。另外我覺得她要是有個孩子,精神有所寄託也不會那樣,那樣的人生終點有什麼藝術感,更談不上美好,那是一個人的悲劇,一個披著光環的悲劇,不值得讚美更不值得學習。文字也是蒼白的,她沒有成為她的救贖,一個人自己不想呆在一個地方了,誰也攔不住。還不如席慕容,伴著文字伴著家人伴著世間的朝陽晚霞伴著喜怒哀樂,安好地活著,這樣才是完美的樣子。


夢動心動行動

三毛和席慕容,有相同之處:同一年出生,幼時跟隨父母去了臺灣,兒時家境良好,父母同為知識分子,兩人都接受過良好教育,又同因為女作家身份(席慕容本職是畫家),在上世紀90年代初,被大陸讀者熟知……

不同的是:三毛敏感,自由奔放,而內心孤獨;席慕容呢,平和,溫暖,即使也有憂愁,卻不鑽牛角尖,能夠與世界和解。

我們經常講“性格即命運”,還講“紅顏多薄命”。三毛的一生,就印證了這兩句話。從小時候的三毛,就是一個敏感、憂鬱,精神有些孤僻的女孩。這樣的孩子,太過注重內心感受,心靈玲瓏脆弱,很容易誇大外界對她的任何評價。而家人呢,並沒有很好的引導和注意,忽略了對她負面情緒的釋放,太過小心翼翼的保護,讓她更是放大了自我的負面感受,反而適得其反。

長大以後的三毛,太過浪漫的天性,經歷過多段感情。終於和荷西結婚,過了七年在她的描寫中,彼此深愛,自由浪漫,與眾不同的婚姻生活。我一直認為,三毛和荷西的愛情故事,是有很多虛構成分的。三毛這樣個性的人,其實是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她對愛和恨,對喜和憂,是大開大合的,她是一直沉浸在自己編織的,強烈斑斕濃重色彩的另一個世界裡。生與死,對三毛來說,是生命的不同的表達方式。

而席慕容,則接近於我們普通人,在溫暖平和中長大,能夠經受成長中的挫折,也不過分誇大生活裡的喜和憂。相貌平常,所以能接受一個普通的命運,不過分強調自我的孤獨和感受。這樣的性格,反而能更好的和人交往,成長生活。

我們讀席慕容的試,不管是“一棵開花的樹”,還是“七里香”,“如歌的行板”,這些詩在唯美細膩之外,雖憂傷,卻並不絕望隔閡,處處透出微暖,和對生活的熱愛。這和我們讀三毛,往往讀出一聲輕嘆,不自覺湧上一絲:“原來我心頭的寂寞,也是無人知”,這種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青月疏桐

其實完全沒有必要把兩個人放在一起比較。就好象很多人喜歡把張愛玲和林徽因或者蕭紅拿來比較一樣,其實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我始終認同,性格決定命運。兩個人不同的成長環境造就了不同的性格,因此經歷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就是這樣。

小時候,三毛的書讀過不少,事實上讀的更多的是席慕容。

網上關於數字課的故事想必是真的吧。

其實從兩個人的作品裡就可以看得出

三毛的內心是孤獨的,而席慕容的內心是充盈的。

兩個人同樣是熱愛生活的,三毛的愛甚至更為熾熱;而席慕容的愛是溫婉平和的。

三毛的憂鬱在作品當中顯露無遺,她的傷感是深深印在骨子裡的;而席慕容的作品當中是舒緩而行雲流水的溫暖,席慕容的詩歌與散文裡,即使是傷感,也是甜的。


相對來說我更喜歡席慕容,她的作品,讓我感覺到生活無論多麼憂傷,依然美得令人嚮往。尤其是她的詩歌,至今都能夠背誦出好多來。


我想堅持一生的事:讀書,寫字。——沙慄

沙慄

什麼叫紅顏?紅顏是指容貌美麗端莊,才華橫溢,愛情歷經坎坷而沒有始終,導致一生鬱鬱寡歡而香魂落魄,最終因情而魂斷天涯的美麗女子。而沒有容顏只有才華的女子就幸運多了,因為老天只妒紅顏不妒醜。



楊青69793464

三毛靠愛,自由,活成了精神圖騰,兩者是她的精神給養,是她的人生追求,缺一而不得圓滿歡樂。三毛曾說過,死亡不是結束而是另一種開始,借用馬爾克斯百年孤獨中的話說,人不該在該死的時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時候死,不見得抑鬱也許只是太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至於席慕容並不瞭解,不做置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