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故事會:古有四海卻無四郡,王莽補上了一郡,卻是個形象工程

在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裡有這麼一句:威加海內兮歸故鄉。何為海內?海里頭?非也!皇帝可不想下海,這裡的海內是指四海之內,即天下的別稱。都知道,我們古人可是居天下之中的,周邊自然要有四海,分別為西海居延湖(一說青海湖),南海雲夢澤,北海為渤海,而東海就是今天的東海。

不僅如此,秦漢時期還用四海之名設郡,以示天下歸一。秦滅楚後,秦始皇贏政分魯國故地設東海郡,後來南征百越,贈設南海、桂林和象郡,到了漢代,青州又分封了北海國,後稱北海郡,至此,四海三郡獨缺西海。


兩漢故事會:古有四海卻無四郡,王莽補上了一郡,卻是個形象工程

那麼問題來了,三缺一多彆扭,為啥不再設個西海郡呢?這個問題兩千年前就有人想到了,並且彌補了這個缺憾。漢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大權獨攬的安漢公王莽向太皇太后進言,說當今天下有四海三郡,唯獨西海空缺,不足以彰顯國威,應該加以彌補。

於是在王莽的操辦下,朝廷任程永為太守,在青海環湖地區增設了西海郡,下轄興武、監羌、軍虜、順礫以及修遠五縣。沒想到的是,這個由王莽親手設置的西海郡僅僅開張了兩年,便被羌人攻陷了,太守程永棄城而逃。


兩漢故事會:古有四海卻無四郡,王莽補上了一郡,卻是個形象工程

在古代,羌人對漢族的中央政權一向和順,遠沒有其它馬背民族的彪悍,那麼是何種原因讓他們入侵一個尚屬強大的漢朝呢?答案就在西海郡的開創者王莽身上。

自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王莽第二次掌權以來,北有匈奴臣服,南有黃支(南亞古國)歸附,連東邊的島國也紛紛來朝,只有西面毫無建樹。為了補足自己的業績,王莽派中郎將平憲出使西羌,用重金誘騙良原等部,使其獻出了青海湖和允谷的鹽池。不久之後,王莽便在這些地方設立了西海郡,並佔據了所有平原,又把內地的囚徒強行遷移,充實當地的人口。如此一來,作為原住居民,羌人就只能退到那些不毛之地了。


兩漢故事會:古有四海卻無四郡,王莽補上了一郡,卻是個形象工程

顯而易見,西海郡的設置完全是王莽一手搞出來的形象工程,讓當地的漢羌兩族都深受其害。短短兩年後,羌人酋長龐恬、傅幡等起兵反叛,奪回了原有的土地,而漢人則趁機逃回了自己的故鄉。當然,大漢朝廷的臉面也不是隨便丟的,王莽得知以後大發雷霆,立刻斬殺了西海太守程永,並派護羌校尉竇況前往進剿。


兩漢故事會:古有四海卻無四郡,王莽補上了一郡,卻是個形象工程

居攝二年(公元7年),憑藉兵力上的絕對優勢,漢軍最終平定了叛亂,西海郡得以重建,但羌人的反抗並未停止。新莽末年,漢地爆發了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使王莽的統治搖搖欲墜,再也無力顧忌邊疆郡縣了,羌人卑禾部乘機起兵,最終奪回了青海等地,西海郡自此廢止。到了隋朝大業年間,隋煬帝又在青海的古伏俟城重新設置了西海郡,但與他的王朝一樣,很快就土崩瓦解,並且此後再也沒能建立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