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人物外貌要抓“眼睛”

外貌描寫又叫肖像描寫,就是從人物的體貌特徵(包括人物的容貌、衣著、體型等)進行描寫,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點,加深讀者對人物的印象。人物外貌描寫總是與他的生活環境、性格愛好、社會地位等密切相關。通過外貌描寫,往往能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徵。因此,人物外貌訓練不僅有助於同學們對周圍人物精確的觀察能力和定向的注意能力,而且能學會通過刻劃人物外貌,突出人物品質的寫人的基本功。

同學們寫外貌往往面面俱到,身材衣著五官等都寫出來,好像少寫一個方面,就對不起所寫的人物似的。其實不然。魯迅先生曾說過寫人物外貌就是:畫眼睛。魯迅所說的"畫眼睛"的意思是:

一要抓住眼睛的特點來寫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透過眼睛可以窺見人物的內心世界 。比如,《祝福》中寫祥林嫂在亡夫喪子,被趕出主人家丟掉工作後的樣子時是這樣寫的:“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彷彿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 這表明她在無數次的嚴重打擊和折磨下,已陷入極度悲哀,內心痛苦已無法表露,精神已完全麻木了,很明顯已失去對生活的希望。因此,這裡的“畫眼睛”,能給讀者一種心靈的震撼和深沉的悲哀。同學們課餘時間閱讀《祝福》原文,文中有多處“畫眼睛”的地方,通過眼神的變化,就能感受到女主遭受的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和磨難。

寫人物外貌要抓“眼睛”


不僅魯迅,還有很多作家都善於“畫眼睛”。

老舍《斷魂槍》片段:王三勝可看出這老傢伙有功夫,腦門亮,眼睛亮,眼眶雖深,眼珠可黑得像兩口小井,深深地閃著黑光。王三勝不怕:他看得出別人有功夫沒有,可更相信自己的本事,他是沙子龍手下的大將。……老頭子的黑眼珠更深更小了,像兩個香火頭,隨著前面的槍尖轉。王三勝忽然覺得不舒服,那倆黑眼珠似乎要把槍尖吸進去!四外已圍得風雨不透,大家都覺出老頭子確是有威。為躲那對眼睛,王三勝耍了個槍花。老頭子黃鬍子一動:“請!”王三勝一扣槍,向前躬步,槍尖奔了老頭子的喉頭去,槍纓打了一個紅旋。老人的身子忽然活展了,將身微偏,讓過槍尖,前把一掛,後把撩王三勝的手。啪,啪,兩響,王三勝的槍撒了手。場外叫了好。王三勝連臉帶胸口全紫了,抄起槍來,一個花子,連槍帶人滾了過來,槍尖奔了老人的中部。老頭子的眼亮得發著黑光;腿輕輕一屈,下把掩襠,上把打著剛要抽回的槍桿;啪,槍又落在地上。 

寫人物外貌要抓“眼睛”


這是一雙透著精明、銳利、力量、必勝信念的一個武林高手的眼睛。

葉聖陶《夜》片段:那老婦人的狀貌沒有什麼特點,額上雖然已畫了好幾條皺紋,還不見得怎麼衰老。只是她的眼睛有點怪,深陷的眼眶裡,紅筋連連牽牽的,發亮;放大的瞳子注視著孩子的臉,定定的,悽然失神。

老婦人的眼睛重重地閉了兩閉;她的淚泉差不多枯竭了,眼睛閉兩閉就表示心頭一陣酸,周身體驗到哭泣時的一切感覺。

“看見了?”老婦人的眼睛張得可怕地大,心頭是一種超乎悲痛的麻麻辣辣的況味。老婦人聽著,悽然垂下眼光看手中的孩子;孩子朦朧欲睡了,幾個荸薺已落在她的袖彎裡。 一陣憤恨的烈焰在她空虛的心裡直冒起來,淚膜底下的眼珠閃著猛獸似的光芒。

她站起來朝樓梯走,嘴唇貼著孩子的頭頂,字條按在孩子的胸口,憔悴的眼透出母性的熱光,腳步比先前輕快。她已決定勇敢地再擔負一回母親的責任了。

這是一雙痛苦、淒涼、無助、絕望、憤怒的眼睛。

馮德英《苦菜花》片段:母親,她今年三十九歲,看上去,倒像是四十開外的人了,她的個子,在女人裡面算是高的,背稍有點駝。稠密的頭髮,已有些灰蓬蓬的,在那雙濃厚的眉毛下,一雙大而黑的眼睛,陪襯在方圓的大臉盤上,看得出,年青時,她是個美麗和善的姑娘。現在,眼角己鑲上密密的皺紋,本來水靈靈的眼睛失去了光澤,只剩下善良的接近遲鈍的柔光,裡面像藏著許多苦澀的東西一樣。  

這是一雙曾經美麗、動人、善良,而又歷經苦難的眼睛。

我們再來看幾個片段:

我眼前這位少女變得異常美麗。一雙大眼睛像夏夜晴空中的星星那樣晶瑩,像秋天小溪流水那樣清澈。——符泰民《梅麗》

她的細長的眼睛是那樣天真、那樣純潔地望著這整個世界,哪怕有什麼骯髒的東西,有什麼危險的東西,她一定也不曾看見。 ——歐陽山《三家巷》

一雙清澈流動的眼睛,伏在彎彎的眉毛下面,和微黑的面龐對照,越顯得晶瑩。 ——矛盾《幻滅》

她的眼睛很亮,亮得像沒有微塵的海水,亮得寧靜,永遠不斜視似的。

——陳殘雲《深圳河畔》

在作家的筆下,人物的眼睛不僅僅是一個器官,而是豐富的人生世界。既是內心深處喜怒哀樂的自然映現,也是人間百味酸甜苦辣的真情流露;既是真善美假惡醜的毫無掩飾,也是仁義智信忠勇的深邃迸發。所以,同學們,當你們去寫眼睛的時候,“水汪汪的大眼睛”可以是美麗清純,也可以是熱情善良;可以是哀怨憂傷,也可以是興奮希望。寫眼睛,不只是寫眼睛,是寫這個人的心靈,寫這個人的性格,寫這個人的品質,寫這個人的人生經歷。

二要抓人物最突出的特點。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而人物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他的“標籤”。凡是讀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描寫的是關羽;“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描寫的是張飛。為什麼?關羽的“長髯紅臉”和張飛的“豹頭環眼”就是他們的標籤啊。騎白馬的是唐僧,登風火輪的是哪吒,騎掃帚的肯定是哈利波特啊。所以,如果想讓讀者記住你筆下的人物,給他貼上鮮明的“標籤”是最有效的方法。

“人物標籤”大致反映在三個方面,即體態特徵、面部特徵、衣飾特徵。

首先,抓住人物體態特徵。寫出人物的高、矮、胖、瘦、手足特點,這是外貌描寫的基礎,它能給人以整體的印象。比如寫姚明當然要體現他的高,寫武大郎就要突出矮;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對比鮮明,相映成趣。

老舍在《四世同堂》的人物井田是個矮胖子,他這樣寫到:“井田是個小個子,而肚子很大,看起來很像會走的一個泡菜罈子。”用“會走的泡菜罈子”形容井田的身材,簡直無以倫比,生動逼真,令人過目不忘。

魯迅在《故鄉》裡寫楊二嫂的高且瘦:“我吃了一嚇,趕忙抬起頭來,卻見一個凸顴骨,薄薄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裡細腳伶仃的圓規。”你可能記不住楊二嫂長啥樣,但是一定會記住“圓規”般的身材。

寫人物外貌要抓“眼睛”


有位四年級小同學在《尊嚴》一文中寫一個流浪漢的外貌:“那個流浪漢又高又瘦,像根竹竿。衣服又破又髒,鞋都露出了腳趾。頭髮非常凌亂,像個雞窩。”這一段描寫很有現場的感覺吧。一個高瘦,垃圾一樣的形象躍然紙上。

體態特徵不僅能讓人物難以忘記,有時也能深刻地揭示人物的命運和遭遇。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描寫了一段飽經世事艱難後的孫少平的外貌:

“兩個月的時光,他就似乎換了一副模樣。原來的嫩皮細肉變得又黑又粗糙;濃密的黑髮像氈片一樣散亂地貼在額頭。由於活苦重,飯量驟然增大,身體看起來明顯地壯大了許多。兩隻手被石頭和鐵棍磨得生硬;右手背有點傷,貼著一塊又黑又髒的膠布。目光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光亮,像不起波浪的水潭一般沉靜;上唇上的那一撇髭鬚似乎也更明顯了。從那鬆散的腿胯可以看出,他已經成為地道的攬工漢子,和別的工匠混在一起,完全看不出差別。”片段中寫的是孫少平外出務工連個月後的外貌和神態描寫。運用對比的手法,把孫少平攬工的艱難困苦通過外貌描寫呈現出來,更直觀更現實。外貌的變化,其實就是人生的經歷。

其次,抓住人物面部特徵。即人物頭部形態、面色、發須及五官等,這是人物最為傳神之處,也是外貌描寫的關鍵部位,在五官的描寫中,尤以眼睛最為重要。上面我們做了專題介紹,不再贅述。除了眼睛,其他有特點的部位也要寫出來。魯迅寫阿Q著重寫他頭上的“瘌瘡疤”,卻比寫眼睛更能表出他的精神勝利法;寫閏土,在寫眼睛的同時也寫到閏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反映了閏土生活的艱辛和痛苦。

再來舉幾個例子:

頭髮——這是一頭烏亮濃厚的美髮,像黑色的瀑布從頭頂傾瀉而下,它不柔軟、嫵媚,但健美,灑脫,有一種極樸素而自然的魅力。

鬍鬚——他的鬍鬚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

嘴巴——那紅潤的兩唇,像兩片淡紅的、正在開放的花瓣,說起話來妙語聯珠。孩子靈巧的小嘴緊緊地抿著,好像要保守什麼重要秘密似的。

眉毛——兩道眉毛給予她的眼睛一種特別的美——這是兩條淡褐色的、鬆軟的、差不多是筆直的線條,而且很少有對稱的時候,一道比另一道高出一點,因此這道眉毛上面出現一條小小的皺紋,其中彷彿含著寓意,隱藏著思想。

其三,抓住人物衣飾特徵。衣服和飾物的描寫是外貌描寫的一個重要方面。“人靠衣裳馬靠鞍”,很大程度上衣服是人的身份、地位的象徵。飾物更是五花八門,大到項鍊手鐲,小到耳墜蝴蝶結,都能起到烘托人物,推動情節的作用,有的竟染是文章的線索。

魯迅寫孔乙己著重寫他那件“又舊又破的長衫。”“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通過又舊又破又髒的“長衫”揭示主人公窮困潦倒,迂腐懶散的舊社會讀書人的悲慘境遇。

小學課文《夜鶯的歌聲》一文中描寫小夜鶯的樣子:“他們發現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個孩子坐在河岸邊上,耷拉著兩條腿。他光著頭,穿一件顏色跟樹葉差不多的綠上衣,手裡拿著一塊木頭,不知在削什麼。”強調孩子穿著“綠上衣”,不僅是為了表現小夜鶯天真無邪、純潔,突出小夜鶯的勇敢機智,而且也為下文小夜鶯隱匿在草叢中埋下伏筆,推動了故事情節發展。

曹雪芹的《紅樓夢》中有大量的關於服飾的描寫,不僅襯托了人物的美麗形象,烘托了人物性格,也為後人研究古代服飾文化提供了具體形象的第一手資料。在第三回寫賈寶玉的出場時先集中描寫了他的穿著:

“頭上戴著束髮嵌寶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束著五彩絲攢花皆長穗宮絛,外罩石青起花八團倭緞排穗褂,登著青緞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視而有情’。項上金螭瓔珞,又有一根五色絲絛,繫著一塊美玉。”

在這一段中,寶玉的穿著十分華美,而“抹額”、“箭袖”、“褂”、“朝靴”是賈寶玉所處的社會上層階級的重要表現,也是賈寶玉在賈府地位的重要表現。而在黛玉看來,寶玉也不是“憊懶人物,情懂頑童”,而是一個華服豔麗,眉清目秀的年輕公子,黛玉才看著親切,也才有了二人的一見如故。

寫人物外貌要抓“眼睛”


還有把飾品直接作為故事的線索來寫的。最著名的當屬法國作家莫泊桑的《項鍊》。當女主第一次見到項鍊的時候,這條項鍊便成了改變她命運的因素。“她忽然在一隻黑緞子做的小 盒子裡,發現了一串用金剛鑽鑲成的項鍊,那東西真地壓得倒一切”;這東西不僅壓倒了一切首飾,也壓倒了她的生活,壓垮了她的青春,壓掉了她的虛榮。這篇小說採用以物寫人的手法,將項鍊作為一條主線,從它與人物的多重關係出發,用它牢牢繫住人物的行為、語言和心理活動,使讀者透過項鍊對女主的形象一目瞭然。 

服裝和飾物,從大的方面講,體現了民族傳統和民族文化;從小的方面講,有時候體現了人物的性格特點,有時候表現了人物的精神品質,有時候代表了人物的信念和追求,有時候見證了人物的人生變故。尤其首飾與女性的美簡直不可割裂。有位詩人曾說:首飾是女人身上環佩的朗誦。精美的首飾經得起女人的廝守,具有含蓄而神韻十足的本質,只有頗具品味的女人,才能把握其細膩,把握其璀璨和深沉。女人正確地佩戴首飾,能戴出一種優雅的風姿,戴出一種自信和自愛。所以,同學們在寫人物尤其寫女人的時候,比如你的媽媽、你的女老師、你的女同學時,不要忘了可以寫寫她們的服裝和首飾,或許還是一個靚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