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名援鄂勇士归来,这一支队伍却再次集结出发

4月里

山河无恙

英雄归来

18名驰援湖北勇士的笑颜

在院内道旗上绽放

在共沐“逆行”英雄荣光的同时

有这么一群附院人

闻令而动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兑现守护江海百姓的诺言

他们

就是此刻正值守在南通东大门

竹行高速公路口的

通大附院职能部门志愿者

18名援鄂勇士归来,这一支队伍却再次集结出发

一呼百应,附院人冲锋陷阵

自4月8日8时起,南通市全面恢复和启动市区5个高速出口、2个汽渡等新冠肺炎防疫交通卡口执勤任务。

4月9日中午,医院接到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指示,需协同公安、交警等部门,承担竹行高速公路卡口湖北来通人员的抗体检测,全时不间断参与疫情查控工作。党委办公室负责人根据医院党委工作要求,迅速统筹协调,一边选派经验丰富的2个班次的2名医务人员奔赴卡口值班,及时沟通“前方”具体环境及需求,一边号召职能部门的医务工作者踊跃参与。

18名援鄂勇士归来,这一支队伍却再次集结出发

“和奔赴湖北一线相比,这项任务实在微不足道,检验专业出身的我,自然是当仁不让了。”教育培训处的李丽责无旁贷地报了名。和她一起报名的还有该科室的袁芳,由于部门其他老师手上工作脱不开身,所以即使小孩高烧2天了,袁芳也积极响应号召,又考虑到即将迎来专硕研究生、进修生复学复工返岗,本职工作会很忙碌,李丽和袁芳申请进入首轮值班小组。

18名援鄂勇士归来,这一支队伍却再次集结出发

一时间,近百名党员干部和自愿报名的普通群众组成的志愿者队伍迅速汇集。统筹排班、物资准备、人员培训,党办、医务部、护理部、感染办等部门积极配合,准备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进行着。

一触即发,附院人凝聚挺立

4月10日,作为“防控主阵地”的临时板房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已搭建完毕。12时,医务部副主任兼应急办主任曹德林带领第一组正式值班的同志到达后,一齐进行工作区布局。从拖地、抹桌子,到合理安置好登记处、采血处,放置好各类物资,再到区分好工作区和生活区。1个多小时的“白手起家”,使得主阵地小有规模。在这里,志愿者们要对每一位进入南通的高危人员进行测温、抗体检测及信息上报等查控工作。

“从‘毛坯房’一下子变成了‘精装套间’,整洁又温馨!比起先头部队,咱们的值班幸福指数不要太高哦!”

18名援鄂勇士归来,这一支队伍却再次集结出发
18名援鄂勇士归来,这一支队伍却再次集结出发

原来,早在三月中下旬,先头部队——院保障党总支的22名党员志愿者组成支援小组,驻扎在竹行高速公路入口,接力参与了卡口防疫工作,承担测体温工作。在室外简陋的挡风棚下,他们风吹雨打地三班倒,累计测体温2万余人次,守住了最紧张艰难的时期。

一应俱全,附院人和衷共济

“橡胶手套只剩一盒了,可以补货。”“收到!”

“生活区最好有个生活垃圾桶或者放点生活垃圾袋。”“垃圾桶已领,中午就送过来!”

“各位老师,按照实际情况我初拟了任务分工和操作流程,请群内专家审阅。”“各位老师,为便于采静脉血,我们把工作室布局稍微调整了一下,大家看看有啥意见或建议”……

18名援鄂勇士归来,这一支队伍却再次集结出发

自从“职能部门竹行卡口值班”的微信群建立后,首轮值班小组成员及时在群内分享“前方”最新工作动态:如何准确使用不同批次的试剂盒、工作室需要补给的物资、疾控督查组的最新要求等。而后方的医务部、护理部、健康管理中心、工会等部门的同仁第一时间回应前方困难,满足需求;感控、检验的专家,则在群内及时答疑,分享防控知识,并提出各种优化流程的建议。

18名援鄂勇士归来,这一支队伍却再次集结出发18名援鄂勇士归来,这一支队伍却再次集结出发
18名援鄂勇士归来,这一支队伍却再次集结出发

97人的微信工作群,大到专业知识的讨论、工作流程的不断优化完善,小到气温升降的提醒,24小时的“实况直播”,诠释了附院人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一往无前,附院人无所畏惧

随着复工复产,湖北来通的车辆比大家想象中要多,而无症状感染者的相关报道还在继续,所以,所有的流程再谨小慎微都不为过,守好南通城的东大门,志愿者们责无旁贷。

18名援鄂勇士归来,这一支队伍却再次集结出发

4月12日傍晚时分,恰好有3位湖北人经过卡口,需要对其进行抗体检测,未曾注意,屋外的夕阳毫无征兆地被乌云遮住。专注于采血的许波银瞥见一道亮光闪过,始料未及,一声响雷紧随其后,接下来便是狂风肆虐。“当时,我们所在的板房内有3名湖北男士、2名警察,加上我和搭档杨顺舟,即使是这样‘重量级’的阵容,还能使板房咯吱咯吱响。”回忆起来,许波银还有些许后怕,“当时真像是地震啊!”面对这样极端的天气,许波银和杨顺舟将3位湖北人留在了屋内等候,生怕他们在外头等候不安全。

18名援鄂勇士归来,这一支队伍却再次集结出发

“我们检测的对象都是从湖北而来,经过一路的长途跋涉,本身就已经很疲惫了,到了卡口,需要接受一番询问和检测,起码得二三十分钟,他们难免会有些焦虑。”值班期间,韩琳遇到了一位比较焦躁、拒绝检测的女士,这时候“护患沟通”的经验迅速被激活,韩琳不厌其烦做好沟通解释的同时,还友好地表达了欢迎之意,所幸,最后得到了这位女士的理解配合。

目前,我院18名驰援湖北的勇士也已经归来,通大附院也早已按下重启键,满格续航。而这支职能部门志愿者队伍需要昼夜坚守多久,我们无法确定,但是,能在这场突入其来的“大考”面前,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呈现自己,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给予自己此生最可贵的馈赠。通大附院人,聚涓滴之力,护通城无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