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如何閱讀一本書》後,才發現原來我以前是真的不會閱讀


讀完《如何閱讀一本書》後,才發現原來我以前是真的不會閱讀


特別早的時候曾在豆瓣上看到有人推薦《如何閱讀一本書》,推薦語是你可能從來都不會閱讀。當時我心裡想,這個推薦也太狗血了,誰還不會閱讀啊?這是我當時最真實的想法,覺得是個噱頭,我自己看了書評,還去翻看了一下這本書,第一感覺就是,不就是一本方法論的書嘛,總之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並沒有多好。

後來有一次我在喜歡的app《看理想》裡面,聽梁文道的讀書節目《八分》,他也介紹了這本書,而且在他節目的第一期就推薦了這本書,我特別喜歡梁文道(因為他看的書實在太多了,他可以一晚上看完一本書),當看到他推薦的時候我就在想,是不是我自己的問題,於是我重新打開這本書來看。

這次,我才真正明白最早之前的推薦語,你可能從來不會閱讀,原來,我以前是真的不會閱讀啊。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由 莫提默·J.艾德勒 和 查爾斯·範多倫共同完成的, 合作著寫這本書的原因是兩人曾經在一起八年時間密切合作主持過許多經典著作的討論會,由於這些經驗,獲得了許多新觀點來重寫這本書。

書中第一章有一句話“這本書是為那些想把讀書的主要目的當作是增進理解能力的人而寫”也就是說這本書是幫助我們增進閱讀理解能力。該書強調閱讀是一種主動的活動。閱讀一般分做三種目的:娛樂消遣、獲取資訊、增進理解力。只有最後一種目的的閱讀能幫助閱讀者增長心智,不斷成長。

書中將閱讀分做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來論述如何一步一步如何增進閱讀理解力。


讀完《如何閱讀一本書》後,才發現原來我以前是真的不會閱讀


一、第一層次的閱讀,稱之為基礎閱讀(elementary reading)。

一個人只要熟練這個層次的閱讀,就擺脫了文盲的狀態,至少已經開始認字了。在熟練這個層次的過程中,一個人可以學習到閱讀的基本藝術,接受基礎的閱讀訓練,獲得初步的閱讀技巧。在這個層次的閱讀中,要問讀者的問題是:“這個句子在說什麼?”。

這讓我想起了我們在小學階段學習漢字,造句。可能就在這個階段。

二、第二個層次的閱讀,稱之為檢視閱讀(inspectional reading)。

就是要在一定的時間之內,抓出一本書的重點。通常是短時間內快速瀏覽,很難掌握一本書所有重點。也可以稱之為略讀或預讀。這個層次要問的典型問題就是:“這本書在談什麼?”。

檢視閱讀,一共有兩種,一個是略讀(粗讀),另一個是粗淺的閱讀。總之,就是通過看書的目錄,序,或者某些章節,某些段落,大致的把書從頭到尾翻看一遍,遇到不懂得也不要去查,主要把這本書的整體瞭解到就夠了。

三、第三種層次的閱讀,稱之為分析閱讀(analytical reading)。

分析閱讀就是全盤的閱讀、完整的閱讀,或是說優質的閱讀。

如果說檢視閱讀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好也最完整的閱讀,那麼分析閱讀就是在無限的時間裡,最好也最完整的閱讀。分析閱讀就是要咀嚼與消化一本書。如果讀者的目標只是獲得資訊或消遣,就完全沒有必要用到分析閱讀。分析閱讀就是特別在追尋理解的。

這個層次的閱讀就要把自己抬出來動用自己,你要明白自己看的是哪種類型的書,讀這本書對我們有什麼用,我們該如何運用這個知識。所以本章節就對實用性和理論性書籍做了詳盡的概述。因為我們不僅要知道知識還要懂得如何去操作。本章節還有很多詳細內容,希望喜歡閱讀的你一定要去看。

四、第四種,也是最高層次的閱讀,稱之為主題閱讀(syntopical reading)。

在做主題閱讀時,閱讀者會讀很多書,而不是一本書,找到不同的書中間對自己有用的部分。

藉助所閱讀的書籍,主題閱讀者要能夠架構出一個可能在哪一本書裡都沒提過的主題分析,從而去閱讀更多的書籍來尋找自己需要用到的主題的內容。因此,很顯然的,主題閱讀是最主動、也最花力氣的一種閱讀。

我覺得這個階段,就像博士生在搞研究階段,他要讀很多書來服務自己,他很明確自己需要去讀什麼書,什麼書會對自己有用。

除了介紹四個層次的閱讀方法外,作者也介紹了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包括實用型的書、想象文學、故事、戲劇與詩、歷史書、科學與數學、哲學書、社會科學等。


讀完《如何閱讀一本書》後,才發現原來我以前是真的不會閱讀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最後一章,作者指出了閱讀與心智成長之間的關係。“好的閱讀,也就是主動的閱讀,不只是對閱讀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對我們的工作或事業有幫助,更能幫助我們的心智保持活力與成長。”

以前完全不懂得這本書的好,後來才發現這本書的價值所在。感謝在對閱讀不甚理解的時候能堅持閱讀,才有如今對閱讀的新的遇見。因為以前讀書只是盲目的看著書單一本一本的讀。如今,能清楚的知道自己想去讀什麼書,該補充哪一種類型的書。對閱讀的理解也發生了改變。

如果你也喜歡閱讀,請不要放棄它,終有一天你也會走到這裡。當你讀書到了一個層次,你看待事情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會隨之發生一些改變。你會更開朗,更多元化,更有無限可能。很奇妙的感覺,很美好的感覺。希望你也能和這種感覺相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