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西方艺术史》:在时光流动中,追寻艺术大师留给世界的影像

我们不需要成为艺术界专业的学者,但也不能以纯粹无知的状态去欣赏艺术。

——意公子《大话西方艺术史》

托尔斯泰说: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

但这种感情,并不是我们普通人的大悲大喜,撒娇卖痴,它是艺术家深刻体验和思考之后的结果。

也因此,艺术和普通人之间,总是有一段距离。

意公子的《大话西方艺术史》,是成功缩短这种距离的产物。

《大话西方艺术史》:在时光流动中,追寻艺术大师留给世界的影像

潇涵,人送外号“意公子”,是当下深受大众喜爱的艺术自媒体“意外艺术”创始人,所著《大话西方艺术史》讲述的是新奇有趣的艺术故事。对艺术做大众普及的工作,意公子一做就是八年,而《大话西方艺术史》可以看作艺术类脱口秀《艺术很难吗》的文字版。

《大话西方艺术史》用浅白风趣的语言,从西方文明发展的源头开始,沿着清晰的脉络,经过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浪漫派、印象派直至20世纪的当代艺术,梳理了30000多年西方艺术史的精髓,全书涵盖20个艺术流派、40位艺术家和150件代表作品,勾连起艺术的基础知识和欣赏方法,帮助读者构建完整的艺术史框架,提升对艺术的独立审美意识。

虽是“大话”,绝非“谎话”。看目录就有一种亲切感,有调侃,如“画个圈圈诅咒你”;有悬念,如“嘘,故事开始了……”;有疑问,“女神与女汉子?”;诸如此类,撩拨着读者的好奇心,这样风趣幽默的艺术史,打开一读,能否受益?

从旧石器时代,洞窟壁画的艺术起源开始,艺术的基础知识和理念,艺术的表现力,艺术的生命力,意公子都通过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整个艺术史框架毫不费力地融入故事中。

《大话西方艺术史》:在时光流动中,追寻艺术大师留给世界的影像

01. 艺术的基础知识

艺术是表达美的,艺术家是美的创造者。

艺术也常常让人感觉高高在上,有很多不明所以的专用名词。

在讲解占艺术史最大比重的宗教画之前,作者先讲述了希腊神话,把繁琐冗长的希腊神话用简单的三个部分来概括:神的起源、王位争夺、宙斯的情史;对于博大精深的《圣经》,意公子也概括为“一个人与神(即上帝)不断约定的故事”。

如此一来,化繁为简,既让读者了解了深奥的神话、宗教背景,又没有令人头疼的记忆苦恼。

《蒙娜丽莎》的微笑表情,为何有如此魅力?原来是达·芬奇使用了“明暗渐隐法”的功劳。

人的情绪是由表情反映出来的,而表情又是由肌肉牵动的,科学家在探测蒙娜丽莎的眼角和嘴角时,发现竟有近40层超薄油彩,每层油彩厚度不到两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五十分之一。

这样的薄涂,让色彩由暗到亮的过渡自然,没有清晰的分界,所以形成了神秘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在笑与非笑之间,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大话西方艺术史》:在时光流动中,追寻艺术大师留给世界的影像

无论是技艺、构图,还是大胆的想法,达到极致,即为艺术。

什么是印象派?1874年3月,一群年轻人以“无名画家”的名义在巴黎简陋的摄影棚举办了一场画展,这些画作没有严谨的构图,没有流畅的线条,也没有明确的造型,甚至色彩也不细腻,以莫奈的《日出·印象》为代表,人们强烈感到这些画就是“一个模糊的印象”,在鄙夷和嘲讽中,“印象派”由此得名,却成为西方艺术史上最重要的艺术流派之一。

欣赏艺术,不是盲读瞎看,在了解一些艺术作品创作的背景和艺术家创作的基本理念之后,才能对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而《大话西方艺术史》就是打开这个艺术世界的钥匙,引领我们进入艺术之门。

《大话西方艺术史》:在时光流动中,追寻艺术大师留给世界的影像

02.艺术具有精准的表现力

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教授西蒙·沙马认为,

艺术家用自己创造的世界,挑战习俗,打破人们的成见与自满,转变了认知,也改变了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他曾写道:

伟大的艺术有其可怕的一面,美术馆中人人噤声,皆秉崇敬之心,假象由此形成,让你相信大师们的作品都彬彬有礼,其景象平静、愉悦,使人着迷;实际上,它们都如暴徒一般,最伟大的画作冷酷无情,诡计多端,它们会锁住你的咽喉,让你的沉着无处藏身,然后迅速行动起来,让你失去对现实的正常感觉。

这说明,伟大的艺术,都具有超凡而精准的表现力。

巴洛克艺术的代表济安·劳伦佐·贝尼尼出生于意大利,从小就表现出艺术天分,甚至教皇都夸赞他:“这孩子将会是下一个米开朗基罗……

1621年,23岁的贝尼尼奉命为罗马红衣主教创作几组雕像,其中一尊是《普鲁托和普洛塞尔皮娜》,取材于希腊神话,冥王普鲁托强掳大地之母的女儿普洛塞尔皮娜为妻的故事。

《大话西方艺术史》:在时光流动中,追寻艺术大师留给世界的影像

这是一尊两个人缠绕、扭打在一起的雕塑。普鲁托用手抓并用力托举着普洛塞尔皮娜,而普洛塞尔皮娜脸上的表情惊恐而又哀伤,她流着泪向上天祈求。

普鲁托浑身强健的肌肉、脸上得意的表情被刻画的惟妙惟肖,他的手指因为用力,深深地嵌入少女的大腿,表现出很强的质感和力度;而普洛塞尔皮娜微微张开的嘴,仿佛正在惊慌地尖叫。

贝尼尼生动地凝固了普鲁托掠夺的那一刻,用雕塑体现了两种力量的对抗:强壮有力和柔弱无助。普洛塞尔皮娜眼角绝望的泪和挥舞在空中无助的手,还有因惊恐而翘起的左脚拇指,都强烈地刺激着观众的视觉,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一种力量的动感,反映了掠夺的主题。

《大话西方艺术史》:在时光流动中,追寻艺术大师留给世界的影像

贝尼尼具有天生的感受力,在他的雕刻中,皮肤、衣服褶皱的触感都表现的栩栩如生,这具雕像戏剧性十足,细节逼真精致,除了鬼斧神工的雕刻技术,更难得的是别出心裁的创意,贝尼尼因此在罗马艺术界一举成名。

03.艺术蕴涵着不屈的生命力

罗曼·罗兰认为:艺术是发扬生命的,死神所在的地方就没有艺术

在极端的贫穷、极度的痛苦下,艺术家都能创造出感人至深的作品,并因其中蕴含了他们的信仰和精神而流传千古。他们的作品,成为艺术的一部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而决定作品成败的,是我们每个人心灵和体验中共有的东西:爱,自由,死亡,悲悯的情怀,灵魂的呐喊。

超现实主义,令很多人觉得迷雾重重,大呼“看不懂”,其中毕加索、达利、马蒂斯并称为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他们试图在混乱无序的意识和哲学表达中,来反映对世界、对人的思考。

《大话西方艺术史》:在时光流动中,追寻艺术大师留给世界的影像

相比以上三位大师,可能墨西哥画家弗里达·卡罗的画更好理解。她最具代表性的画作是她本人的自画像,而她所画的痛苦,也是她本人真切的经历。

艺术家多灾多难的生活经历,通常是点燃生命之火的燃料,让一个个普通的生命,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弗里达6岁患有小儿麻痹症,18岁时遭遇的车祸,几乎是毁灭性的,她的丈夫,艺术家里维拉风流成性,有30多个情人,甚至还和弗里达的亲妹妹有暧昧。

弗里达的作品就反映了她身体的痛苦和婚姻的痛苦,不仅“描绘痛苦本身,弗里达做到了极致,更难得的是她把苦转换成另外一种极其美好灿烂的东西释放了出来。

《大话西方艺术史》:在时光流动中,追寻艺术大师留给世界的影像

这幅《有荆棘鸟项链的自画像》中,她以那独特的面貌面对我们,连在一起的粗黑眉毛,眼神平静镇定。紧闭的嘴唇露出坚毅,脖子上绕着一圈蔓延的荆棘项链,正中是一个荆棘鸟。

荆棘在她身上变成了项链一样漂亮的东西,它不再是捆绑,而是点缀的装饰物。

在墨西哥原住民神话里,荆棘鸟代表重生,她头发上的蝴蝶,也代表神圣的冠冕。

人生真的像梦境,但即使在梦中,弗里达也掌握了主动权。

叔本华说:生命的痛苦无法避免,但它是生命的肯定元素,人经历过痛苦反而能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弗里达,就是这样一个极端自我,极端坚毅的生命。她的作品,是用灵魂和痛苦铺设的艺术之路,表达了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旺盛的生命力和痛苦的生存体验。

《大话西方艺术史》对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的解读,对我们理解艺术的创造性、不确定性提供了另一种角度,即使是抽象与虚幻,也有具体、真实的形式表现出来,相当于在抽象和具象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

《大话西方艺术史》:在时光流动中,追寻艺术大师留给世界的影像

结语:

随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艺术风格也随着变化,从断臂维纳斯定义古典美,到文艺复兴的真实,巴洛克的华丽、洛可可的纤巧,到新古典主义的热情,再到波澜壮阔的浪漫主义和深沉质朴的现实主义,从画得像到追求画得不像,人类的艺术,如此纠结,在不断的摸索和开拓中缓步向前。

所谓艺术,究竟是什么?贡布里希说: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

理解了艺术家,也就理解了艺术。

如此,《大话西方艺术史》,就是讲述一个个艺术家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