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債12萬,遇上疫情崩潰了”:別報復性消費了,報復性存錢吧

“欠債12萬,遇上疫情崩潰了”:別報復性消費了,報復性存錢吧!

這段時間,國內的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

復工后街上的人多了,地鐵開始擁擠了,早高峰又開始堵了,生活漸漸回到了它該有的樣子。

很多人都產生了一種錯覺,似乎這場來勢洶洶的疫情馬上就要結束了。

可張文宏教授卻提醒我們:隨著季節的變動和種種現實原因,就算持續一兩年也是正常的。

“欠債12萬,遇上疫情崩潰了”:別報復性消費了,報復性存錢吧


這句話給了很多人一個不小的打擊。

持續一兩年意味著什麼呢?

意味著密集型加工產業、餐飲、服務等行業,會迎來持續的挑戰,很多行業要洗牌,意味著一大批以此為生的人,生活會受到影響。

“欠債12萬,遇上疫情崩潰了”:別報復性消費了,報復性存錢吧


疫情最嚴重時,微博曾有個話題:疫情結束後你要做什麼?當時很多人表示,我要“報復性消費”。

要去十家火鍋店打卡,要喝一個月的奶茶,要買全套口紅面膜……聽著心酸又好笑。

可事實上,能夠這樣“報復”性買買買的人,都是不差錢的人,那些差錢的人,根本沒能力“報復”。

知乎有個用戶說,因為疫情,她壓力突然變大。

她在杭州工作,為了買房,總共欠了12萬貸款。

本來按照自己正常的工資水平,去掉每月的開支加還款,還能結餘1k左右,她也是如此計劃的。

但是,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她的節奏,她停工在家。

工資陡然減少,可房貸一分錢沒少。

她不屬於貸款延期的限定人群,必須按時還款,一個月時間就彷彿債臺高築。


催還短信像一根針刺在她的心上,讓心慌氣悶,整晚整晚地失眠。

她痛苦的說:

“如果疫情不結束,企業不復工,我該怎麼辦?”


像她這樣,因為疫情而遭遇生活壓力的人並不少。


一些“精緻窮”的月光族,賺多少花多少,平時生活瀟灑自在,而當疫情爆發時,隔離和封城帶來社會停擺的企業停工,讓他們脆弱的經濟鏈瞬間不堪一擊。

很多人在真正的危機到來,而自己的個人財務抗風險能力卻為0時,才發現養成存錢的習慣有多重要。

那些吃土也要剁手的限量包包,“oh my god”必須買的大牌口紅,最新的手機電子產品,在這個特殊時期並不如一箱泡麵一盒口罩更讓你心安。

反而是你銀行卡里的存款,才會給你最多的安全感。

“欠債12萬,遇上疫情崩潰了”:別報復性消費了,報復性存錢吧


02

最近,一段記者採訪特朗普的視頻上了搜熱。


在美國,一些無症狀的運動員可以得到新冠肺炎的檢測,而另外一些人在排隊也得不到檢測。

記者質問特朗普,難道有關係的人就可以優先麼?

特朗普則回答:

也許,這就是人生吧。


咩咩不得不說,經常滿嘴跑火車的特朗普,這次說了一句大實話。

“欠債12萬,遇上疫情崩潰了”:別報復性消費了,報復性存錢吧


在美國,有錢人可以靠他們的財力獲得優先檢測的機會,即使被感染,他們的錢也足夠讓他們得到良好的治療。

而美國普通百姓即使獲得了免費檢測的機會,萬一不幸被確診,哪怕有比較好的保險,自付的費用也可能超過1300美元,這對普通家庭的人來說也是一筆巨大的費用

更多沒錢的窮人,排不到檢測機會,更沒能力治療,只能聽天由命。

說來說去,還是錢。

雖然很殘酷,但這就是現實。

“欠債12萬,遇上疫情崩潰了”:別報復性消費了,報復性存錢吧


不知道你看了這條新聞,有什麼感想?

咩咩並不是鼓勵大家去用錢去搞特殊,更不是在鼓吹金錢至上,而是想說,在你最難的時候,錢往往才是你最後的底氣。

你在平時存下的每一分錢,都有可能是那根最關鍵的救命稻草。

這對企業也一樣。

疫情之下,並不是所有企業都能風平浪靜。

一位企業老闆曾算過這樣一筆賬:對於一家養著170位員工的公司來說,如果一個月沒活幹,公司老闆就得準備好400-500萬現金流。

公司沒了,意味著很多人的工作就沒了,生活的小窟窿被撕成了大口子。

很多年輕人在資金斷流時才發現,窮這個字是多麼切身的痛。

房租水電不能不交,信用卡花唄等著你還,就算是減肥也不可能一個月不吃飯。

當你沒了收入,也沒有存款時,這些平時隱形卻硬核的消費,都是你生活中不能無視的難。

更不用說那些供著房子車子,養著老婆孩子,上有雙親下有稚子的中年人。

在這個特殊時期,如果一切僅靠工資來支撐,光是維持簡單的日常就能讓你精疲力盡,一旦遭遇變故,根本無力應對。

存錢不一定能發財,但是可以讓你在遇到大多數金錢問題時不至於束手無策。

你手裡的餘錢,不一定會成為機會來臨時那錦上添花的一筆資金,但在危機突襲時,它絕對是保護你全身而退的後盾。

03


記得以前看電影《找到你》裡,有個鏡頭看得心痛不已。

馬伊琍扮演的母親,孩子患了肝病,在醫院裡沒錢了,床位被迫讓給別人。


儘管她痛哭著阻攔,但因為沒錢治療,自己的孩子只能強行出院。


這個短短的鏡頭讓我深刻認識到,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當你遇到危急的那一刻,錢才是你守護家人的武器。

缺一次錢才會發現,原來家裡有存款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

自從這次疫情爆發以來,老龔工作的餐廳生意銳減。


往年本該是客流最多效益最好的2月,只發了最基本的工資,而這些甚至不夠還這個月的房貸。

咩咩自己這邊的廣告也因為疫情的關係,數量也比平時少了很多,兩人的收入一盤算,竟然不足以往的三分之一。

偏偏現在是年初,公公婆婆的社保也馬上要繳納了,如果斷交會很麻煩。


而兒子也到了年齡,開春就要上幼兒園,學費一交就是半年。

幸好我們平時就習慣了攢錢,家裡的存款解決了這次難題。


而之前婆婆被查出身上長了腫瘤,需要動手術,也是因為存了足夠的錢,才能讓老人安然度過那次危險。

很難想象,假如我和老龔兩個人平時大手大腳花錢月光,那在這種特殊時期,我們該如何去支撐起這個家,該如何照顧好我們的父母和孩子?

“欠債12萬,遇上疫情崩潰了”:別報復性消費了,報復性存錢吧


有自己的存款,才是我們生活最大的保障和底氣。

這份底氣讓我們意外發生時,可以坦然從容地面對困難,而不是每天為了錢焦慮。

為自己存錢,其實是為自己留一份從容的退路,也能給人敢於前進的自信。

被譽為“歐洲巴菲特”的博多·舍費爾曾說:

“沒有人能僅僅通過掙錢就變得富有,財富產生於你對金錢的留存。”


存錢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金額的多少,更多的是幫助你剋制慾望,為未來儲備籌碼。

卡里存下的五千元,也許會成為將來某個項目的啟動資金;

放進銀行的一萬元,也許就是你敢辭職跳槽的底氣;

你的存款就是你的選擇權,讓你有能力拒絕更多令你不滿的現狀,有從容不迫的時間去選擇更好的方向。

放棄那些所謂的“及時行樂”的誘惑,為自己存錢,本身就是一種對自己未來的投資。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我很喜歡的話:

“收入並不是決定生活質量的唯一標準。你的存款,才是你生活的樣子。”


疫情過後,我不想報復性消費了,我要報復性存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