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游乐场的吧台》——“印象派之父”马奈

《女神游乐场的吧台》——“印象派之父”马奈


这幅画,完稿于1832年,马奈去世前的一年。


这是马奈最后的重要作品。1882年在巴黎沙龙展出,引起了轰动。他在Folies Bergere酒吧打好初稿,然后在他的工作室画完,在一个吧台女模特Suzon的帮助下。

这个酒吧以色情业而出名,妓女可以自由出入。吧台女也对顾客开放,这是众所周知秘而不宣的潜规则。


作家莫泊桑曾经这样描述吧台女:“她们贩卖饮品和爱”。

画中吧台女面前的各式酒品饮料暗示她本人也是可出售的甜品。


马奈对这幅画中空间的处理是带有不安氛围的。


吧台女站在吧台后,右面的镜子可见她的背影。透过镜子,可以看到她正面对一个前来问询的顾客。左边镜子显示,大盏的吊灯下,酒吧人满为患,喧闹声隐隐透出——这是一个热闹的繁忙的夜晚。


而吧台女本人呢?


她年轻貌美,娇艳似吧台上瓶中的玫瑰。黑色的紧身衣将她的身材凸显得玲珑。低低的胸衣上插一朵花,性感又不失俏丽。


大大的项链吊坠,应该是金的。


可是她的表情却是飘忽的,陷入某种遥远的思绪中。


稍远处的喧嚣和近处前来消费的男士,都无法唤醒她。


她好像才是镜子里的那个人,在某个对立的空间里。如此近又如此不可触摸。


她在想什么呢?


她身处一个喧嚣的环境,却又脱离开来,神游在自己的世界中。表情和神态都不在线,落寞寂寥。


能让一个吧台(妓)女如此魂不守舍的,只能是某个恩客吧。也许是春宵一夜之后就杳无音讯了。


硕大的吊坠项链是他给的信物么?


也许是在他的要求下,她才在她的胸衣上插上了一朵花——他不喜欢让别人看见她的美。


可是山盟海誓的甜蜜之后,他就消失了。和这世上的其他男人一样。


——她原本以为他和别人是不一样的。


直至今日这时,她在鼎沸的人群中,看到某个背影,突然有点恍惚,心跳突然加速,再仔细一打眼,不是他。


她的心跳又慢了下来,慢得好像停拍了。


这一瞬间,注定是暂时的。


柜台前的顾客络绎不绝,卡座里的侍应生来回穿梭,带来各式订单。


她在一瞬间的恍惚之后,又得重新打起精神来应付。


依然会有更多的恩客。


比如面前这位,已经隐隐有些醉意,也许距离约她出去只有几句话的空当。


瞬间的落寞,会迅速被更多的疯狂所填满。虽然,疯狂之后,也许是更深的落寞。


马奈捕捉的,正是这一刻的落寞。也许不到半秒钟,却在他的画布上成为了永恒。


马奈的画里,有很多不那么“体面”的女人。妓女,酒吧侍应女.......


他的妻子,苏珊娜,曾经是他的钢琴老师。

也是他父亲的情人。


马奈的任性随性和离经叛道可见一斑。


典型的水瓶座。


1832年1月23日出生于巴黎的上流阶层,父亲是法国法院的官员,母亲是法国驻斯德哥尔摩外交官的女儿,还是瑞典国王的教女。

家人想让他子承父业,他却一心要从艺。在爱好艺术的舅舅的鼓励和指引下,马奈时常去卢浮宫看画,开始了他的艺术创作。


又是一个弃政从画的二代的俗套故事。


作为出身上流社会的二代,马奈没有底层出身画家的贫困挣扎。


所以,他也不用向谁妥协。自始至终,他都可以画自己想要画的,从上流社会画到身边亲友再到底层。


写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以前一直没明白的问题:为什么他近乎执拗地追求主流社会官方沙龙的认可?


在他并不缺钱的情况下。


他追求的,是整个社会对真正艺术的理解和接受。


在被多次拒绝之后,他给自己办了个个展,展出所有被拒的作品,他给自己写序:


“评委和观众狭隘的目光,令他们无法接受美术教育之外的作品。此次,马奈先生展出的不是最完美无瑕的作品,却是最真实的作品”。

1883年4月30日,马奈死于梅毒。


后被盛誉为“印象派之父”。


此画现藏于英国伦敦科陶德画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