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众筹市场竞争恶果:水滴筹、轻松筹“筹”人相见,现武力冲突

日前,“水滴筹员工暴打脚踹轻松筹员工”视频火爆网络。继水滴筹被曝扫楼后,公益众筹平台又再次处在风口浪尖之上。

截至目前,视频中涉事水滴筹、轻松筹就打人事件发布声明。从公告内容上看,双方各执一词。不过,通过深入分析,此次“水滴筹员工殴打轻松筹员工”事件核心源头在于抢占市场。

01 互殴之下:市场竞争的“缩影”

据最新报道显示,水滴筹打人员工被拘留12日,罚款500元。

针对打人事件,水滴筹于4月15日通过官方微博发声明称,经核实,网传视频并不全面,系轻松筹员工言语威胁和污蔑导致双方产生肢体冲突和斗殴。

而水滴筹方面更是直言,轻松筹内部以水滴筹为假想敌,公开张贴“干死水滴筹”的攻击性标语,并明确针对水滴筹展开一系列不规范挑衅。

另外,其还公开另外两起轻松筹员工殴打水滴筹员工事件。针对水滴筹声明,轻松筹回应称,水滴筹所谓“经调查”为混淆视听,实为扫楼被举报,怀疑是轻松筹所为,故大打出手。

轻松筹表示,未对友商进行任何投诉。相反,水滴筹多次对轻松筹员工恐吓、挑衅,主动激起冲突的,在多地殴打轻松筹在内的多个同行。此外,轻松筹还贴出水滴筹威胁的微信截图。

公益众筹市场竞争恶果:水滴筹、轻松筹“筹”人相见,现武力冲突

由此可看出,双方就打人一事互相推诿,称责任在对方,就此陷入“罗生门”。不过,抛开此次打人事件,就公布声明而言,反映出另一个事实,就是对于是市场占有。

在柒财智库高级研究员毕研广看来,与信用卡扫楼不同,轻松筹、水滴筹这种公益众筹平台“杀熟”模式,强制用户“二选一”。

因公益众筹平台主要是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进行传播的。“以筹款对象为核心,他们所处社交圈相对固定的,所以既在轻松筹、水滴筹同时筹款现象出现几率很小。”毕研广称。

持卡人可以同时持有多张信用卡,相比,公益众筹平台的筹款人很难同时在两个平台筹款。

随着线上红利消耗殆尽,另公益众筹平台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加之得病患者具有老龄化、互联网使用偏低的特点,所以建立地推团队成为理应之势。

去年11月底,据梨视频报道,水滴筹“志愿者”在地推中出现多项欺诈做法,像扫楼劝募、随意填写募捐金额、对求助者财务状况不加审核等。

而这让公众寒了心的同时,也引发信任危机。值得一提的是,在梨视频这篇暗访报道中,所谓的“志愿者”,即地推人员毕竟有KPI考核,还有提成(6到10单每单可以提100元)。

在第三方招聘网站上,柒财经旗下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注意到,水滴筹、轻松筹中关于“筹款顾问”这一职位就给到6千元以上,水滴筹该岗位最高达到1.6万元。

公益众筹市场竞争恶果:水滴筹、轻松筹“筹”人相见,现武力冲突

事实上,这让带有公益形式的众筹台蒙上商业的“影子”。另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注意到,水滴筹、轻松筹绝非“赔本赚吆喝”,众筹平台上会集聚大量流量,并将此引入到集团下其他产品。

02 公益众筹的生意道

事实上,水滴集团、轻松集团在流量竞技场中玩的“如鱼得水”。

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注意到,在水滴筹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点击“我的水滴”,有我的筹款、加入互助、精选保险、爱心首页及我的水滴筹五个选择。

其中,“我的水滴筹”页面中上方显示,“现赠送您一份重疾保障”。点击进入后,这份“免费领500元重疾保障”是由互联网保险机构安心财险提供的重疾险。

其中,“我的水滴筹”页面中上方显示,“现赠送您一份重疾保障”。点击进入后,这份“免费领500元重疾保障”是由互联网保险机构安心财险提供的重疾险。

公益众筹市场竞争恶果:水滴筹、轻松筹“筹”人相见,现武力冲突

值得注意的是,在完善个人信息后,点击领取后,水滴发出另一提示“福利再加倍,好礼第二重,XXX可完善600万医疗保障”。而这份保障是由另一家保险公司太平洋财险提供。

不过,与前一重疾险不同,这份保险并不是免费的,但却打出“首月3元”诱惑,而到了次月按投保人年龄不同,所交的保额也有所不同。

公益众筹市场竞争恶果:水滴筹、轻松筹“筹”人相见,现武力冲突

若用户不想继续投保,选择退出,水滴弹出了另一页面,“您被选中为幸运用户,免费送你40万意外险”,领取之后又再一次弹回到前述太平洋财险提供600万医疗保障。

公益众筹市场竞争恶果:水滴筹、轻松筹“筹”人相见,现武力冲突

总而言之,水滴借助水滴筹平台,以“领取免费保障”方式,将用户引到这份600万医疗保障。而在“轻松筹爱心联盟”公众号中看到,30万大众互助金、600万医疗保障险产品入口。

另据公开报道显示,水滴集团对外宣城,“筹款+互助+保险”模式。互助和筹款为保险打造了场景,保险为互助和筹款的免费提供支持。可以说,公益养着利息,而利益又支持公益。

03 结语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业内人士曾表示,轻松筹、水滴筹等公益众筹平台有存在的合理性,但其管理中,甚至是监管还存在诸多问题和空白。

首先,虚假或资产审核问题,去年5月,德云社演员吴鹤臣脑出血向水滴筹筹款100万一事引起轩然大波。

另据趣识财经报道,去年11月,全国首例个人大病网络求助纠纷,在北京朝阳法院一审宣判。具体因为筹款人莫先生隐瞒名下财产及其他社会救助,将水滴筹公司筹集款项挪作他用。

除了筹款人审核存在盲区外,毕研广曾在《皂话财经》中提到,本身众筹救助存在金融监管空缺,因为存在资金池,很多救助平台资金并非一个托管模式,而是存管,账户非独立的。

“爱心救助也好,众筹也好,它(机构)可随意动资金池里的钱,它把这个钱拨给需要救助的人,这里面有多少打了折扣,值得令人深思。”毕研广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