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與內涵建設丨公開課筆記④

規劃是把握未來發展機遇的重要戰略手段。“十四五”時期教育規劃,是落實《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是各級教育進入新時期的五年規劃,也是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五年規劃,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為服務教育“十四五”規劃制定,疫情期間,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以線上公開課形式邀請專家大咖圍繞“十四五”期間教育規劃面臨的形勢、規劃方法論、重點關注問題等精準開方,對症下藥。


定位: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與內涵建設丨公開課筆記④

應用型高校的內涵與邊界

當前談“應用型”,往往同研究型大學的專業學院、央屬省屬的行業特色高校、職業院校聯在一起。在邊界不清,內涵不確定情況下,就很難談應用型高校的建設。因為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高校,其定位和使命不同。

應用型本科教育可以簡單地定義為——

以學科為基礎,面向職業,以產教融合、校企結合方式培養(側重知識應用,解決現實問題的)實踐性人才。現實中,不同的院校因為服務範圍(如全國、省域、市域等)、生源基礎、師資水平(科研、實踐能力)、校企資源水平以及勞動力市場定位的差異,在教育方式上也會有明顯的差異。

大體來說,應用型教育體系由應用研究型、應用型、應用技能型三個層次構成。

■ 應用研究型部分主要是研究型大學中的專業學院、研究型行業高校(雙一流高校)、行業特色或專業應用特色鮮明的省屬重點大學;

■ 應用型部分則以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為主體(包含職業本科院校);

■ 應用技能型主要是專科層次的高職院校。本報告重點的討論是應用型教育體系中的中間層次,即由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轉型而來的應用型院校。


應用型高校模式與特色

應用型是高校類屬,強調科學知識的應用,突出高校教師所教和學生所學知識的性質、來源、知識使用的過程以及使用的去處,具體來說就是突出科學知識的應用性、應用的方式以及師生人力資本構成中的實踐知識/技術和能力方面。

應用型是個什麼樣的“型”呢?三部委《關於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嚮應用型轉變指導意見》提供的模型可以概括為:建立行業企業合作發展平臺、形成政行企校多方參與的治理結構與治理機制、建立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專業體系、創新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深化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改革、加強實驗實訓實習基地建設等多個維度。在具體實踐中產生了地方應用型院校建設的多種模式如:市場購買模式、校企合辦模式、校企一體模式、行業學院模式、產業學院模式、校城聯合體模式、校地聯合體模式等。

如何理解應用型高校建設的多樣性?多樣性是由高校具體的生存與發展的環境造成的,不同環境中的壓力、誘惑力、資源支持、阻力是不一樣的。多樣性並不否定應用型院校的統一性,這裡所講的統一性是強調應用型高校在組織結構上具有系統性、整體性、共相性的特點,而非割裂化、碎片式或盆景裝飾性的。

具體來說,在當前,在應用型院校建設中尤其要關注如下幾個部分:

★ 人才培養模式變革是轉型的核心,這是判斷地方院校是否嚮應用型轉變的試金石;

★ 產教融合、校企結合的平臺和相關機制是轉型的關鍵,人才培養要放在這樣的平臺上,通過相應的機制進行;

★ 要把人才培養放在產教融合和校企結合上,就需要院校的組織結構進行系統調整,以便起到轉型的支撐作用;

★ 最後還要看轉型的結果,即學生的能力素質與普通本科院校教育出來的學生是否是不一樣的。

以上四個方面是聯繫在一起的一個整體,需要通盤去考慮。強調這四個方面,並不是說應用型科研和社會服務不重要;實際上,應用型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夠有效地促進產教融合和校企結合的深入開展,能夠有力地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也能夠實質性地促進人才培養的質量。這些都是應用型高校內涵建設的非常重要的內容。


應用型高校的地方性與服務導向

由新建本科院校轉型而來的應用型高校,其辦學的指向是地方性,即服務於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解決當地企業的技術問題,為當地培養應用型人才。這些高校要解決的通常並不是學術前沿問題,更多的是科學理論或新技術如何在現實中應用,如何改進的問題,雖然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也會產生新技術,但很難在科學層面產生新發現或者說不是以追求新發現為目的的。應用型高校人才的培養目標主要是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學術發表,當然這並不是說不需要創新,解決現實的問題常常還是需要創新性的思維和創新性的人才。

就應用型本科院校來講,本質屬性是地方性。城市型和行業型都只是強調其服務的範圍而已,城市型更強調其服務於所在城市的發展,解決其所在城市在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新建的行業特色院校所服務的範圍也主要是所在地的某個行業。相對於行業型、城市型來講,地方性的特點對於應用型高校具有更強的約束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校的服務範圍與服務目標,甚至規定著學校的發展潛力和發展方向。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嚮應用型轉變,並不是要脫離“地方”,恰恰是要強調如何嵌入“地方”,如何根植“地方”,打上地方的烙印。地方的多樣性和異質性突出,這就使得應用型高校的評價更復雜,需要考慮到不同的維度和指標,才能彰顯其本質的特徵和特色。

應用型高校的國際化發展。應用型本科院校要面向地方,服務於地方,突出“地方”,這並不意味著應用型高校可以不關注、不參與國際化。只是相對於研究型大學,應用型高校國際化的側重點是不同的。應用型高校參與國際化重在師生的國際交流、學習國際先進的教學理念和人才培養方式、開展專業認證或者國際的應用型科研合作等,國際交流的圈子應更多聚集於應用型或應用導向比較突出的國外高校,而非以學術研究取向的高校為重點。

目前,國內的一些應用型高校在強調國際化時,並沒有強調應用導向,只是為國際化而國際化,或者僅僅是讓學生有些留學經歷,這就與普通高校沒有什麼區別。在這樣的情況下,簡單地強調國際化就會把應用型做“空”了。


應用型高校的評價標準

地方性與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排行中的困難。地方性會導致應用型本科院校呈現出複雜的多樣性和異質性,但並不是說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之間就不可比較。只不過這個可比性在很大程度上受限於地域,超出一定的地域,其可比性就弱了。因為地域不同,各地產業不同,需求不一樣,高校所能發揮的作用也就有很大的差別。多維全球大型排名遵奉的格言是“世界上沒有最好的大學”(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the best university in the world),通過多維排名僅僅展示的是高校的特色,而不是名次。

應用型院校評價標準。如何評價一所應用型學校,使之突出應用型和地方性的特點呢?可以考慮從以下三個維度著手。


定位: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與內涵建設丨公開課筆記④


第一,從基本條件、基本樣貌勾勒高校的基本類型,主要考核點是學校的辦學地位(是否明確為地方性與應用型)和辦學宗旨(為當地服務)、組織結構與設施(是否有利於產教融合校企結合方式培養人才、開展應用研究)、師資來源與構成(如有豐富的行業企業實踐經驗的高水平教師佔比)。

第二,要加強過程性評價,突出組織的活動、突出組織中群體行為的評價,主要關注點是人才的培養活動、教師的科研活動和產教融合校企結合的活動。

第三,是結果評價,就是看這些高校是否培養出了應用型人才,是否為當地的社會經濟帶來促進作用,如知識轉移方面、應用性科研和為當地服務方面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