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何應對重男輕女和遺棄女嬰的社會問題?

都說封建社會如何如何重男輕女,儒家如何輕視女性,近代新文化運動和各種所謂革命也以此來抨擊儒家,可是最近看了許多古代方誌關於育嬰堂的記載,發現滿篇都是強烈反對重男輕女的聲音,並倡辦育嬰堂來應對民間遺棄女嬰的社會問題的行動。

古代如何應對重男輕女和遺棄女嬰的社會問題?

育嬰堂,專門收留棄嬰的機構,一般有地方官員或紳士倡辦捐款,或設立育嬰田,成為慈善基金,並有地方紳士組成紳董會進行管理,而地方官府則發揮行政監督作用。在近代,西方基督徒教傳入,也有教會創辦育嬰堂。

古代如何應對重男輕女和遺棄女嬰的社會問題?

古代如何應對重男輕女和遺棄女嬰的社會問題?

例如在清代光緒版的《黎平府志裡》就記載了,黎平府各縣均辦有育嬰堂的史實,特別是其中的一塊育嬰女田碑文記載,當時的官府如何反對當地的重男輕女和遺棄女嬰的社會弊病,並指出這是違背儒家人倫和天道的行為,並會造成嚴重的男女比率,婚姻失衡等社會問題,並帶頭捐資創辦了育嬰女田,專門資助收留女嬰,在此帶動下,還引起地方善人及好義者的積極響應,可謂用心良苦。

古代如何應對重男輕女和遺棄女嬰的社會問題?

古代如何應對重男輕女和遺棄女嬰的社會問題?

透過這些活生生的地方社會實踐,可以看到古代是如何從官方到民間聯手應對重男輕女和遺棄女嬰的社會問題,並不遺餘力地去宣傳男女平等,眾生平等的人性之本。

但也看到這種努力有成功也有無奈之舉,重男輕女背後有著更為複雜待社會問題根源,單純的宣傳和倡導短期內也難以湊效,但是從各地待記載來看這些努力一脈相承延綿不絕,因此更欽佩儒家兩千年多年來在中國社會公平正義方面的持續不懈努力,這一點在今天同樣閃爍著社會進步的光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