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還原一個真實的金兀朮:二流的將軍,一流的統帥

金兀朮,是一個令人望而生畏的名字,每提到岳飛,人們總會下意識想到這位跟嶽武穆打了一輩子交道的金國“四太子”。

後世大量的演義和傳說,在歌頌岳飛的同時,也把金兀朮和他率領的金軍推到了世人的眼前,金兀朮一稱如此赫赫有名,以至於人們反而忘記了他的真名——完顏宗弼。

兀朮,在女真語裡的意思是腦袋,換言之,就是首領的意思。

金兀朮,也就是金軍的統帥。

在我們的印象中,這位手持開山鉞的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四太子打仗勇猛,膂力過人,赳赳武夫的形象深入人心,大宋更是被他率領的金軍鐵騎蹂躪地體無完膚。

那這位在小說和評書中兇猛殘暴的“立地太歲”,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大宋名將試金石

金兀朮從小跟隨著父兄在戰場邊長大,遊獵民族驍勇善戰的天性在他身上展現地淋漓盡致。

當年滅遼之役,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金兀朮第一次踏上戰場,就爆發了驚人的戰鬥力,他在弓矢俱盡的情況下,竟然力奪遼兵長槍,左衝右突,取得了斃敵八名,生擒五人的輝煌戰績。

虎父無犬子,完顏阿骨打估計做夢都能笑醒。

為你還原一個真實的金兀朮:二流的將軍,一流的統帥

青年金兀朮

如果說滅遼之戰只是小試牛刀的話,宋、金之間的戰爭則像是為金兀朮量身定製的巨大舞臺,他從此大顯身手,克湯陰,陷汴京,掃蕩齊魯,逐鹿中原,一路所向披靡。

這也給了他一種虛妄的錯覺:金軍天下無敵,強大到打仗就像割韭菜一樣輕而易舉。

他的感覺沒錯,至少在當時是沒有問題的。

金兀朮勇猛不假,但之所以能進展得如此順遂,多半還是因為北宋軍隊戰鬥力實在太弱,更確切地說,是他還沒有遇到真正的對手。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現在,對手出現了!

金兀朮就此成為了南宋名將們的試金石,他的失敗,恰恰點亮了山河破碎下暗黑星空中那些璀璨的將星。

  • 黃天蕩一役,成就韓世忠

公元1129年冬,金兀朮率領精兵,號稱10萬,孤軍深入,南下“搜山檢海”,目的是直取臨安,捉拿宋高宗趙構,嚇得立足未穩的趙構一度逃到海上苟延殘喘。

但金軍畢竟不善海戰,所以擒王計劃只能半途而廢。

氣憤的金兀朮於是縱掠江南,發洩完之後帶著搶來的財物、人畜,準備從鎮江渡江北返。

公元1130年3月,金兀朮率軍抵達鎮江,早已埋伏在此的韓世忠依託江邊的有利地形,率水軍封鎖各個沿江渡口,截斷金軍退路,同時指揮岸邊的伏兵與江中的舟師前後夾擊,殺得金軍人仰馬翻,溺斃無數。

金兀朮眼看形勢不對,金軍騎兵的優勢無從施展,只能改變策略,指揮隊伍邊戰邊沿長江南岸西撤,伺機尋找新的渡口。

為你還原一個真實的金兀朮:二流的將軍,一流的統帥

韓世忠(劇照)

韓世忠很快識破了他的意圖,親率水師圍追堵截。

不諳長江水道的金軍在宋軍鍥而不捨的追擊下,情急之中闖進了建康(現南京)東北的一個死水港——黃天蕩,韓世忠見狀,立即命船隊封鎖了那裡唯一的入江通道,準備甕中捉鱉。

金兀朮被困守在蕩內,數次組織突圍,都被宋軍水師結結實實地揍了回去。

走投無路的金兀朮萬般無奈,不惜重金訪求對策,重賞之下,當地鄉民獻計,告訴金軍利用一條河汊故道,開渠30裡,金兀朮這才僥倖逃出黃天蕩,但面對綿延在江中的韓世忠水師海船,卻依然束手無策,金兀朮只能故技重施,出重金求破敵之方,最終在一個王姓漢人的指點下,採用火攻,這才逃出生天,但經此一役,損失慘重。

  • 和尚原一役,成就吳玠、吳璘兄弟

公元1131年10月,在江南吃盡了苦頭的金軍在金兀朮的帶領下,轉戰川陝一線,希望從西南方打開一條入蜀通道。

時任南宋陝西諸路都統制的吳玠,與其弟吳璘合力,僅率數千兵卒扼守在大散關以東的和尚原(現陝西寶雞西南),以弱勢兵力堅守陣地,浴血奮戰,憑藉有利地形抵擋住了金軍先鋒數萬騎南侵的步伐。

金兀朮聞聽大怒,親率主力前來,造橋跨河,連營接寨,對和尚原發起總攻。

為你還原一個真實的金兀朮:二流的將軍,一流的統帥

吳氏兄弟(劇照)

大軍壓境,敵眾我寡,形勢萬分危急,吳玠召開戰前總動員,慷慨陳詞,激發士兵鬥志,在正面利用床子弩等優勢武器硬剛的同時,選調精兵強將從小道繞至金軍側後,截斷了金兀朮的糧道。

吳璘則親率騎兵埋伏在金軍的退路上,當金兀朮因為糧草不濟退軍之時,吳璘以逸待勞率兵夜襲金營,一戰殺得金兵死傷大半,金兀朮在混戰中身中流矢,甚至“剃其鬚髯,僅以身免”,可謂一敗塗地。

  • 郾城一役,徹底成就岳飛

金兀朮與岳飛,一對正兒八經的老冤家,儘管之前交戰多次,但這一次,才是兩人真正意義上的巔峰對決。

公元1140年七月,岳家軍進入河南中部,連敗金軍,收復了很多城池,但與此同時也造成了一個不利的局面,就是兵力分散。

金兀朮探知到這一重要情報後,親率一萬五千精銳騎兵、十萬步兵,甚至還帶上了他的看家老本——鐵浮屠和柺子馬,排山倒海般直撲岳飛的中軍大本營——郾城(現屬河南漯河),企圖以絕對優勢兵力消滅岳家軍,畢其功於一役。

大戰一觸即發,由於岳家軍訓練有素,悍不畏死,短兵相接中金軍嘗不到任何甜頭,金兀朮大手一揮,曾經在中原戰場上所向披靡的重裝騎兵——鐵浮屠隆重登場,同時左右兩翼的柺子馬也加入進來,配合作戰。

金兀朮信心滿滿,鐵浮屠出征,寸草不生!

為你還原一個真實的金兀朮:二流的將軍,一流的統帥

岳飛(劇照)

誰知岳飛對此早有研究,並根據鐵浮屠和柺子馬的特點進行了針對性的部署,岳家軍步兵手持砍刀、大斧,專找金軍戰馬防護最薄弱的關節處下手,霎那間,戰場嘶鳴慘叫不絕於耳。鐵浮屠由於是戰馬間互相鎖鏈,一旦有一匹戰馬倒下,隊列裡其餘的戰馬也就無法前進,瞬間失去戰鬥力。

岳家軍就這樣上砍金兵,下砍馬足,大破鐵浮屠、柺子馬,本來戰鬥力就爆表的岳家軍因此士氣更為高漲,個個奮不顧身,以一當十,金兀朮的十萬大軍在失去強力後盾鐵浮屠後,根本架不住如此凌厲的攻勢,兵敗如山倒。

金兀朮捶胸頓足,卻又無可奈何,只能鳴金收兵,收拾殘勇,落荒而逃。

大金天下操盤手

連年征戰,勝敗實乃兵家常事,不過總體來說,雖然金兀朮經常碰到這些他啃不下來的硬茬,但他的軍事生涯總體還是成功的,不過你要是以為他只會打仗,那就大錯特錯了。

金兀朮不但上馬打得了天下,下馬同樣坐得穩廟堂,在金朝初年普遍重武輕文的背景下,他的出現,極大地緩解了女真統治者文治不足的困境。

即便沒有那麼出類拔萃,但政治家的稱謂,他還是當得起的。

  • 不戰而屈人之兵

軍事是政治的延續,金兀朮並不是個粗人,自然深諳此道。

公元1141年,岳飛在中原一路勢如破竹,眼看收復大業將成,吃盡苦頭的金兀朮雖然在軍事指揮方面輸人一籌,但他並沒有像一介武夫那樣負氣蠻幹,而是採取迂迴戰略,釜底抽薪。

他用極其敏銳的政治頭腦精準地摸到了南宋的致命弱點——高宗趙構和權相秦檜。

為你還原一個真實的金兀朮:二流的將軍,一流的統帥

趙構、秦檜(劇照)

所謂打蛇打七寸,金兀朮抓住趙構偏安一隅、適可而止,同時又憂懼武將勢大的心態,利用岳飛急於收復中原甚至不惜抗命進軍的機會,通過秦檜這個內奸暗下手腳,讓趙構連發十二道金牌嚴令岳飛撤軍,一舉扭轉了不利的局勢。

一封“必先殺岳飛,方可議和”的密信輕而易舉地將南宋最有希望成功的一次北伐扼殺掉了,岳飛和他那豐滿的理想最後也隨著風波亭那一杯毒酒而最終灰飛煙滅。

吃過這虧的除了岳飛,還有吳玠、吳璘兄弟。

由於英勇善戰,謀略出眾,他們鎮守的川陝前線給金軍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同樣是在1141年,金兀朮瞅準時機,致書趙構,以議和條件為由,讓趙構下旨令吳氏兄弟退兵,一下子解了前線金軍的燃眉之急。

不戰而屈人之兵,儘管手段不是那麼光明磊落,但結果確實對金軍極其有利,以最小的代價贏取最大的勝利,這本身就是一個政治家必備的基本素養。

  • 革除弊政,啟用漢臣

1135年正月,金太宗崩逝,當時疆域初定,百廢待興,老一輩開疆拓土的時代使命基本完成,隨著金熙宗的即位,高層換血勢在必行,隨之而來的就是大刀闊斧的改革。

作為熙宗的叔叔,常年征戰的金兀朮在對宋的一次次戰爭中,逐漸意識到文治和教化的重要性,統治的長治久安絕不是靠單純的武力壓服就能實現的。

同時,從黃天蕩之戰開始,具有先進文化知識和管理理念,代表文明方向的漢人就讓他不得不刮目相看,在慘痛的教訓面前,他不服不行。

金兀朮的很多想法和熙宗都不謀而合,因此,他也就成了改革派堅定的支持者,熙宗對這位叔叔無比信任,放權讓他革故鼎新。


為你還原一個真實的金兀朮:二流的將軍,一流的統帥

脫下戎裝,治國理政

1137年,在金兀朮的支持下,金朝廢掉了傀儡“偽齊”政權,政令收歸朝廷,同時設行臺尚書省統一管理。

金兀朮在行臺大力革除弊政,採納漢人範拱的建議,減稅三分之一,同時順應民心,裁撤“偽齊”官兵,讓他們卸甲歸田,增加生產勞力。

金兀朮還在中原大力推行文治,選賢任能,尤重財臣,他一手提拔起來的趙元、蔡松年、許霖等人,一直到幾十年後的世宗朝,還仍然是國家棟梁,理財重臣。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他的這些舉動,客觀上對飽經戰火摧殘的中原地區社會經濟的恢復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 南北和好

涸澤而漁,不如授人以漁,這是金兀朮從軍事統帥到治國能臣之間意識形態上最大的轉變,同時,軍事上的多次失利也讓他清醒地意識到,宋、金的相持局面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金朝初立,統治尚未穩固,內部矛盾重生,以大金當前的國力、財力以及軍力,都不足以對南宋形成壓倒性的優勢。

當務之急,還是優先發展生產,與民休息,時機成熟之後才可再作計議。

應該說,這是一個正確的判斷。

為你還原一個真實的金兀朮:二流的將軍,一流的統帥

宋金形勢圖

所以,在金兀朮的力主之下,當然,也在宋高宗的努力配合之下,宋、金於公元1142年二月正式簽訂“紹興和議”。

兩國東以淮水,西以大散關為界,淮水上游的唐鄧二州和西面商、秦二州的一半割讓給金朝。

南宋向金稱臣,輸納歲幣銀、絹二十五萬兩、匹。

此後的金兀朮,一直堅持南北和好的政策,終其一世,金朝都沒有再主動開啟釁端(直到1161年金海陵王完顏亮南侵),這份讓後人感覺受盡屈辱、稱臣納貢的和議,實際上帶來的卻是兩國間整整二十年的和平時光。

這二十年的邊境無戰事,對於宋、金兩國經濟文化的恢復至關重要,從這個角度講,金兀朮的作用應該還是值得肯定的。

公元1148年十月,獨掌大金軍政大權的太師金兀朮病逝,因其功勳卓著,死後配享太廟,也算是為他輝煌又充滿爭議的一生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結語

拋開成見,金兀朮作為女真大金的開國功臣,他對於金朝前期的建立和穩定,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他身為金國皇室,一生的使命就是領軍征伐,開疆拓土。應該說,他統軍的能力是有的,但並非人中翹楚,這從他幾次三番成為南宋“名將製造機”上就可窺見端倪。

他剛勇無畏,孔武有力,但又不是簡單的痴夫莽漢,對時局的準確把握和應對,使他明顯有別於普通的領軍之帥,能夠在不斷變化的形勢中認清現實,並做出正確的選擇,也讓他在後軍事時代的政治生涯中如魚得水,客觀上為金朝的發展帶了積極的影響。

從軍事角度來講,他是個二流的將軍,但從政治角度來說,他是個一流的統帥,這就是真實的金兀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