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紅樓丨熱鬧的賈府裡看似歡聲笑語,實則各有各的“孤獨”

品紅樓丨熱鬧的賈府裡看似歡聲笑語,實則各有各的“孤獨”

孤獨是自我意識的一種,即為孤獨意識。其重要表現是人在某一時刻所感受到的精神空落感。孤獨意識人人都有,它是人們與生俱來且伴隨終身的,有的人善於表達孤獨,而有的人則習慣掩飾孤獨,因此孤獨意識在文人中體現尤甚。眾多文學作品將孤獨表現的淋漓盡致,其中紅樓夢中的孤獨使人感觸更深,整個賈府看似富貴和樂、歡聲笑語,實則每個人背後盡顯孤獨落寞。

一、賈府中每個人的教育程度不同

《紅樓夢》創作於清乾隆時期,作品中所展現的教育世界和人物社會生存狀態是當時清朝社會和教育狀況的反映。其對於男子和女子的不同教育氛圍、社交路線和人際交往活動壓迫人最原始的本性和慾望,這是造成賈府中的人孤獨的主要原因。孤獨並不是人們自主選擇的生活方式,而是在封建專制政治的壓制和宗法倫理的約束下逐漸形成的。

1、賈府的男子教育更偏向於政治

明清時期,在儒學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成為士人、乃至民間寒士的畢生追求。統治者在朝廷上下強化“家國一體”意識,通過具有代表性的科舉取士制度,帶動士人們爭先恐後、潛心向學的讀書氛圍,引領了整個社會的讀書學習風氣。

賈府作為高門大戶、門第顯赫的勳貴家庭,其教育水平必定緊跟官學教育。賈府被譽為“詩禮簪纓之族”,它重視家法家規、宗法倫理,並且重視家庭教育,把家庭的興盛衰亡寄託在子孫身上。當然,其主要期望在於家族男子,家族男子需要考取功名、繼承併發揚家業。

除了從小需要努力盡心學習考取功名之外,子弟在成人之後,父母會及時教育其步入社會的處世和交友之道,良好的處世和交友之道對步入仕途和發揚壯大家族有重要作用。賈府對於男子的教育特別是

對寶玉的教育是非常嚴格的,專門設立私塾來教育家族子弟,以求考取功名和發揚家族。這種嚴格的教育方法對於志不在官場的人來說是極其痛苦的,也就造成了無人理解的孤獨。

品紅樓丨熱鬧的賈府裡看似歡聲笑語,實則各有各的“孤獨”

2、女子的教育則更偏向於守婦道

明清時期宗法倫理的強化和商品經濟的繁榮,使社會和家庭都格外注重對女子的教化,上至帝王后妃,下至宗族平民,都積極主動的教育女子的美德和才學,但雖說開始注重女子的才學,對於女子的教育和評價依然講究三從四德,才學只作為女子在大院裡的一個愛好而已。

賈府高門顯赫,對於女子的要求也就比平常百姓家高,賈府中的女兒無論是黛玉、寶釵還是元春、探春、迎春、惜春都有很高的才情,寫詩對詞成為她們日常消遣的一種方式,就連這些小姐的隨身丫鬟說幾句詩詞也是不成問題的。但處於男權社會,又無法掙脫“女子無才便是德”禮教根深蒂固的影響,所以賈府中對女子的要求最主要的還是德行。

高門大戶的女子不能像民間女子一樣較為隨心所欲,

她們的言行直接代表家族的面子和禮教,其中,薛寶釵便是一個大家閨秀的典範,既有才又有德,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說話辦事無可厚非。而如林黛玉、賈惜春等至情之人則很難符合其要求。

3、賈府的宗法倫理

宗法倫理制度在我國古代佔據重要地位,“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影響著當時社會的每一個人。賈府自是嚴格遵循其宗法倫理制度,男子必須為家族籌謀、考取功名,與家中姊妹保持一定距離,像賈寶玉這樣無心功名卻醉心於閨閣姊妹中是不被家人乃至社會大眾所接受和認可的。

在女子方面,女子必須時時刻刻以家族利益為重,努力增長才情和治家理事的德行,必要時應為家族做出自我犧牲,以謀求家族的興盛繁榮。賈府中的眾多女兒沒有一個是為自己而活,都為了家族和國家的利益犧牲了自己的幸福。由此在宗法倫理的重重約束下產生了孤獨意識。

品紅樓丨熱鬧的賈府裡看似歡聲笑語,實則各有各的“孤獨”

二、品品紅樓的“孤”:三位主人公有三種不一樣的孤獨

《紅樓夢》寫的是一個高貴顯赫的大家庭賈府中的一些人與事。有人說在一個錦衣玉食、高門大戶的家庭中生活的人,孤究竟從何來?孤獨意識首先是一種自我覺醒的意識,物質生活越優越,對孤獨的感受就越真切。

如若處於物質匱乏的環境,人們的關注點就集中在吃飽喝足上,感受最真實的就是苦;只有物質相對非厚,人們才有時間去關注人本身,關注人的孤獨和自我孤獨。賈府的人各有各的孤獨,在歡聲笑語、姊妹和善、兄友弟恭的背後盡顯淒涼孤獨。

1、林黛玉——無力的孤獨

有人說,孤獨最深的感受就是無力感,面對世間萬物什麼都做不了,只能眼睜睜的隨其飄零、受其摧殘。林黛玉的孤獨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她孤苦的身世和處境,從來沒有體會過溫柔細膩的母愛,打小跟著父親生活,到後來小小年紀背井離鄉隻身去了賈府。

如若只是一個普通人家估計尚有幾分真情,無奈賈府高門大戶,管事的、被管的心裡都有自己的小算盤。一入侯門深似海,叔叔嬸嬸的表面熱情關懷也不過就是做做面子,只有從未見過面的祖母存有一絲疼愛,一個外來人的身份使她步步謹慎,不敢行差踏錯半步。

而後父親的去世使她真正的寄人籬下,不得不在賈府的屋簷下屈委求生。若是一個沒有主見、隨世事飄零的人或許可以獨善其身,無奈林黛玉才情頗多,不甘心這樣生活,又加之性子敏感多疑,所以時常處於悽苦孤獨的處境之中。

品紅樓丨熱鬧的賈府裡看似歡聲笑語,實則各有各的“孤獨”

林黛玉

大觀園裡人形形色色,可是卻沒有她心意相通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尚能撫慰她心裡的一絲孤苦,

但正是寶玉的風流多情使她常常患得患失,又平添些許苦悶。婚姻是壓倒她的最後一根稻草,寶玉是她願意共度一生的人,但封建社會的大家閨秀是不能親自談論自己的婚事的,婚姻大事只能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本以為祖母、叔叔嬸嬸能夠明白她的心意,但時間如流水、日復一日的等待中沒有得到任何回應,孤立無援的境地使她常常暗自垂淚。最後,難以承受寶玉和寶釵結婚的悲痛,悽慘孤獨離世。黛玉的一生都明確帶有孤獨意味,更是無力最孤獨。

2、賈寶玉——熱鬧的孤獨

與黛玉身世悽苦無依不同,賈寶玉生在賈府,祖母、叔叔嬸嬸都是真心疼愛他,可以說賈寶玉是在蜜罐里長大的,在賈府他無需看別人眼色行事,儘管做出很多荒唐之事,卻也被包容、寵愛,只有考取功名、繼承家業是家中唯一一件不依他的事。按理說,生於這樣一個鐘鳴鼎食、高門顯赫的家庭,再加上家中人無止盡的疼愛,是不應該感到孤獨的,但我們從書中可以明確感受到他的孤獨寂寞。

他的精神是孤獨的,他不願考取功名、繼承家業,只願和家中姊妹一起歡歡笑笑度日,但除了黛玉所有人都不想看到他混於閨閣姊妹中,父親更是認為他不成氣候。沒有人理解他的追求,唯一稱得上知己的便是黛玉,但因境遇和情懷的不同也不能夠完全理解他。寶玉始終是孤獨的,黛玉悽慘離世後,賈府中的人沒有一人理解他,時常身處熱鬧場所卻還感覺只有一個人,甚至後世對他也帶有批判意味。

品紅樓丨熱鬧的賈府裡看似歡聲笑語,實則各有各的“孤獨”

賈寶玉

“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可憐辜負好韶關,於國於家無望”這是後世對他的評價。

難道真的只有建功立業才是孝?才於國於家有望?我相信當時社會的評價只會比現在更甚。面對著世人的不接受,家人的不認可以及唯一知己的去世,最後寶玉選擇出家,從此青燈古佛為伴。試問若沒有到達極致孤獨、極致失望境地,一個追求現世享樂的人怎會出家?寶玉的孤獨是在熱鬧中呈現出的極致的孤獨。

3、賈惜春——脫俗的孤獨

賈惜春是寧國府賈敬的女兒,賈珍的胞妹,她在賈家四個姐妹中年齡最小。惜春從小的意向便是出家當尼姑,她看不慣凡世的世俗汙穢,總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擺脫賈府這個牢籠。那個時代,閨中女兒們都希望能夠覓得一處好人家,從此錦衣玉食、雍容華貴;大宅院裡的丫鬟僕人總是想尋得一位好主子,謀一條好出路,

姐妹情深、主僕情誼無非就是抱團取暖、各有各的心思。

超凡脫俗的惜春早就看破了宅院裡的真情冷暖,更不屑於與她們共演一出至深至情的戲碼,她的丫頭因私傳東西受到譴責,惜春不但不求情,反而督促殺或賣都快帶了她去,毅然決然的斷了多年的主僕情誼。人人都道她冷血無情,所以自不會有人與她親近,惜春她看上去是孤獨的,不過她的孤獨是看破塵世的孤獨。

《紅樓夢》中惜春的判詞是這樣的,“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她過早的把塵世看破,從三位姐姐的不幸遭遇中看到了自己的未來,最終決定走出家為尼這條遠離塵世喧囂卻一生孤獨的道路。

品紅樓丨熱鬧的賈府裡看似歡聲笑語,實則各有各的“孤獨”

賈惜春

三、總結

孤獨感人人有,也時時有。正因為孤獨人人都可以感同身受,所以表現孤獨永遠是文學作品的寵兒。《紅樓夢》被譽為四大名著之一,其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都經久不衰,賈府人物的孤獨也體現地淋漓盡致。賈府中的人十有九孤,且各有各的孤獨,無論是林黛玉無力地孤獨還是賈寶玉熱鬧地孤獨,抑或是賈惜春脫俗地孤獨,都無不體現出紅樓夢的現實悲。有人說,紅樓夢中的“孤”使紅樓夢意境更美。有種美叫做孤獨美,凡是富有孤獨美的作品其內容的深刻性是不同凡響的。


參考文獻:

1、《孤獨襲上誰心頭——論紅樓夢中寶黛的孤獨》

2、《自由與個性解放的訴求——《紅樓夢》的教育世界》

3、《一個用青春韶華默默和命運抗爭的陪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