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從“家門”到“廠門”,全力護航農民工返崗“最後一公里”

疫情防控是當前第一責任,發展是長期堅持的第一要務。隨著內江市疫情發展進入平穩可控態勢,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有力有序推動農民工穩定就業也成為當下需要引起關注的課題。

穩就業就是穩民生。內江市積極實施農民工有序安全返崗“春風行動”,創新深化跨區域勞務合作,加強“點對點”一站式勞務輸出對接,引導就近就地就業,全力促進農民工就業、增收,千方百計“穩”住農民工這一最大群體就業潛力。截至目前,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117.89萬人,其中,省外轉移就業人數56.31萬人。

零距離,組建隊伍實施專項行動

內江是典型的勞務輸出大市,受疫情影響,今年農民工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為此,內江專門組建1256支市、縣、鎮、村四級的就業小分隊,進農村幫民工返崗、進社區幫群眾就業、進園區幫企業解難的“三進三幫”就業促進專項行動。

舉辦就業促進專題新聞發佈會,開展進村入戶政策宣傳活動,舉行院壩招聘會、扶貧專場招聘會,開通貧困勞動力就業直通車,深入企業開展上門服務,幫助企業申報補貼、解決人力資源問題。截至目前,就業促進小分隊累計開展各類工作1萬餘次,舉行院壩招聘會138場,幫助1.18萬人本地就業。

點對點,精準開展勞務合作

建立微信群,信息對接“點對點”。建立市、縣(市、區)、鎮(街道)、村(社區)四級聯動的農民工服務微信群,實現“農民工服務需求向上集中,就業信息精準向下傳遞”。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立農民工服務微信群1896個,吸納農民工22.05餘萬人。發佈疫情防控、健康服務、崗位信息、交通信息等400餘條次,通過微信群收集到健康服務、交通出行、返崗事項等5大類2萬多個需求信息。

新增就業基地,勞務合作“點對點”。加強與廈門等省外重點用工城市“點對點”對接,搭建勞務對接平臺,建立農民工等人員返崗協作機制。通過合作,在廈門市海滄區建立內江駐廈門農勞工作服務站,擬建廈門市農民工服務管理綜合黨委。疫情防控期間,新增廈門海滄、浙江台州等6個勞務輸出基地,新籤勞務合作協議8份,定向輸出農民工1.08萬人。

拓寬信息平臺,個性服務“點對點”。藉助網站、微信公眾號、就業110平臺、FM102.7等平臺,引導農民工使用返崗復工“點對點”服務平臺和小程序二維碼,線上填報出行信息,並指定專人予以回應。截至目前,各類平臺累計服務農民工1.1萬人,其中已返崗復工9878人,計劃出行1238人。

門到門,暢行交通保障返崗復工

採用“點對點、一站式”直達運輸和公鐵聯程運輸,解決農民工集中出行“最後一公里”運輸問題。結合疫情變化與農民工出行需求,主動對接內江籍農民工主要輸出地,實行“一市一策一專班”,讓農民工“出門進車門,下車進廠門”。開行點對點專列,開通長途包車專車,省際班線正常運力的基礎上,調度80臺應急運輸車輛,保障農民工出行需求。

疫情防控期間,開通長途客運返崗專車累計班次1454輛,專列(廂)9列,運送農民工2.26萬人,其中,開行內江北站至浙江台州等免費專列(廂)8列,返崗專車292輛,服務農民工1.14萬人。全市省際客運班線累計發班2153車,運送29066人;市際客運班線175條全部開通,累計發班15254車,累計運送116714人;62條縣際客運班線全部恢復運行,累計運送42869人;全市265條農村客運班線累計運送464179人。

内江:从“家门”到“厂门”,全力护航农民工返岗“最后一公里”
内江:从“家门”到“厂门”,全力护航农民工返岗“最后一公里”
内江:从“家门”到“厂门”,全力护航农民工返岗“最后一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