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双胞胎兄弟,分别放弃清华、中科院,背后的原因让人点赞!

高考被称为“中国第一考”,无疑是目前最为公平的考试,正所谓“知识改变命运”,高考更是无数贫寒学子改变命运的通道。能进入到顶尖985高校学习,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未来的人生之路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甚至可以说是命运的翻盘。

这对双胞胎兄弟,分别放弃清华、中科院,背后的原因让人点赞!

然而,有这样一对来自湖北农村的双胞胎兄弟周海周洋,在大学期间,一人获得了清华大学的录取资格,另一个人获得了中科院的录取资格。这本来是令多少人艳羡的啊,然而,兄弟俩却作出了一个令众人不解却敬佩的决定---兄弟俩双双放弃了这个难得的机会。

周海周洋两兄弟来自湖北咸宁,父母给他们起个名字意在希望他们能有着如海洋般的知识和眼界,以及如海洋般广阔的胸襟。

不过这个家庭一直过得不太顺当。母亲在兄弟俩很小的时候,就一直患病在床,不仅没有劳动能力,而且生病还需要花费不小的费用,并且需要人照顾。家里的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在外务工的父亲。这些年就靠着父亲微薄的收入支撑着这个家,支撑着兄弟俩的求学之路。

这对双胞胎兄弟,分别放弃清华、中科院,背后的原因让人点赞!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兄弟俩从小就是别人眼中的听话、孝顺的典型。由于父亲常年不在家,兄弟俩不仅要照顾患病的母亲,而且,各项学习任务也不能落下。兄弟俩一直互相扶持,互相打气。

2016年,高考时兄弟俩分别考上了武汉科技大学和湖北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

大学的四年时间里,兄弟俩一如既往地发奋苦读,图书馆和实验室成为了他们最喜欢待的地方。大学四年里,兄弟俩年年都是奖学金的获得者,拿着这些奖金来贴补学费以及日常的开销。这也让父母肩上的担子松了一些。

弟弟周洋一直对科研很感兴趣,一直向往着考研时能进入到更高的学府。在大一时,他就把数学历年来的考研真题提前刷了一遍;在大二时,他就开始跟随任课老师所在的软件工程研究所从事相关的科研工作。实验室就成为了他待的时间最多的地方。

哥哥周海,大三开始也进入了学院导师的计算机仿真控制研究室,这是一个以研究生为主的团队,周海作为一个本科生一直不甘落后,他顶住内心的压力,奋起直追。甚至节假日全部被拿来泡在了实验室里。

因为兄弟俩都从事科研工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讨论相关的问题,就成为了两人交流的日常场景。两人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在大三期间,兄弟两人更是共同携手发表了一篇论文在核心期刊上。

大学毕业时,哥哥在其专业领域发表了8篇论文,弟弟则是在其专业领域内发表了7篇论文。凭着在专业领域的优异成绩,清华大学和中科院曾分别向他们抛来橄榄枝。

这对于众人而言,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消息啊。两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顶尖高校,随便一所,都是众多学子一生的梦想。

然而,现实却让兄弟俩为难了:父母年纪大了,尤其是母亲一直患病在床,两人都去了北京,家里谁来照顾?

最终经过一番考量,兄弟俩最终拒绝了这两所高校的邀请。而是选择了离家更近的华中科技大学。大四时,他们各自就已经收到华中科技大学直博连读的邀请。

这样离家近,周末就可以回去照顾母亲;另外,兄弟俩也成为了校友,更方便交流学习,共同进步,互相扶持。

这对双胞胎兄弟,分别放弃清华、中科院,背后的原因让人点赞!

一个人身上有舍得的勇气,真是令人佩服!

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兄弟俩的决定让人从内心值得敬佩。一路的成长和求学经历真是成为励志的范本。

也让人想起,曾经为了还父亲患病欠下巨额债务而选择在大二时退学的陈新,后来28岁时再次参加高考进入大学,然后4年后,被中科院直博录取。

百善孝为先,有志者,终究会成就一番事业。让我们祝福这些品格优秀的青年,相信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善良、孝顺、坚韧,终究会让他们的人生焕发出更耀眼的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