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共有三層境界

太極拳修煉程序淺解

太極拳共有三層境界


太極拳共有三層境界


太極拳共有三層境界

太極拳共有三層境界

招熟階段

招熟是基本的要求,是太極拳修煉的基礎。招熟階段貴在調整身法、拳勢標準,力求開展大身法、畫大圈。

招熟的完成標準:

拳架符合太極陰陽轉換的要求,外三合做的標準,能左右行拳走架、柔順自然、圓活無礙,發勁威猛,即“二陰八陽”,推手套路純熟,遇到不懂武術的人能輕易發出擒拿化解。

訓練方法:

以拳架套路為主,推手為輔,每天10—15遍,約3—5年。

輔助功法:拉筋、站樁,以及局部的力量性訓練等。每天練功時間:3—5小時,大約3萬遍。此階段才算大功告成。

中國的武功大都是“由外向內”修煉的,太極拳作為武術的一種亦然。因此,招熟階段是非常苦的,“外練筋骨皮”說的就是這個階段。這個階段,對於學者要求瞭解太極拳的基本知識,掌握基本技擊常識即可;知道的過多反而無益;關鍵是培養人得信心、毅力、耐性、吃苦的精神,通過外在的修煉使學者獲得體育的效果和積極向上的精神並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自我修煉的意識,以及太極拳理對人生、對生活、做人處事的有益啟發。

招熟階段的最後完成,即氣功所講的“練精化氣”階段的完成。前期是“練形生精”階段,而後期則“自然化氣”階段。招熟階段又稱“明勁”訓練階段,功成者常有與人爭鬥的慾望,表現在外:身體強壯,精神足,神氣旺,身手反應敏捷。但遇上高手則不敵。如果一個10歲左右的人開始習武,能完成此階段大約在20歲左右,實際需要的時間可能會更長些。因為,3—5年內實際上是以拉筋為主要訓練課目的,真正拳術的功力性訓練約在15、16歲以後。

目前,國人練習太極拳的多如牛毛,真正懂得人卻少的可憐,而高手更是鳳毛麟角。儘管市場上名家書籍專論不少,而大都沒有系統的、科學的、規範的論述,而對於習武的訓練科學程序講的更少,幾乎沒有,而科學的訓練程序和方法則是步入高手的關鍵!不明此理則妄稱懂者!因為還有重要的一項,那就是體育運動是人體科學的生命運動,而武術訓練一定要符合人體的個性生理活動,決不能有半點違規,否則將適得其反。這就是為什麼同是練武之人,有人受益,有人甚至從小練卻沒有多大收穫,有的反而練出了毛病的緣故。因為訓練方法不科學,甚至違犯訓練程序。“拳與拳不同,功與功不同”,而人與人更是不同。每一個人天生的體質,性情,智力,適用運動方式更是不同,教師的培養方法怎麼能一層不變呢?說白了,還是一個科學問題。孔子之所以成為教育上的聖人,正是因為他採取的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而武術教育者要培養武林人才,同樣應遵循這條科學的教育規律。

懂勁階段

太極拳論:“由招熟而漸悟懂勁,而後階段神明……”。懂勁階段是太極拳功所要訓練達到的第二層境界,內功稱“練氣化神”。此階段對習練者來說,以漸從外在的拳架訓練轉內在的動作與呼吸,意識配合訓練的階段。此階段身法自然、變小、圈小更加圓活、柔順,動作更加緊密。在外三合做好的基礎上,要求習練者把“內三合”練好,即:筋與骨合,氣與力合,意與神合。所謂,懂勁意味先求懂己勁,然後通過推手、散手的訓練懂得“人勁”。懂勁階段拳架已進入中圈階段,丹田內氣充足,如陳氏拳譜雲:“三陰七陽猶覺硬”,懂勁前期階段柔勁還不足,動作還有生硬的地方,發勁還不整實,推手發人還不能達到隨心所欲的地步,只有通過進一步求柔的盤架訓練、抖大杆,發勁訓練,站樁練氣的刻苦訓練,才能真正完成懂勁的訓練,到後期以漸至“四陰六陽類好手”的境地。

神明階段

神明階段即是架子修煉達到內外中和階段。此階段拳圈愈來愈小,漸至縝密,周身六合完整一氣,丹田自然聚氣以漸至成“丹”,陰陽達平衡狀態有“五陰五陽稱妙手”的說法,推手發人隨心所欲,化力圓活自然,無不得勁。所謂“神明”即人在行走架子時,從內到外一定範圍內形成一個氣場,心神合一,對外界和自身陰陽變化的感覺更加敏捷,靈敏程度極高,所謂“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就是這個道理,此時,內知行氣外感應物自然“行功走架一片神行,最後達拳與道合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