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骨、易筋、易髓-明勁、暗勁和化勁

形意拳術之始,本乎天地之大端與夫造化之原理,蓋天地之闢於一無氣也,萬物之生於無知,形意之成本於無意。蓋無意至極生有意,意誠心正,乃至於靜,靜則察候六脈、溶暇二氣,靜極生動,動而震發四肢,貫通百骸,是謂先天存乎靜,後天藏諸動也。故意為體而形為用,靜屬陰而動屬陽,體用動靜得陰陽消長生生之功,而真一之氣生焉,孔子曰:“冬至養其陽,夏至養其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此皆修養正氣之謂也。蓋形意拳之原理,則培養天一之道,由後天而達於先天也。重陽不重陰,太剛必折;重陰不重陽,過柔不堅;剛柔相濟,乾坤之道乃成。古之傳斯術者,多以心法口授,缺少記載,使後學者茫然不知途徑,須以涵養正氣為先,以為之序。

蓋夫體育一途,創自達摩老祖師,迢至宋朝岳飛,又精研內經之意義,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因名為形意拳,總合五綱十二目,統一全體之功用。在內為意,在外為形,是術乃修身之原本,明心見性還原之大道,攬陰陽之造化,轉乾坤之樞機,誠強身之捷徑也。

十二形實本天地萬物化生之理,取世間禽獸之具有特能者,妙效其性能,摹效時久,自能精神入體。

形意拳術實與衛生關係至切,如能長習,則疾者能愈,弱者能強,男女老少皆可練習,既無折腰屈膝之痛苦,又無躍高縱險之危勞,斗室席地、長衣緩帶也可演習,雖屬武術,跡近文雅。

練習時身體分陰陽,以前心為陰,脊背為陽;手心為陰,手背為陽;大指朝上為陰陽掌;以右肩在前或左肩在前,皆為陰陽身;拳虎口朝上為陰陽拳。

初學入門規矩

練習拳術,不可自專自用而固執不通,如專求力,則凝滯不靈;專求重,則沉重不活;專求氣,則拘泥不通;專求輕浮,則神意渙散。要而言之,身外形順者,無形中自增力氣;身內中和者,無形中自生靈氣。如練至功深圓滿之時,凝神于丹田,則身重於泰山;化神成虛空,則身輕如鵝羽,所以練習不可固執一端也。果得其妙道,也是若有若無,若實若虛,勿忘勿助之意,不免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無形中而生,誠神奇也。


練習三害

初學武術,謹當切記三害。三害不明,足以傷身。明者自能得道。三害者:一拙力,二努氣,三挺胸拔腹是也。如練拙力,則四肢百骸、血脈不能流通,筋絡不能舒暢,全身發拘,手足不能活潑,身為拙氣所滯,滯於何處,何處成病;練時努氣,則太剛易折,胸內氣滿,肺為氣所排擠,易生滿悶肺炸之諸症;若挺胸拔腹,則氣逆上行,終不能歸於丹田,兩足似萍草無根。例如心君不和,百官必失其位。拳法亦然,若不得中和,則萬法也不能至中立地步。故練習之時,謹記三害,用以力活氣順,虛胸實腹而道心生,練之設能如此,久而久之,自然能練至化境也。

呼吸合道

夫人以氣為本,以心為根,以息為元,以腎為蒂,天地相去八萬四千裡,人之心腎相離八寸四分,一呼百脈皆開,一吸百脈皆閉,天地化工流行,亦不出乎呼吸二字。且呼吸之法,分有三節道理:初節道理,乃是色身上事,即練拳術之準繩,呼吸任其自然,有形於外,謂之調息,亦謂練精化氣之功夫;二節道理,謂之身法上事,呼吸有形於內,注意丹田,謂之息調,亦謂之練氣化神之功夫;三節道理,乃是心腎相交之內呼吸,無形無象,綿綿若存,似有非有,無聲無臭,謂之胎息,也就是化神還虛之功夫。呼吸有三節道理,拳術有三步功夫,謂之明勁、暗勁、化勁是也。明勁者,拳內之法,伸縮開合之勢,有形於外;暗勁者,動轉神速,動則變,變則化,變化神奇,有形於內;化勁者,無形無象之手法,不見而章,不動而變之神化也。此三步功夫是練拳術之根本實際之道理,也謂之練術合道之真訣,知此道理,可謂之性命雙修也。

三步功夫

易骨者,明勁也。練時身體動轉必須順逆,而不可悖逆,手足起發必須整齊,不可散亂,為之築基壯體,充足骨髓,堅如金石,而氣質形容如山嶽之壯,謂之初步功夫。

易筋者,暗勁也。練時神氣圓滿,形式綿綿,舒展應用,活潑不滯,為之長筋騰膜,全身筋絡伸展,縱橫聯絡,而生無窮之力,此謂之二步功夫。

易髓者,化勁也。練時周身運轉、起落、進退、伸縮、開合不用力,將神意蟄藏於祖竅之內,身體圓活無滯,形如流水,其心空空洞洞而養靈根,此謂之三步功夫。

七拳法

頭、肩、肘、胯、膝、足、手是也。

八字訣

斬——劈拳,截——鑽拳,裹——橫拳,跨——崩拳,挑——踐拳、燕形,頂——炮拳,雲——鮀形,領——蛇形。

五行名稱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內有五臟,外有五官,皆與五行相配。心屬火,肝屬木,肺屬金,腎屬水,此五行隱於內者。舌通心,目通肝,耳通腎,鼻通肺,人中通脾,此五行著於外者也。五行相生之道: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又有相剋之義: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此五行相剋也。五行相生,變化無窮;五行相剋,為破他人之手勢。蓋拳術取名之義,基在此矣。取諸於身,則使五臟充實,而全體無虧,運用在外,能使體舒和暢;運用在內,能使清氣上升,濁氣下降,堅實其內,整飾其外,以為平時練習規則。

形體合一

《易》雲: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之數,皆從太極分散而來。太極者,天性之命,即人之心意也。意者,心之所發也。人為萬象之靈,能感通諸事之應,是以心在內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於心,是故心意誠於中,而萬物形於外。在內為意,在外為形,合於術數。近取諸身,內為五行;遠取諸物,外為十二形。內外相合,而形生焉。明故其理,則天地萬物形體合一也,皆可默悟矣。

四稍三心歸一

蓋人之一身有四稍,曰:血稍,肉稍,筋稍,骨稍是也。

此四稍者一動,而能變化其常態。發為血稍,屬心,心怒氣生,氣衝血動,血輪發轉,精神勇敢,毛髮雖微,怒能衝冠,氣足血旺,力能撼山;爪為筋稍,屬肝,手足之功,手抓足蹬,氣力兼併,爪生奇功;齒為骨稍,屬腎,化精填骨,骨實齒堅,保齒之道,最忌熱涼,冷冬炎夏,唇包齒藏,年邁耆老,上下成行;舌為肉稍,屬脾,脾醒舌靈,胃健肉長,坤田氣壯,肌肉成鏹,充實臟腑,剛柔悠揚。

三心者,手心、足心、及心是也。用之手心要扣,足心要玄,人心要靈。明乎四稍增神力,明乎三心生靈氣,四稍三心要合全,精神勇撼力推山,氣浮心意隨時用,硬打硬碰無遮攔。遇敵要取勝,成功須放膽,四稍三心歸一體,還用靈活一混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