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中的「化勁」的真實含義,並不是單指暗勁到達頂峯這麼簡單

武術中有“明勁,內勁,化勁”的說法,這裡淺談下化勁的內涵,化勁並不是單指暗勁達到頂鋒這麼的簡單。

在武功中,化勁有很多重的意思,一個是變化的意思,比如太極拳的攬雀尾一式,在宗風太極中,初學者是擠式後捋回胸前,而後下按小腹再前行按出,這在傳統功夫中叫做“正式”或“原式”。

武術中的“化勁”的真實含義,並不是單指暗勁到達頂峰這麼簡單

“正式”或“原式”是適合每個人學習的功夫,每個正宗的傳人在傳承功夫的時候都要按這個標準去教學,而不是按自我的習慣去傳授,這樣才能保證宗風不致有失。

而在功夫有成後,隨著功力的提升,自然的會在捋回胸前,直接擠按前出,這就是“化式”。

“化式”是體內真氣達到一定火候後,在“原式”的基礎上自行變化,以適應個人修行水平的一種功夫提高的表現形式。

武術中的“化勁”的真實含義,並不是單指暗勁到達頂峰這麼簡單

同理,在掤之後捋回腰間小腹側,在功夫提升以後, 也有可能轉化為雙纏大捋,此前的捋回腰間小腹側是以循經為主,養生為要;此時則以纏經為主,技擊為宗。

這種化勁是體內內力達到一定水平後,他會推動形體產生變化,以更好的適應氣血運行,得到提高鍛鍊的效率。

總體而言,化式是在掌握基礎了,學會架子和式子後,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功夫基礎而進行的自然調整,這是最符合自已的架子或架子。但是化式並不是說隨便變化的,要符合武功的基本規矩,符合人體氣血的運行規律。

武術中的“化勁”的真實含義,並不是單指暗勁到達頂峰這麼簡單

第二個意義則是把握,轉化的意思。比如說有的人專修靜樁之後,不管是太極拳的混元樁,還是形意拳的三體式。

樁功經過每天一次站上兩三個小時,持之以恆的修行後,體內真力雄厚,內力在體內循著固定的渠道奔流不息,在行功中感到自己力量很大,但是實際上與人較技時卻老是感覺用不出來,很僵硬。

武術中的“化勁”的真實含義,並不是單指暗勁到達頂峰這麼簡單

(這種力雖然僵硬,但這是因為他沿著固定的渠道循行,而且力量很大,不容易更改運行渠道的緣故,與未經鍛鍊的後天死力,僵力不是一回事,他是真力。)

這時就需要動功,也可以說是動樁的修練來化勁,來轉化這股力量納為自已靈活掌握。在不斷運動中,這股內勁就可以轉化成為自身能夠靈活掌控的力量。

武術中的“化勁”的真實含義,並不是單指暗勁到達頂峰這麼簡單

在傳統的武當功夫中,很多靜止的樁功都有對應的動功來化勁,這樣他的轉化效率會更強,更有針對性,比如猛虎十三竄,比如飛天臥虎樁等。

第三個則是在長期的鍛鍊後,把內力靈活運化到武技中。比如說太極拳十三勢中的按勢,有下按,前按,側按,側上按,而配合這種按,也有不同的身姿步法。

但是對敵時,你不能死按著套路或式子來打啊,你得靈活運用,把這股力,這種勁給運化開來,隨機應變,以求克敵制勝。

武術中的“化勁”的真實含義,並不是單指暗勁到達頂峰這麼簡單

總的來說,化勁是包括了“化式”以適合自我行功;動功轉化靜樁的僵力為活力;以及武技的靈活變化三種功夫。還有一種是功入化境,境與勁同音,因篇幅有限,以後再撰文敘說。

如喜歡此文,敬請關注,點贊,收藏,轉發!

武當太乙鐵松派14代傳人

武當先天太極拳19代傳人 凌霄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