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逝如秋叶——孙筱祥先生逝世周年追思会感言

LA专题 | 朱成珞 | 生如夏花,逝如秋叶——孙筱祥先生逝世周年追思会感言

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19年第10期 P11-14

朱成珞.生如夏花,逝如秋叶:孙筱祥先生逝世周年追思会感言[J].风景园林,2019,26(10):11-14

生如夏花,逝如秋叶

——孙筱祥先生逝世周年追思会感言

朱成珞

女 /孙筱祥先生夫人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研究范畴包括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生态系统特征与污染防治 /国家首版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法规制定项目负责人之一 /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986、1987年两项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和1985年国家环境保护局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

5年前,我们曾在这里欢聚一堂,庆贺孙先生荣获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杰弗里·杰里科爵士金质奖,他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如果孙先生今日健在,定仍是神采奕奕,谈笑风生,还会即兴挥毫,写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LA专题 | 朱成珞 | 生如夏花,逝如秋叶——孙筱祥先生逝世周年追思会感言

孙筱祥先生和夫人朱成珞先生在海边(2014 年7 月)

“山花野鸟天地,清风明月生涯”,这是孙先生人生境界的写照。

孙先生于1921年出生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浦阳小湖孙上村。乾隆年间,那里的“小湖八景”曾盛极一时,嘉庆年间,曾享有“仙缘小蓬莱”之誉。

孙先生对大自然的真情挚爱,对知识与艺术如饥似渴的追求,始于他的童年,源自他的家乡,也表现在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中。

孙先生是这样回忆他儿时的家乡:

“家乡有个‘小湖’,它的形状和西湖一模一样,湖边三面有青山,湖中央有个小岛,岛上有可以生长在水里的大叶柳,还有很多在这里繁衍生息的鹭鸶鸟。湖里长满了菱角,游着各种各样的鱼,春水涨起来的时候,还可以看到像桃花一样的水母。”

孙先生家从曾祖父起,三代经营绸缎肩挑贸易,既是生意人,又是劳动者,家境曾经十分富裕。祖父于晚清年间所建造的宅院,世代相传,局部幸存至今。孙先生就出生在这个宅院里,但那时家道已日渐中落,全家最终改以务农为生。

LA专题 | 朱成珞 | 生如夏花,逝如秋叶——孙筱祥先生逝世周年追思会感言

孙筱祥先生故居。图为其祖父所建晚清宅院中至今尚存建筑。孙筱祥故居修缮保护及纪念馆筹建工作已于2019 年在其家乡启动(2015 年5 月陈云文摄)

由于家境贫寒,少年时期的孙先生插秧耘田、担水砍柴、捉鱼摸虾无所不为,深知农民的疾苦。那时,他唯一的避风港,是家中月洞门上的过街楼,这是父母留给他专心读书的地方,不许任何人去打扰。

LA专题 | 朱成珞 | 生如夏花,逝如秋叶——孙筱祥先生逝世周年追思会感言

图为孙筱祥先生儿时家中月洞门上的过街楼,这是他少年时期潜心读书的地方(1992 年孙筱祥摄)

由于日寇侵略,家乡沦陷,孙先生早在初中时期就沦为流亡学生,从此饥寒交迫,六亲无靠,饱尝国恨家仇和颠沛流离之苦。流亡途中,他没有住处,只能在屋檐下、操场上和桥头边餐风宿露,随身携带的衣物、棉被、书籍均被盗窃一空。

从中学到大学,孙先生有6年身无分文,3年天天挨饿,没有袜子,在寒冬雪月中赤脚穿草鞋,没有棉被,在草窝中度过漫漫长夜,没有替换衣服,身上长满了虱子。由于贫病交加,他曾吐血昏倒在街头,好心的路人将他救起,并为他发起了募捐……

刚上大学不久,孙先生远在家乡的慈母和二哥便相继丧生于日寇惨绝人寰的暴行之下。得此噩耗,他在校舍的走廊上嚎啕大哭,声震山谷。

大学期间,因为吃不饱饭,孙先生便去学校图书馆,用看书来忘掉饥饿,阅读了大量世界文学名著,甚至看完整书架的书。

正是人生的磨难,成就了他的艺术,使他的才华在强烈的爱憎激情中展露出来。

孙先生从小学开始自学篆刻,初中开始写诗、作画、演戏、编剧,15岁时早已写得一手好书法。高中时期,他是浙江联高话剧团的骨干,曾与同学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边流亡,一边演出抗日话剧。

孙先生21岁时创作了《牧歌》一诗,1944年以“朗焚”笔名发表于《黎明》文艺期刊,该刊物当时有茅盾、郭沫若、端木蕻良、臧克家等作家的文章发表。1946年,他又以同一笔名在该刊物上先后发表了二篇文艺理论文章:《草台戏子》和《泪的人生和艺术》。

LA专题 | 朱成珞 | 生如夏花,逝如秋叶——孙筱祥先生逝世周年追思会感言

孙筱祥先生国立浙江大学入学照,摄于1942 年,时年21 岁(来源:浙江大学档案馆)

LA专题 | 朱成珞 | 生如夏花,逝如秋叶——孙筱祥先生逝世周年追思会感言LA专题 | 朱成珞 | 生如夏花,逝如秋叶——孙筱祥先生逝世周年追思会感言

孙筱祥先生于1942 年创作的《牧歌》一诗,1944 年以“朗焚”笔名发表于《黎明》文艺期刊。孙筱祥先生于1943—1944 年所作的文艺理论文章《草台戏子》和《泪的人生和艺术》,1946 年以同一笔名先后发表于《黎明》第2 期和第一卷第3~4 期合刊

1944—1949年,孙先生曾任国立浙江大学湄潭话剧团导演,导演了在杭州市公演的《白毛女》《寄生草》《裙带风》和《升官图》四大被国民党禁演的话剧。

LA专题 | 朱成珞 | 生如夏花,逝如秋叶——孙筱祥先生逝世周年追思会感言LA专题 | 朱成珞 | 生如夏花,逝如秋叶——孙筱祥先生逝世周年追思会感言

1944—1949 年,孙筱祥先生担任国立浙江大学湄潭话剧团导演,导演了被国民党禁演的《升官图》等四大话剧。图为《升官图》在杭州市公演时剧照和导演孙筱祥先生(身着西装白裤者)在该剧演出成功后与部分剧组成员合影

无论命运中遇到多少坎坷与不幸,孙先生始终自强不息,铭记泰戈尔的著名诗句: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建设百废待兴,西湖景色一片荒芜。年轻的孙先生被赋予重任,从此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开始了他对新中国和人民近70年无怨无悔的贡献。

……

晚年的孙先生,得到了很多鲜花与荣誉,而他依然为人师表、宠辱不惊、不图名利、不患得失。为了造福社会和人民,为了中国风景园林事业的长远利益,不遗余力、奉献终生。

LA专题 | 朱成珞 | 生如夏花,逝如秋叶——孙筱祥先生逝世周年追思会感言

孙筱祥教授在亲自完成国家植物博物馆实地踏查和书面选址意见后于昆明海埂花园留影(2017 年8 月)

2017年夏天,孙先生应云南省昆明市政府聘请,出任国家植物博物馆规划建设总顾问,并毅然亲赴彩云之南、滇池之滨,进行现场考察和前期选址工作。

孙先生提出:“在国家植物博物馆的规划建设中,要打破传统博物馆单一实体建筑的概念,侧重打造由山水、树木、花鸟、建筑相互衬托的,有利于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和谐发展的外部生态空间,使之成为一个既拥抱自然又融入其中的艺术品。”

国家植物博物馆是在李克强总理批示下建立的重要国家级项目,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孙先生放眼未来,直抒己见。在选址工作中,他充分考虑到广袤的空间、丰富的原有植被、充分的水资源以及能够满足不同人群所需求的自然地形地貌。

他提出:“建设国家植物博物馆是百年大计,如果选址于此,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要保护好整片区域的视野和透景线,这意味着要将国家植物博物馆园区以外一定范围之内的水域、地域或山林从现在起就制定政策保护起来,避免将来由于这些外部区域的过度开发而造成园区周围环境和视野的永久破坏。”

孙先生以96岁的高龄,忍受着高原缺氧和水土不服所带来的不适,在亲自完成实地考察工作,正式提交书面选址意见书之后,不幸病倒住进了医院。孙先生的健康虽然由于此行受到了重创,但他在病中仍然挂念着国家植物博物馆的规划建设工作,经常向我们描述他脑海中已经绘制而成的蓝图,童心未泯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LA专题 | 朱成珞 | 生如夏花,逝如秋叶——孙筱祥先生逝世周年追思会感言

云南省昆明市党委和市政府领导于2017 年6 月就国家植物博物馆规划建设工作在北京拜访孙筱祥教授

LA专题 | 朱成珞 | 生如夏花,逝如秋叶——孙筱祥先生逝世周年追思会感言

云南省昆明市人民政府于2017 年7 月聘请孙筱祥教授出任国家植物博物馆规划建设总顾问聘书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孙先生曾说,王冕的《墨梅》诗,影响了他的一生。

从花港观鱼公园到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孙先生所创作的风景园林作品将永远具有感人肺腑的魅力和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因为他不仅把诗作在了大地上,把画画在了大地上,把音乐谱写在了大地上,把理想抒发在了大地上,更重要的是,孙先生一生刚正无私、肝胆相照、两袖清风、一身傲骨,他的品格与才华,日月可鉴,他用自己的生命,把“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的人生传奇,也深深地铭刻在了大地上……

注释:

本文为作者在2019年5月5日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主办的孙筱祥先生逝世周年追思会上的发言文稿;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为了微信阅读体验,文中图片标注进行了删减调整,详见杂志。

版面预览

LA专题 | 朱成珞 | 生如夏花,逝如秋叶——孙筱祥先生逝世周年追思会感言LA专题 | 朱成珞 | 生如夏花,逝如秋叶——孙筱祥先生逝世周年追思会感言
LA专题 | 朱成珞 | 生如夏花,逝如秋叶——孙筱祥先生逝世周年追思会感言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19年10期

LA专题 | 朱成珞 | 生如夏花,逝如秋叶——孙筱祥先生逝世周年追思会感言

《风景园林》2019-10

专题1:深切缅怀孙筱祥先生

专题2:环境体验与自然教育

LA专题 | 朱成珞 | 生如夏花,逝如秋叶——孙筱祥先生逝世周年追思会感言

欢迎转发

《风景园林》服务号

论文管家 掌上实时交流

LA专题 | 朱成珞 | 生如夏花,逝如秋叶——孙筱祥先生逝世周年追思会感言
LA专题 | 朱成珞 | 生如夏花,逝如秋叶——孙筱祥先生逝世周年追思会感言LA专题 | 朱成珞 | 生如夏花,逝如秋叶——孙筱祥先生逝世周年追思会感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