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本的樱花导弹性能如何?

jp穷极一生大伊万


听到“空射巡航导弹”这个名字,你一定会认为其科技含量很高,像是军工大国苏联,也到了1962年才研制出了第一款空对地反舰导弹,即Kh-22,可见其技术研制难度之高,而其实在二战之时,就已经有了“空射反舰导弹”,这就是日本的MXY-7“樱花”特别攻击机。

日本二战时的“樱花”导弹

别看“樱花”名字好听,也以飞机来称谓,但其实这是一款专为神风特攻队打造的“自杀式导弹”,因为它根本不满足一款飞机的条件,它无法返航,与其称其为“一次性战机”,还不如叫它为导弹实际一些。在那个年代,由于没有计算机,所以不存在航电,也不存在远程控制,“樱花”完全是由人手动操控的,以“手动空射反舰导弹”的打击方式对敌方舰船造成自杀性打击,所以这其实是一款十分残忍地,会让人送命的导弹。

“樱花”11型是唯一真正参与实战的导弹型号,机头前部是一枚重达1.2吨的TNT弹头,为了减重,机身整体采用木制打造,机尾配有火箭助推器。整体机身浑然一体,“樱花”没有任何自卫武器的存在,由于推进性能强大,在平飞时“樱花”能够以每小时630千米的速度进行巡航,而在俯冲阶段,最大时速可以超过每小时1000千米,理论上美国海军的防空炮火无法对其拦截。

另外,“樱花”各型设计均无起落架,一旦起飞后,驾驶“樱花”特别攻击机的乘员就无法再活着踏出机舱了,因为机舱的舱门是从外面被锁上的,飞行员无法逃生。这么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飞行员抱着侥幸的心理而试图逃跑,而一旦“退无可退”名飞行员只会全力一战,达到最佳的进攻效果。

日军通过使用大型远程轰炸机,如三菱的一式陆上攻击机作为母机,携带上一枚“樱花”11型导弹,飞抵距离目标仅有30千米的地方后,在高空投放导弹,随即“樱花”导弹的飞行员启动火箭推进引擎,向目标精准制导。

而携带“樱花”导弹的母机,则不会参与自杀式攻击,而是重新返回基地,携带上一枚新的“樱花”导弹以计划下一次的对敌方舰队的袭击。

而在实战层面,根据记载,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一共制造了大约800枚“樱花”11型导弹,但真正所使用的导弹数量绝无这么多。因为挂载并投送“樱花”导弹需要用重型轰炸机,而因为其过慢的飞行速度,经常出现还未飞至目标附近,就因为进入敌方射程惨遭击落。和驾驶传统战机冲撞敌军海军舰船的神风特攻队相比,驾驶战机自杀式袭击时,飞行员尚有生还希望,而一旦进入“樱花”导弹,那就意味着必死无疑。正是因为这点生存希望被抹去,加之没有起落架的设计,“樱花”导弹的实际战绩并不突出。

根据美国海军记载显示,由日方“樱花”导弹造成的最大损失是来自于“希”号驱逐舰,35名水兵阵亡,91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而为了造成这些“抽奖”般的打击效果,日军往往要付出一整队轰炸机和“樱花”导弹的代价才偶尔能有幸取得,大部分时段外出袭击的机组经常全军覆没,且“樱花”导弹无一命中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