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满江红》,这首词写出了一个武将全部的雄心和无奈

宋朝时侯填词是很流行的,不止文人作词,武将也会借此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著名如岳飞《满江红》,慷慨爱国之情尽在“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体现。因为写的全都是自己真情实感,故而有时候比文人的风月之词更能打动人心。

堪比《满江红》,这首词写出了一个武将全部的雄心和无奈

岳飞的《满江红》虽然出名,不过本人其余作品并不多,辛弃疾才是这种豪放诗的代表人物。虽说宋词的豪放派是由苏轼领衔,但苏轼的豪放也只不过是个人壮志罢了,不像辛弃疾的家国情怀这般深沉悲壮。

至于辛弃疾的爱国情感能否与岳飞比肩,词的艺术成就又能否与苏轼相提并论,以他的《破阵子》为例就能看出一二。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堪比《满江红》,这首词写出了一个武将全部的雄心和无奈

在解读这首词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介绍一下辛弃疾这个人。在宋词的文学地位上辛弃疾有他的一席之地,甚至流传的佳作还非常多,以至于后人把他当作一个专职创作的文人来分析。但实际上辛弃疾并不是纯粹书生,他确实是带兵打过仗的。

辛弃疾生于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使得南宋偏安一方,广大中原地区落入胡人之手。二十岁时侯辛弃疾就曾率领乡民进行过一次起义,追随耿京一起,反对金朝的残暴统治。

为了壮大力量,辛弃疾选择与南宋联合,亲自动身前去与南宋沟通。但是等他回来的时候,起义军内部却有人受到金人的收买,杀死了领袖耿京,将起义军投降金朝。辛弃疾一怒之下,带领亲卫五十骑,生生闯进了对方十万人马的大营,杀死叛徒并全身而退。

堪比《满江红》,这首词写出了一个武将全部的雄心和无奈

赵子龙七进七出的故事只是《三国演义》中的传说,辛弃疾这般英雄壮举却是有史可考的事实,可见勇武。在了解了这种状况之后,我们再来看这首词,就知道辛弃疾是怎样的一幅心态了。

几盏浊酒入喉,看着手中已经藏锋多年的宝剑,难免追忆起当年英雄事迹。在军中时候,大家一起分吃牛肉,弹奏慷慨之曲,何等痛快。当初纵马冲阵,也曾有英雄豪举,何等潇洒。可怜这一生都致力于收复家国,为了帝王之业,可怜自己竟已白发。

不同于《满江红》的激昂,这首《破阵子》更有几分悲壮意味。因为岳飞是忠君的,辛弃疾却只爱这土地,对于皇室并无太多感情。

堪比《满江红》,这首词写出了一个武将全部的雄心和无奈

他是被金人奴役的汉民,怀着民族情感揭竿而起投奔南宋,宋人却因为他的出身看不起他。他一心想要收复失地,怀着与岳飞同样的壮志,希望能够用武力击溃胡人。年轻时候他也为此做过努力,并且还有过一定程度的成功。

但是啊,南宋江山的帝王啊,却无半点骨气。没有胆量直面战争,一昧的卑躬屈膝,割地、称臣、纳贡,甚至连岳飞这样的爱国将领都给杀害了。辛弃疾纵有文韬武略,又向何处去施展呢?

辛弃疾无限热爱祖国,愿将自己毕生精力奉献其中,换来的却是南宋小朝廷偏安一方。可怜自己白发已生,不知道可还有机会,收复这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