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堪比《红楼梦》,这位清朝才子写的小说,被鲁迅胡适夸得飞起

说标题,你们就应该能想到,这是在说《儒林外史》和它的作者吴敬梓了。

这家伙可了不得,全中国能写长篇小说的不算他是第一个,全中国长篇小说里专门讽刺人的,就他独一份儿!

堪比《红楼梦》,这位清朝才子写的小说,被鲁迅胡适夸得飞起

作家榜经典文库《儒林外史》

再往前,除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出来的小说数不胜数,但是大多都是跟风之作。

听说过《东游记》吧?那是写八仙过海的。在那时候,还有《南游记》《北游记》咧!

当时的小说,大多以跟风为主,和现在的电影没太大差别,能传到现在的也就凤毛麟角,真的是经典中的经典。

而《儒林外史》却是开创了中国长篇讽刺小说的先河,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是这样评价它的:

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啥意思呢?就是说“它是中国第一部讽刺文学作品”。

能被称得上是中国第一的东西真的不算多,但是《儒林外史》真的能排上号!

堪比《红楼梦》,这位清朝才子写的小说,被鲁迅胡适夸得飞起

作家榜经典文库《儒林外史》

胡适在《吴敬梓传》也说:“安徽的第一大文豪,不是方苞,不是刘大櫆,也不是姚鼐,是全椒的吴敬梓。”

要说《儒林外史》有多好,那是真的不好说,但是我得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真的是作者吴敬梓的生活经验给了他极大的创作源泉。

吴敬梓的生活是属于早年丰衣足食,晚年穷困潦倒的那种。就连他的仕途也是一个模样。

根据《安徽通志稿·吴敬梓传》记载:“敬梓生颖异,读书过目辄背诵;稍长,补学官弟子员。”

也就是说吴敬梓从小就聪颖过人,读书更是看过之后就能背诵,如同神童一般。

堪比《红楼梦》,这位清朝才子写的小说,被鲁迅胡适夸得飞起

公元1705年,年仅5岁时就入私塾读书,14岁时开始跟随父亲吴霖起学习,18岁时吴敬梓就顺利考取了秀才。

在考取秀才的过程中,吴敬梓可谓是一帆风顺,凭借他的才学,似乎之后的科举之路也会非常平坦,然而,命运却在处处与这位才子开玩笑。

公元1723年,23岁的吴敬梓第一次参加乡试。结果高高兴兴考试去,凄凄惨惨回家来。过了3年,再次参加乡试,结果还是失败而归。

又过3年,吴敬梓人生中的第三次乡试即将来临,这时的吴敬梓已经29岁了,即将步入而立之年,正期待这一次科考能够考中。在这次乡试之前,提督安徽学政李凤翥还主持了一次预试,在这次预试考试中,李凤翥给吴敬梓的评语是“文章大好人大怪”。

“文章大好”指的就是吴敬梓所作的文章还是挺好的,李学政表示很欣赏;而“人大怪”指的是李学政坊间传闻吴敬梓酒后对当朝的科举八股取士常常多有妄言。但李学政还是非常欣赏吴敬梓的才华的,便将他取为此次预试考试第一名。

尽管在这次预试中,李学政对吴敬梓多有批评,但将其列为榜首还是给了吴敬梓很大的安慰。对于接下来的乡试,信心满满的吴敬梓认为此次中举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了,毕竟自身还是有真才华的。

然而他又失败了……

要知道,吴敬梓的家世在全椒县当地是第一豪门,就是放在当时整个安徽来说,名气也是非常响亮的。

这哪能接受呢?在后面一次由乾隆皇帝亲自主持的“博学鸿词科”第四次失败之后,他彻底丧失了对科举考试的信念。

丰厚的家产也是他自己挥霍光的。他第一次参加乡试的那年,自己的父亲就去世了。这样他就成了一家之主。但是吴敬梓是个豪放的人,也不会打理钱财,继承的两万多两白银,没几年就全花光了(当时人一年十几两银子就能过活)。

变卖家产的时候,他还遇到了亲戚之间的财产纠纷。吴敬梓干脆就把自己家乡全椒的所有财产变卖了,前往南京定居。

根据《全椒县志·吴敬梓传》记载:“素不习治生,年四十而产尽”。公元1740年前后,吴敬梓所继承的巨额家族遗产早已花的一干二净,再加上自己既不工作,又不当官,所以没有收入来源的吴家过得还是挺艰难的。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吴敬梓开始动笔写《儒林外史》,1749年前后完成。那时候他差不多快50岁了。

堪比《红楼梦》,这位清朝才子写的小说,被鲁迅胡适夸得飞起

作家榜经典文库《儒林外史》

这部写透官场的百科全书式小说,写尽了势利滑稽之人,道尽了蝼蚁草芥之哀,被誉为清代最奇怪的长篇小说。其中有:

执金杯饮酒的狂狷儒士,只身逃婚的叛逆才女,酷爱男风的名门基友,隐居山林的真儒贤人,死磕科考的哭号童生,招摇撞骗的冒牌诗人,劝女殉夫的礼教狂徒,从淳朴上进的孝子变为贪婪虚伪的卑鄙之徒……

胡适曾写道:《儒林外史》没有布局,全是一段一段的短篇小品连缀起来的;拆开来,每段自成一篇;斗拢来,可长至无穷。

点击“了解更多”即可查看作家榜经典文库《儒林外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