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中王凱飾演的宋仁宗是“狸貓換太子”故事原型,生母李宸妃是杭州人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汪佳佳

2020年,《清平樂》一定是最受期待的電視劇之一。“正午出品”四個字似乎已經成為了良心保證,王凱帶著一眾老戲骨呈上這部精心打磨之作,服化道無不精良,細節設計妥帖到位。目前已經播出4集,豆瓣開分就達到8.2。雖然很多書粉表示,這部劇的改編似乎偏離了原小說的故事主線,而前幾集又因為過多的鋪墊和細節,而顯得節奏有些慢,但“符合史實”這一點誰也不可否認。

《清平乐》中王凯饰演的宋仁宗是“狸猫换太子”故事原型,生母李宸妃是杭州人

不信請看這些造型對比,幾乎是一比一從史料中Copy下來的。

《清平乐》中王凯饰演的宋仁宗是“狸猫换太子”故事原型,生母李宸妃是杭州人
《清平乐》中王凯饰演的宋仁宗是“狸猫换太子”故事原型,生母李宸妃是杭州人《清平乐》中王凯饰演的宋仁宗是“狸猫换太子”故事原型,生母李宸妃是杭州人
《清平乐》中王凯饰演的宋仁宗是“狸猫换太子”故事原型,生母李宸妃是杭州人《清平乐》中王凯饰演的宋仁宗是“狸猫换太子”故事原型,生母李宸妃是杭州人

《清平樂》改編自米蘭lady的小說《孤城閉》,以北宋為背景,在風起雲湧的朝堂之事與剪不斷理還亂的兒女情長之間,還原了一個複雜而真實的宋仁宗。

宋朝的電視劇不多,觀眾們可能對漢唐、明清的一些歷史和傳奇瞭解得更多一些。但這位宋仁宗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他就是民間傳奇“狸貓換太子”的主角。

“狸貓換太子”是古典名著《三俠五義》裡的一個文學故事,最早出自元雜劇《金水橋陳琳抱妝盒》。

清代末期,這個故事流傳到南方租借地上海,被改編成京劇搬上戲臺。演出後轟動上海,後被改編成評劇、豫劇、黃梅戲、呂劇、湘劇、潮劇等各種劇種,競相傳唱。

《清平乐》中王凯饰演的宋仁宗是“狸猫换太子”故事原型,生母李宸妃是杭州人

大家還記得,周杰、陳道明版《少年包青天》裡的那個年輕的皇帝嗎?他就是宋仁宗。而在《少年包青天》裡,也講述了這麼一個“狸貓換太子”的故事。然而《少年包青天》裡的講述,也大致是遵循傳奇演繹的說法——

宋真宗的嬪妃劉氏、李氏同時懷孕,為了爭當正宮娘娘,工於心計的劉妃將李氏所生之子換成了一隻剝了皮的狸貓,汙衊李妃生下了妖孽。真宗怪罪下來,李妃逃往民間,劉妃遂被立為皇后。後來,李妃所生男嬰即位,為宋仁宗。在包拯的幫助下,仁宗得知真相,與雙目失明的生母李妃相見,而身為皇太后的劉氏則畏罪自殺。

而實際上,“狸貓換太子”的基本事實不假,但是“狸貓”等誇張的細節則是後人為了加重神奇色彩演繹出來的。

《清平乐》中王凯饰演的宋仁宗是“狸猫换太子”故事原型,生母李宸妃是杭州人

而《清平樂》的講述就基本與史實相符了。宋仁宗的父親是宋真宗,宋真宗的寵妃劉娥有一名侍女李氏。李氏是杭州人,祖父擔任過金華縣主簿。李氏侍寢後懷了孕,不久生下一名男孩。李氏生下孩子後,宋真宗給他取名趙受益,就是後來的宋仁宗,但卻對外聲稱是劉氏所生,並將劉氏封為德妃,而李氏只封為崇陽縣君。

後來,李氏又生下一女,晉封為才人,但女兒沒有多大便夭折了。

劉娥像對待親兒子一樣把趙禎養大。宋仁宗即位後,劉氏被尊為皇太后,李氏則被安排去為宋真宗守陵。

明道元年,李氏病重,劉太后晉她為宸妃。而李宸妃在冊封當日就去世了,終年四十六歲。

《清平乐》中王凯饰演的宋仁宗是“狸猫换太子”故事原型,生母李宸妃是杭州人

一開始,劉太后只准備以宮人之禮草草安葬李氏,但丞相呂夷簡建議她厚葬李宸妃。

第二年,劉太后也去世了。宋仁宗的叔叔、燕王趙元儼告訴他,李宸妃才是他的生母,而“李宸妃死於非命”。

宋仁宗非常悲痛,多日沒有上朝,還下詔書自責。接著又追封李宸妃為皇太后。宋仁宗去洪福院祭告李宸妃,打開棺材時,發現李宸妃的遺體用水銀保養,絲毫沒有朽壞,而且服飾與皇太后一樣。於是,宋仁宗沒有再遷怒劉氏後人,反而封賞了他們。

而對於李氏的族人,宋仁宗更是寵幸優待,封李宸妃的弟弟、自己的舅舅李用和為隴西郡王。感到“無以厚其家”,最後更是把自己最珍愛的女兒福康公主嫁給了李用和的兒子。而福康公主正是原小說《孤城閉》的女主角。

而杭州人李用和雖身為皇帝的舅舅,但卻一直“小心靜默,推遠權勢”,在京城竟沒有私宅,只租官舍居住,也拒絕了皇帝賞賜的府邸,受到朝野上下好評。

《清平乐》中王凯饰演的宋仁宗是“狸猫换太子”故事原型,生母李宸妃是杭州人

宋仁宗雖然下旨不得議論太后劉娥,但依然難堵悠悠眾口,這個故事就被這樣被演繹流傳下來。除了奪子,劉娥沒有做過太多迫害李宸妃的事情。但是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奪子這件事本身就已經過於撕心裂肺了。

李宸妃一生都沒有與宋仁宗相認,就如同《清平樂》中宋仁宗的所說:“可能她自己都不敢將自己當作我的母親。”

如此一生,可悲可嘆。

《清平乐》中王凯饰演的宋仁宗是“狸猫换太子”故事原型,生母李宸妃是杭州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