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行書之筆墨交融,氣韻生動

人們喜愛行書是有道理的,因為它具有太多美的特質:

一、美哉,行書之節奏 行書、尤其是行草,運筆技巧較為複雜,它的筆法有中鋒、側鋒、方筆、圓筆、輕重、虛實、剛柔、徐疾、提按、舖欽等變化;墨法上也有幹、溼、濃、淡等變化;線質上有筋(行筆運轉牽引連貫而生),骨(行筆逆入,力透紙背,以及轉折時頓挫而生)、血(行筆用墨上水份充沛,淋漓酣暢而生)、肉(行筆用墨上雍容厚重,力鑄墨凝而生)等不同特點;行法、章法上的謀篇佈局也有起伏、開闔,從而形成多變的節奏,既柔婉、和諧,又剛勁、強烈,具有變化統一的美,猶如樂曲之旋律和節拍,引起欣賞者的動心和共鳴。行書的提按頓挫,粗細徐疾,乾溼濃淡,迂曲剛柔…… 其節奏、韻律如優美之舞姿無不把人引進了如痴如醉的優美的意境。如東晉女書法家衛夫人和唐代書法家歐陽珣這樣說:"點"如"高山之墜石","一"如"千里之雲陣"," "如"萬歲之枯藤"," "如"陸斷犀象"," "如"崩浪雷奔"," "如"勁松倒石"," "如"勁駕筋節"," "如"長空之初月",這些比喻生動形象地描述出了行書的豐富情態,筆墨生動之美。

二、美哉,行書之形象 在諸種書體當中,行書是最富有意態和姿勢的。漢朝大書家蔡邕有云:“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雲霧,若日月,縱橫可有象者,方得謂之書矣。”書法作為抽象的線條藝術,雖然沒有直接寫出大千世界的具體物象,但它通過富於變化的線和形,通過文字符號,概括而精練地揭示宇宙萬殊之意象和神情,令其生動、活現,所謂“囊括萬殊,裁成一相”,“書之為道,如入其形,要旁通點畫之情。”通過書者和欣賞者的藝術聯想,就創造了美的形象,既有婀娜綽約、柔媚風騷的春風楊柳,屬於優美的形象;也有嚴峻巍峨的高山、蒼勁挺拔的長松,屬於壯美形象。作為書法中之行書,這一體裁,由於其獨具多變的因素,所以更能抒發書家的情思和匠意,鑄造出動人心魄的線條和內涵豐富的抽象形體,乃至於情隨筆生的意境,這就蘊藏著形象美的藝術魅力,給人以潛移默化的精神感染和意味無窮的審美享受。

三、美哉,行書之氣韻 繪畫有所謂“氣韻生動”之妙,書法藝術亦然。氣韻似乎是虛的東西,它不像某些筆法、結體等技巧那麼可以捉摸,這種精神內涵及傳神之處,有時是可以意會,不可言傳的。宋代書家黃山谷有云:“書春能以韻觀之,當得彷彿。”氣韻如何,直接體現出作者格調之高下。“氣韻是指一幅作品所呈現出的天機流蕩,精神橫溢,風果飄然,生趣活潑,動律優美,富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一幅書作,每一部份,每一環節都可以流露氣韻,它是書家的字內功力以及修養、閱歷、思想等字外功的綜合反映。如線形方面,或剛健,或遒婉,或秀逸,或凝重,或流麗……精彩紛呈;如墨之變化,乾溼濃淡,時而風起雲湧,時而山明水秀,氣象萬千,通篇揮酒。書家通過筆墨功夫,流露出情感的波瀾起伏,氣機流露,這就構成了字外之味—“氣韻”,它令觀賞者尋繹不已。如何精緻的用筆用墨就成為書法家終身追求的目標。經過無數書法家的完善和創新,總結出一整套用筆、用墨的原則和方法,用墨濃而不滯,清而不弱,水墨相滲,達到墨分五色的生動表現。使書法作品灌注了作者"精、氣、神",體現出氣韻生動的高超的藝術境界。

四、美哉,行書之意境 書之為道,神采為尚。所謂“觀之入神”,就是書家通過多種書藝手法,典型地、鮮明地傳達出一種美的意境—妙入化境。這是依賴書家的思想感情、生活體驗和嫻熟的技巧,利用豐富而多變的書技因素,創造出一種既鮮明而又和諧的境界。如王羲之《蘭亭序》,創造了風和日暖,遊目騁懷的和悅美的意境;而顏真卿的《祭姪稿》,那愛國氣節和忠義憤慨溢於縑素。因此,書作的成功,不單靠筆墨技巧,且要通過這些技巧和多種手法,構築出一個完美的、和諧的藝術意境,令人神往。

美哉,行書之筆墨交融,氣韻生動
美哉,行書之筆墨交融,氣韻生動
美哉,行書之筆墨交融,氣韻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