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農業;我國農業未來突圍的根基

我國是農業大國,而且歷史悠久,農業傳承了我們幾千年的文明。隨著我國工業化的進程加之互聯網的崛起,使得我國的農業越來越落後產值越來越小,拖了發展的後腿。那麼未來的農業何去何從呢?今天小編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生態農業的未來。

生態農業;我國農業未來突圍的根基

先了解一下我國的農業現狀。我國農業還是小農生產經營模式,生產不科學;生產物質浪費嚴重,過度使用化肥農藥使農田農殘過多,農產品經濟價值很難提上去,灌溉用水浪費嚴重。生產水平和模式相當於發達國家上世紀七十年代水平,所以我們要想在短時間內追上他們很難。好在我們趕上了互聯網,工業質和量都達到了一定的程度,為支撐起我國的現代化農業奠定了好的基礎。

隨著呼嘯而來的互聯網+,農業能佛趕上這股春風呢,顯然是能的;物聯網農業,數字化農業,智能化農業----這些新名詞不斷進入我們的視線,也為農業打開了一個個窗口。

生態農業;我國農業未來突圍的根基

隨著互聯網的推進,互聯網的巨頭也開織把一部分目光放在農業。京東自己建了上萬平方米農業工廠,直接把農作物種在水上,這樣不用化肥和農藥是種出來的蔬菜是綠色食品。阿里也在出售農產品上下了很大功夫,在全國很多農村開闢了農村淘寶,為農產品走向餐桌 開闢了一條新途徑。

雖然互聯網呼聲很高,但實際作用沒有期望的那麼高,用上互聯網賣農產品的還是極少數,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很難體現出來,結果是城裡人更不敢買,所以很難形成規模化,要想農業趕上還要從長遠打算。生態農業是今後發展農業無法避開的發展方式,改善土地這是第一步,不能老用化肥養地,要用有機肥和秸稈還田方式讓土地有機化,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把養殖業加進去,就是秸稈用作養殖,牲畜的糞便用來養地,形成良性循環。這要政府來引導的,政府不能只知道給農民補助啥也不管。

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必須要建起來,之所以建不起來還是因為農藥殘留對人體危害不會立竿見影,它是很慢性的事情。還有就是農業分佈比較廣泛,政府實操起來比較麻煩,成本也高很難短時間見效。

生態農業;我國農業未來突圍的根基

農產品的深加工是生態農業必不可卻的一環,尤其深加工可以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也可增加就業,因此前景十分看好,我國的農產品深加工還很滯後,這是有待突破的瓶頸。市場上有大量遊資無處落腳,可以把這些資金引到農產品深加工上來,是一舉多得的事情。

我國農民很少把種地當成一種職業,而是一種帶捎就可做的事情,收種幾天就可完成,長也不超過半月,忙完地裡就出去打工去了。土地成了農民手裡的雞肋,扔又捨不得不扔又沒多大收成。很少有農民把種地當成一種職業,而農業要想做優就做強需要一批職業化農民,這樣專業化能夠更好的利用互聯網+,也能有更多時間更好地把生態農業做好。

農業是我國的立國之本,把農業做大做強是全體國民共同的心願,一時一刻都不能懈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