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戰失利是甲午戰爭大潰敗的主因嗎?北洋水師:這鍋我可不背!

由於影視作品的影響,大多數人提起甲午戰爭,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這樣一副畫面:黃海海域上大清北洋水師大戰日本聯合艦隊,最後不敵日艦,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大清國慘敗。


海戰失利是甲午戰爭大潰敗的主因嗎?北洋水師:這鍋我可不背!

影視作品中的甲午海戰


但這遠遠不是甲午戰爭的全部,更不是戰爭中清軍敗得最慘的一次。而恰恰相反,這次黃海海戰甚至是整個甲午戰爭各次戰役當中,清國軍隊打得算最好的一次,儘管結果是失敗了。


北洋海軍是當時清國最具有近代化思想觀念和軍事素養的軍隊


那為什麼這麼說?首先,北洋海軍是大清國花了大量銀子建立起來的一支初步近代化的海軍力量,軍隊中從各艦艦長到中高級將領大多是在西方海軍軍事學校留過洋的,日常的軍事訓練也是請英國洋教官來協助負責,連士兵們拿的軍俸也是當時整個清國軍隊中標準最高的。


海戰失利是甲午戰爭大潰敗的主因嗎?北洋水師:這鍋我可不背!

北洋水師將官士兵與洋教官


雖然北洋海軍中難免也有濫竽充數、貪汙腐敗之人,但對照當時大清國整體落後、腐敗的軍隊系統來說,這支海軍無疑是其中最具有近代化思想觀念和軍事素養的了。儘管這種軍事的近代化還非常的初級。

其次,北洋水師並沒有在黃海海戰中全軍覆滅。這場海戰從當日中午12點左右開打,到下午5點左右日艦撤離戰場結束,戰鬥一共持續不到6個小時。雙方均有損失,但北洋水師損失更為嚴重,被日軍擊沉5艘軍艦,而日艦多艘中彈,並無一艦被擊沉。


海戰失利是甲午戰爭大潰敗的主因嗎?北洋水師:這鍋我可不背!

清日甲午黃海海戰


結果毫無疑問是北洋水師戰敗,但這並不意味著北洋水師就此失去戰鬥力,畢竟當時兩艘主力鐵甲艦——定遠和鎮遠並未被擊沉,只是中彈受損,隨後它們就開回旅順港進行維修。最後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是在後來被日艦圍困在威海島基地發生的,而這跟又跟清軍在陸戰上的一系列大潰敗有關。


陸戰的一系列大潰敗是清國最後一敗塗地的主因


甲午戰爭的首敗其實是大敗於朝鮮平壤。


平壤被日軍圍城之後,作為清國駐軍主帥的葉志超貪生怕死,動搖了軍心,在戰鬥打響還不到一天的時間,就萌生撤兵之意。儘管當時有一位叫左寶貴的清軍將領率軍跟日軍拼死相博,並最終戰死沙場,但是由於主帥葉志超戰鬥意志薄弱,未能堅守作戰,導致最後平壤城破,清軍四散潰逃,損失慘重。潰敗的清軍一路從平壤向北,越過鴨綠江逃回了國內。


海戰失利是甲午戰爭大潰敗的主因嗎?北洋水師:這鍋我可不背!


平壤戰爭的失敗,不僅意味著日軍將清軍從朝鮮全境內驅趕出去了,從而控制了整個朝鮮,而且還大大地增強了日本對清作戰的信心和鬥志,更堅定了日本要打過鴨綠江,把戰爭擴大到清國本土的決心。


隨後黃海海戰又重創北洋水師,從而控制了制海權,而制海權的喪失也就預示著離日本登陸清國本土作戰就不遠了。


日本首先選擇登陸遼東半島,意在直取旅順。為了避開清軍陸上的海防主力,日軍決定從相對較偏的花園口登陸。結果清軍對日軍的登陸地點毫無防備,近三萬日軍在沒有遭遇到任何抵擋的情況下順利完成了登陸,然後大軍直逼旅順。


在海上聯合艦隊的火力配合下,日軍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便攻破了旅順,從而完全佔領了旅順軍港以及沿岸的炮臺。隨後日軍又從山東半島登陸,經榮城,然後攻打威海衛。經過艱苦的陣地攻防戰之後,清軍最終不敵,威海衛淪陷。


海戰失利是甲午戰爭大潰敗的主因嗎?北洋水師:這鍋我可不背!

日軍的登陸戰


日軍佔領威海衛後,對停泊在港灣內的北洋水師來說是致命的,因為此時北洋水師軍艦已完全暴露在了被日軍所佔領的沿岸炮臺的射程範圍之內了。


黃海之戰後一直停泊在港內維修的北洋水師,此時卻面臨著日本海上和陸上的兩面夾擊。日本聯合艦隊在海上從正面封鎖威海衛軍港的出口,陸上日軍使用沿岸的炮臺向停泊在軍港內的北洋水師軍艦晝夜不停地開炮。


在如此幾乎絕境之下,北洋水師苦撐數日,未能衝破日軍封鎖,請求援兵又遲遲收不回應,最後由程璧光作為代表率全艦向日軍投降。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在絕望中服毒自殺,旗艦定遠艦管帶劉步蟾隨後不得已下令炸沉定遠艦之後也自殺身亡,餘下未沉的所有北洋軍艦全部成為了日本的戰利品被開回了日本本土。


至此,這支北洋水師煙消雲散,空留一聲嘆息。


綜觀整個甲午戰爭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北洋水師黃海一戰落敗,導致制海權的喪失,是整個戰爭的一個重要轉折。但是陸戰接二連三的大潰敗,才是讓大清國最後一敗塗地的主因,也是讓北洋水師慘遭圍困,走向覆滅的重要原因。


如果說北洋水師當時尚可與日本海軍一戰的話,那麼清國陸軍跟日本陸軍那就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因此,與其說甲午之敗敗於海戰,不如說是敗在陸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