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前再去周家墳,竟然又有新發現

清明節前,去一趟周家墳,看看殘破的碑石、墓地和善義公堂所。

前幾年,我曾帶大連電視臺去水師營高家村裡找過周家墳上的碑石。現在村莊動遷,大部分房子都拆掉了。那座有碑石做地基的小二樓還沒有拆,鋪地基砸碎的碑石還在。其中一塊漢白玉上帶有文字,另一塊圖案雕刻的很精美,還有兩根墳上石條做踏步用。

清明節前再去周家墳,竟然又有新發現

碑石上帶有文字(本文作者拍照)

清明節前再去周家墳,竟然又有新發現

碑石圖案很精美(本作者拍照)


清明節前再去周家墳,竟然又有新發現

墓地石條用作踏步(本文作者拍照)

看完碎碑石,去墓地看看。所謂周家墳就是東北民族工業之父周文富、周文貴家的祖墳。對這個墳地和周家所作的善事,我曾在大連日報發文專門介紹過。1966年春天,破四舊將周家祖墳平掉,將周老太太的立墳用炸藥炸燬。後期又在那裡取土燒磚,周家墳地原有的規模和樣式已經看不出來了。墳地裡,周文貴母親立墳用水泥和沙子澆築的底座還在,由於厚重和堅固沒有被炸碎毀。

清明節前再去周家墳,竟然又有新發現

周母立墳厚重堅固的底座(本文作者拍照)

清明節前再去周家墳,竟然又有新發現

本文作者在查看立墳底座(老秦拍照)

在立墳的後面不足10米的地方,就是周文貴祖父的墳墓,那裡也被取土推平。仔細查看,竟然有了新的發現,地表上散落兩根人的骨頭,根據骨頭所在的位置看,很可能是周文貴祖父的骨頭。這是一種推測,如果想確認,做個DNA就清楚了。

清明節前再去周家墳,竟然又有新發現

周家墳地的兩根人骨頭(本文作者拍照)

在墳地東北邊不足百米的地方,周家建的善義公堂所還在,當年這座房子主要是周家用來免費戒毒的,包括復州城那邊都有人過來戒毒。房子還在,房上的小黑瓦被換掉,堆在牆頭上。

清明節前再去周家墳,竟然又有新發現

西邊小房子就是善義公堂所(本文作者拍照)

清明節前再去周家墳,竟然又有新發現

房上換下的小黑瓦(本文作者拍照)

這次去高家村,遇到一位姓韓的老人,嘮起周家墳的事情,老人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說,平掉周家墳名義上是破四舊,實際上是有人認為墳墓裡有金銀財寶想發點邪財。

如果你想了解周家兄弟的情況,請閱讀我8年前寫的下文。

近百年前周家兄弟是這樣做慈善事業的

周家的善義公堂所:復州灣都有人過來戒毒  

在旅順水師營高家村北面蟠龍山下,有一座老式四合院建築,而今只剩下一處正房。這座看上去不起眼兒的建築,就是已近百年曆史的周家善義公堂所舊址。這個建築原佔地約400 平方米,分為上房和東西廂房,上房正屋稍高,兩邊略低。老式四合院帶有門樓,門樓上紫檀色的牌匾,刻有“善義公堂所”5 個金色大字。牌匾下是兩扇厚重的紅色木質大門。院裡栽種各種花草樹木。正屋有四扇木質拉門,屋裡中央供奉三尊金晃晃的佛像,裡邊整齊擺放著長條木凳和桌子。

  正屋西邊的房子裡住著一位吉林來的先生姓高名成功,他是善義公堂所的管家。他有一個特殊任務就是在善義公堂所裡免費講課,勸導人們愛國、行善、孝敬父母、戒菸戒毒。當年,周家的這個戒毒所,遠近聞名,老輩人都記得,不光本地人在此戒毒,連復州灣都有人過來戒毒。凡是來周家善義公堂所戒毒的都住在西廂房裡,灶房開在東廂房。周家免費戒毒,提供藥品,管吃管住。

  家住在附近的孫月英老人說,那些戒菸人開始非常痛苦,煙癮上來大呼小叫,我們去附近地裡幹活都聽得很清楚。1928 年周文貴去世後,旅順、水師營一帶有錢的大戶人家,每年都在善義公堂所裡擺齋一次,殺豬宰羊,捐錢捐物,戒菸戒毒一直到1945 年。

  解放後,村裡用善義公堂所裡的桌椅板凳開辦掃盲學習班。1958 年,村裡建集體大食堂,缺少木料,就把正屋兩側稍矮一點房子的木料全部拆走,只剩下中間三間正房和東西兩側廂房。

  現在房子的主人叫陳長平,他的父親陳淑榮當年從山東日照闖關東來大連碼頭做苦力,因不堪勞動重負和日本人的打罵,逃到小南村。解放後,村裡安排他們住在善義公堂所的西廂房裡,後來因孩子多住不下,村裡又安排住上房。再後來又來了兩戶人家住在東西廂房。1977 年廂房和門樓一塊被拆掉了。正房雖然還在,但前面被重新造面,房上的泥制小黑瓦已被換成現代的水泥瓦。只有屋簷下排列整齊的青磚還可以看出老房子的氣息。山牆和後牆還保持原貌,可以看出年代的久遠。

  據考證,周家的善義公堂所建於1917 年。修建善義公堂所一來是為了自家看管墳地,二來是做些社會公益事業,勸導人們多做好事、遠離毒品,這與周家兄弟仗義疏財、救危扶困的性格非常吻合。


清明節前再去周家墳,竟然又有新發現

周家墳地碑首(本文作者拍照)

善義公堂所裡當年的老物件幾乎都不在了。在院裡西牆角存放一塊非常珍貴的漢白玉石碑的碑首,這是當前發現的唯一一塊。上面有精美的雕花和鏤空的門洞,上書一副富有哲理的古對聯,上聯是:地理憑天理;下聯是:心田即福田;橫批是:福地長春。這是“熟知地理通天理,補種心田即福田,德者何處不牛眠”前兩句的緊縮。這副對聯的中心意思是勸人為善,種什麼因,結什麼果。如果不循天理、不為善,再好的風水寶地也沒有用。正是基於這種樸實的傳統思想才有了周家的許多善義之舉。這塊碑首的發現為我們研究周家善義思想的根源提供了佐證。

清明節前再去周家墳,竟然又有新發現

周文貴(左一)、周文富兄弟

周家兄弟的善義之舉:關乎國家民族、黎民百姓、人才培養

  眾所周知,周家兄弟於國於民都是講義施善的典範。1915 年,哈爾濱人民為反對“二十一條”,發起愛國儲金運動,在同樂戲院召開市民大會。周文貴愛國心切,登臺演講,慷慨激昂,當場用鋼刀將自己左手無名指砍斷,血書“儲金救國,勿忘國恥”八個大字,以示愛國熱忱,當場獻金3 萬元。在他的帶動下,與會的人紛紛捐獻錢物。——這是一個愛國者對國家民族的善義之舉。

  1914 年、1920 年和1925 年, 旅順地區連遭自然災害,農民飢寒交迫。周家兄弟先後出資十餘萬元,由東北購進28 節車皮玉米、高粱,分三級逐戶按人口賑濟旅順方家、水師營、王家店、營城子等地的受災農民,周家兄弟還親自發放糧食。老旅順人都說,是“周官”救了旅順老百姓,沒有“周官”不知道要餓死多少人。周家每年冬季在西崗開設庇寒所,庇寒所內建對面火炕,以供從山東來大連逃荒的災民棲身;庇寒所裡還配備施粥場,有時候一天食粥的人多達千人。他們每年還要向大連宏濟善堂捐款救助孤寡老人和孤兒。——這是慈善家對黎民百姓的善義之舉。

清明節前再去周家墳,竟然又有新發現

周家發放賑災糧食

周文貴兒時家境貧寒,少年輟學,深感文化淺陋的困難。因此,他十分同情貧苦子弟,對才智出眾無力升學的人,經常給以資助,使其深造成才。1912 年,周文貴在哈爾濱擔任工會總理時,與人合作創辦東華學校(現哈爾濱第二中學),提倡工業教育。他資助瞿夫仁、苗劍秋、於連瑛、王秉鋒、丁文渤等十餘人出國留學。其中苗劍秋作為張學良的副官兼機要秘書力主抗日,在促成張學良發起西安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是慈善家為國家民族培養人才的善義之舉。

  周文貴出殯:旅順萬人空巷

  周家的墳地就在善義公堂所的西南邊約百米處。1917 年農曆正月二十五,呂老太太自覺大限已到,梳洗後便坐著去世了。周家用的是高檔木料精雕細刻做成的坐棺,而3 米多高的花崗岩立墳在東北境內極其罕見。周文貴為盡孝道,在墳地守靈100 天。有一韓姓人家為其做飯,周文貴為答謝韓家讓其兒子去工廠學徒,後來扶持韓家在大連建起自家的鐵工廠。

清明節前再去周家墳,竟然又有新發現

周母坐棺

清明節前再去周家墳,竟然又有新發現

周母立墳

當地老人都知道這樣一個傳說。當年,周家的買賣越做越大,又不聽從日本人,竟敢和日本人把官司打到東京使其敗訴。這讓日本人非常忌恨,千方百計打壓周家的生意,甚至採用破壞風水的卑劣手段。日本人從瀋陽請了一個風水先生,住在蟠龍山天仙聖母殿,他每天都來墳地周邊轉悠。大約一週之後,那人想好一個破周家墳地風水的餿主意,便回去覆命。這個辦法就是在周母墳前不遠處修養魚池。其實過去有錢的人家在墳前修魚池是常有的事,都深不足米。但是這個魚池與眾不同,又大又深,據村裡老人回憶,魚池能有20 米見方,深有5 米,也就是在周家祖墳前形成一個大坑,讓周家無路可走。日本人找周文貴的朋友對周說,若在你家祖墳前修一個大養魚池,你家的生意將是如魚得水,越做越好。周文貴不知是計,便同意修養魚池。就在村裡老百姓挑水往魚池裡灌水放龜的時候,周家接到周文貴在海上遇難的消息。

  1928 年10 月9 日, 周文貴乘船去復州灣煤礦,在金州城北三十里堡西海灣,突遭狂風襲擊,舢板顛覆,周文貴落海遇難,終年52 歲。噩耗傳來,大連、旅順哭聲一片。大連小崗子周家大院兩萬人前來弔唁。出殯那天,旅順萬人空巷,百姓夾道哭送,墳地裡幾千人跪拜周棺。送殯的人都是當年得到周家接濟的人,他們從四面八方趕過來。可見周家的善義之舉感天動地。

  這是老百姓自發參加的旅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葬禮之一。當年,孫月英老人的公爹王明熙參加了葬禮,他對後人說,墳地裡人山人海,前面靈柩都到了墓地,後面送葬的隊伍還在旅順城裡。1931 年春天,周文富不堪重壓,心力交瘁,抱病身亡。兄弟倆都安葬在母親的墳前。墳地裡豎立高大的功德碑,栽種龍柏等名貴樹木。周邊鑲有歐式鐵鑄柵欄,正面是順興鐵工廠製作的大鐵門。

清明節前再去周家墳,竟然又有新發現

周家出殯場面

周家墳墓今安在:歷史的遺憾

  周家墳在歷史上曾發生過盜墓案,但是沒有得手,墳墓最終毀於“文化大革命”的破“四舊”。

  1917 年,周母下葬不久,一天夜裡,有兩人來盜墓,一人望風、一人撬墓。住在善義公堂所裡的看墳人陳忠孝,聽到墳地有聲音,便抄一杆紅纓槍奔了過去,見一人正在撬動周母的立墳便一槍刺了過去,那盜墓賊越過柵欄逃走。第二天,看墳人見墳地上有血跡,便一路尋著血跡找到水師營西邊……自此,當地人都知道看墳人厲害,沒有人再敢來盜墓。

  1966 年春天,當年修墳的後人來了十幾個人,他們知道周家墳裡有東西,便用撬槓撬動周老太太的立墳,但怎麼也撬不動。原來,周家當年為了防盜,墳墓是用鉛密封的,在墳墓上蓋裡面懸掛了8 塊鉛塊。後來有人用炸藥將墳墓炸開,墳中的金銀財寶被“拿”走,碑石被生產隊用來蓋倉庫、建磨坊。周文貴懸墳中厚重的套棺木料,被生產隊拿去做牲口槽。多年後,牲口圈起火,牲口燒死了,用棺木做的牲口槽也都燒燬了。當年墳墓被炸後,孫月英老人到墳地看過,他清楚地記得墳地裡到處都是散失的屍骨。老人深有感觸地說,周家做了很多善事,不應該扒人家的墳啊!上世紀70年代初,磚廠到墳地取土,自此周家墳就像當年周家爐一樣永遠地消失了。東北近代民族工業之父的墳地,屍骨無存,只留下一個土坑。

清明節前再去周家墳,竟然又有新發現

陳長平在指認周母墓穴(本文作者拍照)

改革開放之後,周家後人先後幾次來高家村尋找墓地和碑石,探訪善義公堂所。他們在村裡老人的指點下,拜土為墳舉行了簡單的祭祀活動,追念他們在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史上有過輝煌業績的先人。

清明節前再去周家墳,竟然又有新發現

2011年9月23日大連日報文化地理版刊登本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