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敗在老百姓手裡再也無法挽回了”為何說敗在老百姓手中?

淮海戰役,經過了4天的激戰,於1949年1月10日全殲杜聿明集團,杜聿明

被捕後在分析失敗的原因曾發出這樣的感慨“敗在敵人手裡可以挽回,敗在老百姓的手裡,再也無法挽回來了”,杜聿明為什麼說是敗在了老百姓的手中呢?

杜聿明“敗在老百姓手裡再也無法挽回了”為何說敗在老百姓手中?

杜聿明

淮海戰役支前人民群眾有這樣幾個順口溜,第1個順口溜說的是支前“三紅”這“三紅”是什麼呢?就是紅高粱、紅辣椒和紅蘿蔔鹹菜。是支前民工自己帶的乾糧,這就是著名的“三紅”。支前民工們肩上挑的、車上推的是大米、白麵和煎餅,而自己吃的卻是從家鄉帶來的“三紅”。當時流行的一首歌謠是這樣唱的“一條扁擔兩頭彎,千里遙遠來支前,一頭挑的是白麵,一頭挑的是炮彈,白麵送給同志吃,送上炮彈打壞蛋”,這一首歌謠雖然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但是至今聽起來依然能夠讓人感到心中暖流激盪。

杜聿明“敗在老百姓手裡再也無法挽回了”為何說敗在老百姓手中?

狗皮、蓑衣、葫蘆瓢

第2個順口溜說的是支前“三寶”,這“三寶”又是什麼呢?狗皮、蓑衣、葫蘆瓢。為什麼叫“三寶”呢?支前運輸征途漫漫,天寒地凍,蓑衣能抗風雪,竹竿能趟河探路,葫蘆瓢能盛飯舀水當臉盆。

杜聿明“敗在老百姓手裡再也無法挽回了”為何說敗在老百姓手中?

唐和恩

1948年10月淮海戰役開戰在即,山東解放軍也迎來了土改完成後的第1個豐收年,膠東地區萊東縣農民唐和恩,跟無數的山東農民一樣,收割完自家的莊家帶著原來要飯時使用的一根小竹竿推起小車就上了前線,此後5個月時間,他所帶領的小車隊和千萬個支前隊伍一樣,冒風雪忍飢寒,翻山涉水,日夜奔走,自己吃著“三紅”,省下小米、白麵供應部隊,遇到颳風下雨就把蓑衣、棉衣脫下來蓋在軍糧上。

杜聿明“敗在老百姓手裡再也無法挽回了”為何說敗在老百姓手中?

唐和恩小竹棍

淮海戰役籌措的9.6億斤糧食中的4.6億斤,就被唐和恩這樣的普通民工運到了前線。那麼在唐和恩的小竹棍上刻下了他所經歷的每一個地方,這條路線包括了今天的江蘇省、山東省、安徽省三個省88個城鎮和村莊。今天這個小竹棍就平躺在淮海戰役紀念館的展廳裡。

杜聿明“敗在老百姓手裡再也無法挽回了”為何說敗在老百姓手中?

擔架、擔架車和擔架篷

第三個順口溜是支前“三大發明”那這又是什麼呢?擔架、擔架車和擔架篷。擔架是抬著傷員走的,擔架車是拉著傷員行的,擔架篷是為了給傷員遮風擋雨的。淮海戰役中就是靠這“三大發明”支前擔架隊完成了9.8萬名傷員的轉運任務,為了保護好這近10萬個戰士的生命,他們用身體做掩護,用喝水的葫蘆瓢給戰士接大小便,甚至在自己受傷後依然以鋼鐵的意志堅持完成傷員的轉運任務。

杜聿明“敗在老百姓手裡再也無法挽回了”為何說敗在老百姓手中?

支前擔架隊

山東省莒南縣支前擔架隊有2797人,在這2797人裡竟然有1200人沒有棉褲,近一半的人沒有棉鞋,卻在寒冬臘月中穿著單褲,穿著草鞋奔走在前線。其中有個特等支前功臣叫朱正章,他當時腿腳生凍瘡腫脹難忍,仍然拄著柺杖堅持運送傷員,連續8趟,往返達300多公里,用自己吃飯、喝水的瓢給傷員接屎、接尿。

杜聿明“敗在老百姓手裡再也無法挽回了”為何說敗在老百姓手中?

陳毅

“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陳毅元帥這句名言人人皆知,而陳毅元帥專門寫下的,《記淮海前線見聞》一詞同樣令人難忘。他是這樣寫的“幾十萬,民工走不通。駿馬高車運糧食,隨機旋轉擇西東,前線爭立功。擔架隊,幾夜不曾睡,穩步輕行問傷病,同志帶花最高貴,傷痛可減退?”

杜聿明“敗在老百姓手裡再也無法挽回了”為何說敗在老百姓手中?

支前小推車

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文昌宮裡有一輛小推車,從外觀看看不出這輛小推車有什麼特別之處,獨輪、木質、兩個把手、普通的木料、質樸的做工,車身是斑斑點點,兩個把手磨得是鋥光滑亮。但是就是這樣,卻被稱之為“英雄小推車”,在淮海戰役中先後有幾十位支前群眾推著它為前線送給養和彈藥。就是這樣千千萬萬的獨輪小推車推出了淮海戰役的勝利,推翻了蔣家王朝,推翻了三座大山,推出了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這就是人民的力量,杜聿明敗在老百姓的手中又有何不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