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訪談錄

高端訪談錄

己亥年冬月的某一天下午,我與好友徐衛紅老師,一塊去拜訪了陶瓷界,泰斗級人物,97歲高齡的,王錫良老先生。

王老見有客來訪,十分高興,笑客滿面,愉快的接待了我們一行,大家分賓主坐定

高端訪談錄


高端訪談錄


高端訪談錄

王老雖然已經90多歲高齡,但依然神采奕奕,耳聰目明,我們的交流沒有障礙。

談話就從這溫暖的午後陽光說起。

大勇;”這個位置好,鬧中取靜,陽光也特別好,特別充足,很溫暖。

王錫良:”住在這裡,我很滿意,這套房子買的好,我最近做了一首詩來形容在這裡的生活:

”喜住廣場華陽裡,

院外熱鬧院裡靜。

生活工作般般好,

怕聽早晚爆竹聲。”

大勇:“為什麼怕聽爆竹聲?”

王錫良:”小區裡有老人去世了,早晚都打爆竹,這裡有這個風俗習慣。

李大勇:”哦,原來是這樣。”

王老興致很高,談興正濃。

王錫良:”我原來住在御窯廠附近,從14歲住到20多歲結婚,那個時候人口比較稠密,都擠到一起,很是熱鬧,與現在不同。

附近還有個女子學校,兩排房子,是個女子中學,那個時候正是民國的時候,婦女解放嘛,連老師也是女的,那個女校長叫黃鎮,我現在還記得。

那些女孩子都穿裙子,不裹腳,我們都叫哪些女學生“大腳婆”。

那時候,御窯廠附近是中心位置,車水馬龍,繁華的很,好多商品都擺到大街上賣,包括瓷器。

徐衛紅:“在大街上賣,不會阻塞交通嗎?”

王錫良:“那個時候沒有汽車,腳踏車也少,大部分是一些手推車之類的,或者挑瓷器的工人,來來往往,摩肩接踵, ”

“此外,還有很多的茶館,還有火神廟,紀念童賓的,現在沒有了,那時候火神廟是祖廟,演戲要先從火神廟演起。”

“一般五月份開始演,火神廟演完了,其他地方才陸陸續續再演。”

“那個時候,如果要到龍珠閣去,夠走,都被房子擋住了,七彎八繞的,現在一眼就望到了。”

“以前,兩邊路上全是小店,有賣筆的,還有書畫的裝裱店,茶葉店,瓷器店,布店,小吃店,可惜了,好多好東西都沒有保留住。”

大勇:”王老,那你以前畫瓷器,也就是在附近畫嗎?

王錫良:”也就是附近那些個弄孑裡,現在的“鬥富弄”隔壁,我那個時候跟我叔叔學人物畫,畫釉上的,學徒都是在叔叔家裡,我父親的同胞兄弟,跟在自己家裡一樣,特別好,賺得錢都歸家裡。

記得我畫得第一件瓷器,是隻小筆筒,賣了80斤米,好高興,作品可以換錢,嬸嬸跟姆媽都很高興。

就這樣一直畫到現在,畫了一輩子。

我還有個弟弟,在陶瓷方面,他畫也會畫,開頭也是沒辦法,剛解放,當幹部的人少,他又有文化,後來當了幹部,管企業的,在企業當一般的幹部。

王老喝了口水繼續說道:”解放後,我52年進的景德縝工藝美術社,54年入輕工業部陶瓷研究所,那個時候所裡還有一些老藝人,東西做得非常好,有畫粉彩的,畫青花的,做雕塑的,和搞顏色釉的,各個行業的優秀代表人物,都在部所裡面。

可惜那個時候的領導不太懂陶瓷,開始有個胡所長,還懂點陶瓷,可惜胡所長死得太早,後面的領導不懂陶瓷,都是市裡派的,沒有很好地利用這些藝人的特長,很多技藝沒能傳承下來,好可惜。

徐衛紅:”王老,有什麼你印象特別深刻的老藝人嗎?給我們講講。

王錫良:”其中我印象特別深的有一個搞雕塑的,名字叫齊順元,渾各”盤古”,豐城人,雕塑做得相當好,都是些小件雕塑,雕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解放前,他都是在上海賣雕塑,他哥哥幫他去賣,後來他哥哥在上海被車子壓死了,後來,他的妻子再去賣。

那個時候,他的東西賣得好貴哦,特別的貴,都是拿到上海去賣。

那個時候的藝人都好淳樸,不圖名利,有沒有名氣都不在乎,有碗飯吃就行。

大勇:“王老師,那他的雕塑手藝有沒有傳承下來,他的後人中有沒有從事這一行的,或者教他的崽女學,又或者帶個徒弟什麼的。”

王錫良:”他好像有個女兒,但是,沒有從事這一行,沒傳承下來,一點都不會。

那個時候,所裡差勁在這裡,領導不懂瓷器,不讓這批老藝人做事,就養到這裡,每月工資照發。

其實,領導可以叫他們做點事啊,他們也願做,但是,市裡派的領導,不懂陶瓷。

那個“盤古”呢,也就是齊順元,他的性格也比較古怪,經常是住在廟裡,不求名利,能吃飽飯就行。

單位上呢,又不讓做事,也沒帶徒弟,齊順元有時候也閒的無聊,就到山上去弄一些樹丫,或樹兜剝了皮,然後在上面搞一些小雕塑,或者是畫畫。

那個時候我住在他隔壁,經常看他曬香的時候,一起拿出來曬,我後悔沒問他要幾個。

大勇:”盤古的東西現在還有嗎?他的作品還存世嗎?

王錫良:”有啊,有啊,怎麼沒有?還是好多年前啊,有個南昌人買了他一個東西吧,忘記了從誰手裡買的,好像雕的是桃花源記,那個時候就賣了三萬塊錢,還是好多年以前。

”後來,盤古回豐城老家終老,也就是拿炭簍子裝了一些有毛病的雕塑帶回去,聽說在火車上,在運輸過程中全破損了,好可惜呀!如果能收藏到一兩個就好了。”

我與徐老師也同樣感嘆,惜噓不已。

聽了王老對這一段往事的回憶,我們很是感慨,覺得還是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珍惜現在這個改革開放的大好環境,大展手腳,好好努力,把自己的瓷器畫好。

王老這一番聲情並茂的講述,我們都聽入迷了,好像忘記了時間的存在,一看錶已經40多分鐘過去了,為了不過多地打擾王老的休息,我們起身告辭。

臨別之際,王老與我們一一合影留念,並親自將我們送到門口,揮手告辭,王老真是太客氣了,令我們晚輩很受感動。

衷心的祝願王錫良老先生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