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风波是否殃及池鱼?真融宝吴雅楠畅谈资本市场的生存法则

“做空机制作为市场中最有制衡力的一环,对真相有着捍卫之职,犹如资本市场的‘吹哨人’”——真融宝吴雅楠

2020年4月2日,瑞幸咖啡发布公告,承认虚假交易22亿,股价暴跌80%,盘中数次暂停交易。

如今瑞幸咖啡已成为众矢之的,从时代的宠儿和国家连锁咖啡品牌的代言人成为“千夫所指”好像就是一夜之间,令行业和市场都措手不及。“瑞幸风波”更波及到海外中概股的处境,是否会对中概股集体围剿,殃及池鱼?现在的根本问题是,中概股如何面对做空机构——“资本市场的吹哨人”的挑战?接下来请看真融宝吴雅楠博士的分析:

事件导火索——做空机构

2020年1月31日,浑水研究发布了一份瑞幸咖啡研究报告,称其“在2019年第三季度和2019年第四季度,每店每日商品数量分别夸大了至少69%和88%,有11260小时的门店流量视频支持”。这份做空报来自于匿名信源。但浑水为之站台,认为这份报告是可信的,并且也表明浑水已做空瑞幸,还在推文里添加了该报告的附件原文。

瑞幸风波是否殃及池鱼?真融宝吴雅楠畅谈资本市场的生存法则

距浑水发布推特之后仅两小时,知名做空机构香橼研究(Citron Research)在推文中却表示看多瑞幸。香橼虽然对浑水这份报告表示尊重,但是认为瑞幸在中国正处于业务爆发阶段,这篇匿名报告的准确性有待考究。那么为什么同是做空机构,香橼却看多,不认可这份匿名报告的真实性?难道真的是仓位决定了观点?

吴雅楠博士认为,不同的做空机构虽然研究方法不一样,但是套路基本一样。最先是研究,运用极强的市场嗅觉,盯住上市公司中利润等各种数据异常、公开文件不一致或有可疑交易,审计更换,频繁融资或有着复杂公司结构的问题,之后反向推测是否有夸大营收和利润,虚报应收或应付,缺乏可持续商业模式,从而反映出股价虚高,脱离其公司基本面,最终形成结论,如果调查结论与其预期相符,则开始进入市场进行卖空操作,并向其它投资机构出售其看空研究报告,随之把研究报告公开,如今可以利用社交网络和线上媒体造势,向多头挑战,并激发市场对看空公司的恐慌情绪,从而运用市场力量,逐步逼多。

瑞幸风波是否殃及池鱼?真融宝吴雅楠畅谈资本市场的生存法则

做空力量已经形成了一个生态圈,光靠一家做空的对冲基金机构也很难完成所有研究、在市场中造势和后续的收割。这里面可以包括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咨询机构及一些可能提供重要线索的相关人士,各司其职,也各取所需。

由于中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近年来被不同的做空机构盯上并伺机做空。

瑞幸风波是否殃及池鱼?真融宝吴雅楠畅谈资本市场的生存法则

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美国政府或市场对中国企业有着本能的制衡和警惕的态度。这为中概股的市场环境更加蒙上一层阴影。海外中概股需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与质询。

当下资本市场的生存法则

那么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吴雅楠博士是这样认为的:

首先,身正不怕影子斜,只有自己有足够的底气,才能有抵御空头的资本。其次,要有理性的态度去面对做空机构并运用合理的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第三,要有扎实的研究精神和与市场沟通的信息对称能力。

所有人都希望股市长虹。但是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告诉我们,吹大新的泡沫并不能解决之前旧的泡沫。

吴雅楠博士称,做空机制是戳破市场谎言的始作俑者。无论是浑水还是香橼,这些以利润为前提的做空者,都曾经拆穿过一些企业的造假行为,让造假者背负了沉痛的代价。

但做空者同时又身处在离谎言最近的地方——为真相代言,也就拥有了捏造谎言的可能。要想让空头去讲道德良心,似乎不是那么现实。大部分空头第一时间会去评估说谎的危险程度,是否值得冒险去攫取嗅觉的利润。

“只要有市场存在,做空者就不会消失。”

在一个良性的市场生态中,既要考虑保护和捍卫企业的自身权益,也要关注培育市场的“吹哨人”,并且用市场来惩罚那些“居心不良”的空头,以市场化的机制使得上市企业优胜劣汰,大浪淘沙,最终形成以市场驱动的有效定价的良性循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