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起兵都是散兵遊勇,項羽開局就有八千子弟兵?充了VIP?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吹起反秦的號角,起義之聲不絕於耳。然而,在眾多起義軍的隊伍中,有一支隊伍卻非常引人注目,不但成為反秦隊伍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而且也成為流傳千載的美談,這便是項氏叔侄(項梁、項羽)的八千江東子弟兵。

別人起兵都是散兵遊勇,項羽開局就有八千子弟兵?充了VIP?

這八千兵難道真的都是項氏子弟麼?項氏叔侄又是憑藉怎樣的影響力將他們集結到一起的呢?

且聽水一白慢慢道來。

一、逃亡貴族

項氏,本是楚國的貴族,世代為將,因受封於項(今河南項城一帶)而得姓。

戰國末年,秦軍大舉攻楚,楚國大片領土盡歸秦國所有。項氏一族也在此期間,為躲避秦軍的威脅,也同楚國大部分貴族一樣一路東遷,他們最後的落腳點停留在了泗水郡下相縣(今江蘇宿遷一帶)。不過,秦朝的大軍並不有讓他們“等”太久,很便便攜吞萬里如虎之氣勢,攻殺了過來。

公元前223年,名將項燕戰死於泗水郡蘄縣(今安徽宿州一帶)之南,楚軍徹底潰散,楚國滅亡。項梁帶著十歲的項羽同一些族人一樣散落在下相縣,過起了平民一樣的生活。

劉邦和項羽,此時一個位於彭城西北、一個位於彭城東南,相距不過四百里而已,就是這兩位“老鄉”後來改變了整個中國的歷史。

別人起兵都是散兵遊勇,項羽開局就有八千子弟兵?充了VIP?

作為名將項燕之子,項梁文韜武略、兵書戰策自然都是有所涉獵的,不過地位的落差還是一時間難以接受。所以,在一次與人口角之後,項梁出手殺死了對方,結下仇怨,無法繼續在下相待下去了。

於是,項梁又一次帶著項羽逃亡。這一次,他們越過了大江,來到了東南的會稽郡吳縣。

二、民間領袖

常說“樹挪死,人挪活”,項氏叔侄的這一次逃難確實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轉機。


會稽郡本是吳越之地,戰國中後期為楚國所佔,秦滅楚後置郡,大致包括今江蘇南部、上海地區、浙江大部地區,吳縣是其郡治所在,大致在今江蘇蘇州的吳中區一帶。此時尚有吳越遺風,民風彪悍、好勇鬥狠,遊俠之風盛行,戰國時的主從依附觀念尚在。雖不能如戰國時期般養士,但依舊會因財力、物力、人格魅力等原因形成一個個“社團”。

別人起兵都是散兵遊勇,項羽開局就有八千子弟兵?充了VIP?

項梁本是名將項燕之後,在江東亦有一定的威望,加上他為人仗義、才能出眾,很快便聚攏了大批賢士大夫,甘願歸於其門下。隨著地位的不斷提高,當地的很多大事也都由他來出面主辦,他儼然成為了當地的民間領袖、頭面人物,連郡縣長官都要高看其一眼,與郡守、縣令把酒言歡更是不在話下。郡中豪傑莫不聽從其指揮,甚至很多豪傑以受命於項梁為榮,未被項梁看中為恥。

項梁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組織訓練子弟,觀察可用之人,考察他們的能力。項羽也在這個過程中長大成人,身高八尺有餘,力能扛鼎,天生一副神力,吳中子弟,無不懼怕於他。

項氏叔侄在吳中的威望和勢力,已足以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兩次巡遊

兩次秦朝皇帝的巡遊,也許對項梁的影響並不算大,但是卻極大地刺激到了項羽的神經。

1、秦始皇第五次巡遊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第五次巡遊時,進入會稽郡,路過其郡治吳縣,項氏叔侄聞訊亦出來觀瞻。遠遠望去,雖看不清始皇帝長得何等模樣,但那長長的車馬隊伍卻也足以震憾人心。

突然,項羽冷冷地說道:“彼可取而代也!”意思是說,秦始皇也是可以被取代的。項梁聞聽大驚,忙捂住項羽的嘴,說道:“不要亂說話,這會給全族招來無盡的禍患。”可嘴上雖然這麼說,從此以後,項梁倒是對這個侄子更加另眼相看了。項羽有非凡之處可見一斑。

別人起兵都是散兵遊勇,項羽開局就有八千子弟兵?充了VIP?

2、秦二世巡遊之旅

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崩於沙丘,二世胡亥即位。

憶及父皇的六次巡遊,雖然辛苦,但風光場面卻讓他心動。於是,在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春天,胡亥帶著文武百官開始了屬於他的巡遊之旅——北上遼東、沿海南下,過泰山、望琅琊,越長江,抵達會稽郡,四月,走南陽武關道回咸陽。此時,距離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僅僅三個月而已。

作為二世巡遊的重要一站,會稽郡的熱鬧程度自然也會引來項氏叔侄的駐足旁觀,“彼人”已換,“新人”剛立,但卻不知項羽此時又發表了什麼高論,只知道,距離他們起兵的日子也不遠了。

四、借頭一用

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起兵,關東大亂,會稽郡自然也不可能置身度外。

郡守殷通並不是一個頑固不化之人,見此情景,決定帶頭反秦。為此,他特意召來“民間領袖”項梁,商議大計,說道:“大江以西已紛紛反秦,此乃天要亡秦的節奏,正所謂,先發制人,後發則受制於人,我打算起兵反秦,以你和桓楚為將,統領軍隊,成就大業。”

殷通此舉倒也在情理之中,可問題是他找錯了人,項梁為這一天早已準備多時,反秦本是他心心念唸的大計,他所等待的不過是一個時機而已,恰巧殷通給了他這個時機。

別人起兵都是散兵遊勇,項羽開局就有八千子弟兵?充了VIP?

由於桓楚此時正逃亡在外,項梁便以“項羽與桓楚私交甚厚,知其所在”為由,召項羽前來相見。殷通不知深淺,便請項羽進見。可讓他沒想到的是,項羽進來不久,見到項梁一個眼色,便拔劍斬下了他的頭顱。隨後,項梁手中提著殷通的頭,身上掛著郡守的印,站在府中,發號司令。

一時之間,群龍無首,郡守府中亂作一團,吵吵嚷嚷之間,項羽又斬殺了一百來人。事到如此,還哪裡有人敢不俯首聽從,項氏叔侄反秦的號角就這樣吹響了。至於郡守殷通本意是否是反秦,又有誰會在意呢?他的頭顱倒是被項梁“借來”,成為了他們反秦決心的明證。

五、八千子弟兵

項梁召來平日裡追隨自己的地方豪傑、賢士大夫,還有會稽郡和吳縣的大小官吏,表達反秦意願,徵求他們的意見。民間勢力早已唯項梁馬首是瞻,吳縣縣令鄭昌也站出來表示大力支持,於是,在眾人的推舉之下,項梁成為了新的會稽郡守,號令全郡,共誅暴秦。

隨後,項梁命人下去接收會稽郡所轄各縣,並開始動員徵兵。最後,在項梁的精挑細選之下,形成了由八千精兵組合的強大軍事力量,這便是後來常常被人提及的項氏八千江東子弟兵,其各級軍官亦是由會稽郡地方豪傑而組成的。

別人起兵都是散兵遊勇,項羽開局就有八千子弟兵?充了VIP?


所以,從一開始,項氏叔侄的軍隊便展現出了與其他起義軍截然不同的戰鬥力,無論是單兵戰鬥力、執行力,還是忠誠度等等方面,都顯現出了高人一等的層面。江東子弟兵也成為了項氏立足的根本,楚國的核心力量,是後來在戰爭中能夠多次以少勝多的基礎。

別人起兵都是散兵遊勇,項羽開局就有八千子弟兵?充了VI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