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不朽:現實與詩意的碰撞

在中國古代詩人中,李白是一個不朽的存在。是一位享有世界聲譽的詩仙。他一生創作了三千多首詩,留存下來900多首。李白的詩雄奇、奔放、瑰麗、飄逸。現實的李白渴望登龍入仕,經國濟世;詩意的李白又嚮往一種任俠尚氣的生活。他曾兩度進京,也兩度失意而歸。這兩者之間的巨大反差以及強烈的內心矛盾成為了李白創作的不竭源泉。

李白的不朽:現實與詩意的碰撞

二十五歲那年,懷抱“四方之志”,李白開始出蜀遠遊,開啟了他三十幾年的漂泊生涯。他先後漫遊了長江、黃河中下游的許多地方,希望在結交名流、拜謁名士的同時得到舉薦和提拔。數年的遊歷並沒有使李白達成走上仕途的願望。這一時期,李白寄情于山水,創作了許多抒發他情感的詩作。這些山山水水一經詩人的點染,更突顯了它壯美的神采。

李白的不朽:現實與詩意的碰撞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這首詩是李白出蜀至荊門時贈別家鄉的作品。以小見大,容量豐富,包含了長江中游數萬裡山勢與水流的景色。畫出了一幅氣勢磅礴的萬里長江圖。

李白的不朽:現實與詩意的碰撞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這首詩是李白出遊金陵途中初遊廬山時所作。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此時李白的心情也正如這“三千尺”的瀑布一樣豪情萬丈,對自己未來的路途充滿信心。

李白的不朽:現實與詩意的碰撞

李白大約在30歲的時候,第一次來到長安,拜訪了當時的宰相張說,在隱居終南山期間,住在玉真公主(玄宗御妹)的別館。令李白遺憾的是,除了詩和酒以外,自己並沒有得到朝廷重用。大概三年後,李白離京,再次開始遠遊。有幾首詩特別能表達他渴望被舉薦,但最終悵然離去的心情。

《長相思》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悽悽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雲端。
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李白的不朽:現實與詩意的碰撞

在這首詩中李白將“天子”比作“美人”,自己近在咫尺卻無緣覲見。接著他寫下了千古名篇《行路難》

《行路難》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詩人在政治道路遭遇艱難,產生了激憤的情緒。但他仍盼望著有朝一日能施展自己的抱負,彷徨與感嘆之中又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情懷。

李白的不朽:現實與詩意的碰撞

此後,又是經年遊歷,大約在他42歲時,唐玄宗接受了玉真公主和道士吳筠的舉薦,下詔徵召李白入京。有一首詩充分體現了李白接到喜訊後意氣揚揚的告別兒女的心情。

《南陵別兒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李白的不朽:現實與詩意的碰撞

李白以為,此去可為帝王師,一展畫經綸策的夙願。可是,現實無情地粉碎了他的幻想。進京面聖後,李白任職於翰林院,領到一個閒差,只是經常跟在玄宗、貴妃身後,賦詩紀盛、歌詠昇平。他宏偉的抱負無處施展。眼看自己重用無望,便上疏請歸,玄宗贈與李白不少黃金准予他離開。有了這些金子,李白又開始了遠遊。此後直到去世,李白再也沒有來過長安。

李白的不朽:現實與詩意的碰撞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的《將進酒》有震動古今的氣勢和力量,是長安放還後所作的,極能表現李白的個性和雖然懷才不遇但還是渴望入世的複雜心情。


李白的不朽:現實與詩意的碰撞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李白正在江南漫遊,是時,玄宗逃的蜀地,任用永王李璘為江淮兵馬都督,揚州節度使。李白因報國之心未泯,遂開始追隨李璘。他認為自己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機會來了,又一次激揚志氣。哪裡料到,報國丹心換來的是一場滅頂之災,李璘因圖謀造反,李白以附逆罪被流放夜郎,後來在途中遇到大赦。這一年,李白59歲,這是他第二次從政,為時不足三個月。

李白的不朽:現實與詩意的碰撞

《上三峽》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李白的這首詩是他被流放夜郎途經三峽的作品。抒發了頓覺人生無望,內心愁苦的情緒。

李白的不朽:現實與詩意的碰撞

《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寫下這首詩時已經61歲,是他人生的最後一年。一生渴望建不世之功,卻終未如願。後經安史之亂的顛沛流離,以及放逐夜郎的苦悶。此刻李白心中更多的是淒涼與孤獨。還有一首作品《月下獨酌》更是寫盡內心孤獨心境的千古絕唱。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李白的不朽:現實與詩意的碰撞

詩、酒、名山大川使李白苦悶的心情、壓抑的思想、激憤的感情得以最大程度的轉移。雖緩解了精神上的重壓,但際遇的顛折和靈魂的煎熬,又最終成就了偉大不朽的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