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好未來、愛奇藝,中概股頻遭做空背後的中美審計底稿之爭

對於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而言,上一週無疑是噩夢般的一週。

先是3月26日瑞幸咖啡自爆財務造假22億元,接著4月7日在線教育龍頭好未來自爆營收造假,做空機構渾水指出愛奇藝虛增營收80-170億。

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顯然,瑞幸咖啡的財務造假僅僅是個開頭,多年來中國公司在海外搭建起來的信任體系在短短一週之內崩塌,連阿里巴巴、百度、京東等頭部企業也無法置身事外,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中概股)的危機才剛剛開始。

歷史總是相似的,十年前渾水做空東方紙業、中國高速頻道等在美上市中國公司曾經引發過一輪中概股危機和中美爭論,最終十多家中概股退市收場。

而無論是這一輪中概股危機,還是十年前的中概股危機,背後其實藏著的是持續數餘年來的中美利益博弈。

一、起源:20年前的一場世紀造假

安然,一家起家於美國休斯頓的能源公司。

在2000年的時候,安然營業額就已經達到了1010億美元,什麼概念呢,那時候的安然相當於中石油+中石化。

當時美國股市剛剛經歷過互聯網泡沫,安然作為一家世界性的實業公司,股價正是如日中天,看起來就像我們一年前的瑞幸一樣,而CEO卻在自己公司股票不斷上漲的時候拋出套現。

瑞幸、好未來、愛奇藝,中概股頻遭做空背後的中美審計底稿之爭

但偏偏就有一家機構站出來懷疑他了,2001年初,一個叫吉姆·歐切斯的機構負責人公開懷疑安然的業務模式及關鍵財務數據。

這之後,眾多機構開始懷疑安然財報數據的真實性,終於安然公司在三季度自爆自己的首席財務官造假,虛增營收和利潤。

這個故事聽起來是不是有點耳熟?沒錯,我們的瑞幸咖啡情節發展簡直跟他是一模一樣。

不同的是,這家“500強”大企業於幾周之後破產,催生了《薩班斯法案》,核心是對所有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內控制度,也就是自我監管提出嚴格要求,要是財務造假的話最高能判你20年以上,在一個殺人也可能只判個幾年的國家,可見動了資本主義的利益人家有多生氣。

更為重要的是,此次時候後跟安然一起串通舞弊的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開始浮現出水面,讓人們開始思考審計制度的有效性。

二、懷疑:吃人家嘴短的會計師事務所

在安然事件中,負責審計的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無疑是除了公司管理者外造假最大的幫兇。

會計師事務所是幹啥的呢?講個故事吧,一家上市公司拿著大喇叭說,我一年下來掙了500萬元哦,因為上市公司股東是公眾,所以強制要求審計,會計師事務所一通查下來,調整再調整,額,掙了100萬元。

這其實算好點的,像瑞幸這樣調整下來甚至都不知道虧了多少。當然有些時候,會計師事務所都不曉得這家上市公司到底是賺是虧,這時候,會計師事務所就說無法發表審計意見,言外之意就是隻可意會了。

瑞幸、好未來、愛奇藝,中概股頻遭做空背後的中美審計底稿之爭

對於會計師事務所來說,他是把上市公司真實的經營狀況傳遞給公眾的一個重要把關者,經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財務報告才具有法律效力。

但問題就在這,上市公司請會計師事務所來審計,最終付錢的是上市公司,而不是證監會或者其他人。

畢竟,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你會計師事務所這次挑出我財務報表太多的毛病,我股價下跌,下次肯定不會找你審計了。

更重要的是,現在會計師事務所多如牛毛,大家都在互相壓價,而會計師事務所養那麼多人,去出差、去調查各種財務數據真實性也是需要成本的,會計師事務所為了賺錢更多的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當然會計師事務所這麼划水也是有風險的,就像安然案件一樣,被人發現夥同上市公司舞弊,落了個解散的下場。

因此,上市公司與審計機構這種微妙的關係也就為渾水等機構發現財務造假,做空中概股獲利埋下了伏筆。

三、發酵:渾水專業做空中概股的不敗戰績

無論是瑞幸咖啡、好未來,還是愛奇藝,這些財務造假的背後,都有渾水等專業做空機構的身影。

做空,其實就是一種在股票價格下跌時候創造收益的工具,本質是與會計師事務所爭取公眾信任的遊戲。

大體操作就是做空者首先找機構借入他想做空的某隻股票賣出,然後發佈做空報告,等待這隻股票價格大跌之後,再低價買回來還給機構。

這麼一借一賣一買一換,做空機構往往可以實現高額的差價收益,這也是他們可以僱傭大量調研員去實地調查分析上市公司有沒有造假的動力所在。

而渾水,無疑是做空中概股中的佼佼者。

渾水成立於2010年,創辦者卡森·布洛克是個美國人,一個外國人為什麼專攻中國公司做空還能做一個倒一個呢?這就不得不說卡森的經歷了。

瑞幸、好未來、愛奇藝,中概股頻遭做空背後的中美審計底稿之爭

卡森在2000年前後來到上海創業,成立了個倉儲公司,但他明顯不是在中國經商的料,與各種政府機構和客戶的經歷讓他焦頭爛額,也讓他深深明白中國企業運作之複雜。

但卡森他爸是華爾街一個股票分析師,2020年的一天他爸讓他去調研在美國上市的河北公司東方紙業,結果他發現東方紙業在中國工商局的營收數據跟報給美國證監會的差異巨大,自此便開始了他的做空中概股之旅。

之後幾年,渾水做空了綠諾國際、中國高速頻道、嘉漢林業、分眾傳媒等,無一敗績,讓這些中概股退出了美國股市,渾水也落下了中國企業開膛手的稱號。

四、根源:審計底稿背後的博弈

在渾水做空的第一家中國企業中,東方紙業上報給中國工商局的數據與美國證監會的數據存在大額差異,這是渾水發現他財務造假的一個線索。

而這種差異的背後,是美國審計委員會要求上報中概股公司審計底稿,和我們禁止審計底稿出境二者之間存在的監管漏洞。

審計底稿是會計師事務所對上市公司審計時候產生的工作記錄和得到的資料,對我們來說,審計底稿的內容可能涉及到了國家主權和信息機密,我們的《保密法》要求審計底稿不能出國。

這種信息不對稱就使得上市公司有動機造假,而會計師事務所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股價越高,大家都有錢掙。

其實吧,根源在於中美之間的審計底稿之爭。

瑞幸、好未來、愛奇藝,中概股頻遭做空背後的中美審計底稿之爭

當年,美國要求中國提供阿里巴巴、百度等知名企業的審計底稿,甚至一度引發“賣國”的爭論。

但瑞幸、好未來這樣無底線的公司不可能永遠得意下去,中概股也絕不會因為這幾顆老鼠屎成人人喊打。

2010年由東方紙業引發的造假潮,讓一大批中概股私有化退市,中美也在不斷就跨境上市公司審計監管談判。

2013年,中美達成了初步共識,當涉及具體執法案件需要調取上市公司審計文件時,經美方提出申請後,中方可為其提供會計底稿。

前幾天的瑞幸咖啡造假後,中國證監會也發佈了一個聲明,將會按照國際合作原則加強核查。

瑞幸、好未來、愛奇藝,中概股頻遭做空背後的中美審計底稿之爭

說到底,不管是瑞幸還是渾水,亦或是各家審計機構,都是中美博弈中的棋子。

特別是在中美關係十分微妙的當下,美國將疫情甩鍋中國的同時,更有可能借瑞幸、好未來等小題大做。

當棋手們有了更大的利益共同點時,走錯步的小兵是可以捨棄的。


關注 ,輕鬆有趣的乾貨財經,在這裡,穿透信息的迷霧,尋找財富的鯨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