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物》,這電影名字起得很恰當,人如玩物

《玩物》,這電影名字起得很恰當,人如玩物

《玩物》,這電影名字起得很恰當,人如玩物

我一般不願意為韓國電影做評論,原因可以說出來有一串串,韓國演藝圈太亂了,比如上階段的勝利夜店事件,比如10年前的張紫妍事件,讓人感覺到韓國的演藝圈,比任何一個都混亂不堪,也因此對他們的影視作品充滿了歧視,可能不久前我看了由張紫妍事件改編的電影《玩物》讓我一下震驚到了,主要震驚的不是電影本身,而是這個真人真身的事件能夠改編成電影?這在一些國家是辦不到的,光審查這一關就過不去的,所以還是吸引了我看完了這部電影。

《玩物》,這電影名字起得很恰當,人如玩物

看完之後更驚訝,演藝圈真的很亂,這個演藝圈也可以這麼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儘管這個圈子光鮮亮麗,可那是外表現象,一旦進入,你真不知道這水有多深,不小心就可以淹沒你,讓你呼救無門,讓你氣絕而亡。

《玩物》,這電影名字起得很恰當,人如玩物

讓我們就這個事件做一個簡單的回顧,2009年,韓國女星張紫妍上吊自殺,留下遺書,遺書上指控自己的經紀公司逼迫他陪睡近百次,就連自己父母的忌日都無法避免,一旦不從就遭到虐打,張紫妍在自殺前留下一份有企業多名高層和媒體高層的名單,檢方對這個名單進行了調查,但法院認為唯一的證人張紫妍已經去世,加上證據不足,檢方無法就犯罪嫌疑結案。影片就是根據這一事件拍成的電影,可我們都知道,張紫妍事情,至今也沒有個明確答案,她為什麼會死?這裡面到底隱藏著多大的秘密?到底牽扯到哪些人物?儘管總統下令開始徹查,但可以看出這個案,要想偵破,仍然遙遙無期。

《玩物》,這電影名字起得很恰當,人如玩物

在2013年《玩偶》的出現,至少讓大眾知道了事情的脈絡,也知道了演藝圈到底有多骯髒。電影的開始,圍繞著一女星鄭智熙自殺開始,原本定性的自殺性案件,由於檢察官的介入,成了一件刑事案件,而故事的開始是有馬東錫攪拌成氣質,開始調查這個案件,這樣,故事就展開了兩條線,一條線是檢察官調查的一條線,另一條線自然是馬東錫調查的一條線。

《玩物》,這電影名字起得很恰當,人如玩物

這樣的一部電影,自然不能有深刻的內涵,也可以說不敢有深刻的內涵,因為這件事情上,已經沒有了什麼懸念,所以導演也不敢留下什麼懸念,只是在事件的表面做文章,這也是這個電影最失敗的地方。

《玩物》,這電影名字起得很恰當,人如玩物

在電影中,記者的調查並不順利,因為他是暗訪,但終究會暴露,所以他顧慮很多,況且自己之前的同事還跟蹤他,他們的目的也是想阻止他的調查,所以他舉步維艱,想接近真相都不容易,實際上,現實中的張紫妍事件的調查,比電影要兇險的多,大家可以想象一下,2009年出現的時間,到2014年還沒有調查結果,5年之中,無數次調查,無數次擱淺,可見幕後的勢力是非同小可的,就連給出庭作證張紫妍的好姐妹,也受到威脅恐嚇,甚至被迫退出演藝圈。而這些事情在電影中只是一帶而過。

《玩物》,這電影名字起得很恰當,人如玩物

可令人欣喜的是,我受到了阻撓,但檢察官和記者都在堅持,堅持調查真相,女演員死後,一本不正當交易的日記本成了本案的關鍵,可莫名其妙的失蹤了,記者找這本日記,檢察官也找這本日記,隨著案件無數次開庭,女演員的遭遇漸漸清晰。那就在這個時候,被告方律師步步緊逼,和大佬一起對法庭施壓,用本來清晰的案子,又渾濁了下去,最後結案的時候,只處分了幾個小嘍囉,不痛不癢,而且非常可笑的是,經紀人和導演被判刑一年,緩刑兩年,而且那個會長還無罪。這讓人們大跌眼鏡。

《玩物》,這電影名字起得很恰當,人如玩物

可實際上這個時間到底是怎麼樣的?現實中,張紫妍的案子牽扯人員高達30多人,所以電影表達的內容是膚淺的,實際上他也沒法深入他也深入不了,就這樣娛樂圈的大事件,憑一個導演,一部電影去詮釋他,真的很不容易,也是不可能的,而令人玩味的是電影的名字叫《玩物》,這也有一種暗喻,娛樂圈裡的光環之下,人們都是玩物,誰也逃不出這個宿命。我們常說的藝術高於生活,那電影本身應該高於生活,可這部電影,卻怎麼也高於不了生活,這是為什麼呢?

《玩物》,這電影名字起得很恰當,人如玩物

這是因為娛樂圈裡這樣的醜陋事件還在繼續。 大家都知道,有個叫勝利的這哥們兒,也製造了張紫妍事件一樣的醜聞,娛樂圈的潛規則進一步被揭開,也就是說《玩物》一樣的事件還在繼續,無數個張紫妍還在黑暗中掙扎,這也可能是《玩物》給我們最後的啟示。

《玩物》,這電影名字起得很恰當,人如玩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