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國際關係(三) ——假如現在是春秋戰國


趣說國際關係(三)                  ——假如現在是春秋戰國

趣說國際關係(三)

——假如現在是春秋戰國

日本

日本很像春秋時的吳國和越國。吳國原是南方小國,不被中原各國重視。還多次被楚國攻伐,敗多勝少。吳王闔閭在位後,重用伍子胥和孫武,勵精圖治,國勢日強。

公元前506年,吳國興兵攻打楚國,連戰連捷,迫使楚昭王出逃,吳兵一度佔領楚國都城郢都。後吳國又興兵伐越,吳王闔閭戰敗受傷病亡,其後三年,其子夫差伐越,迫使越國投降,吳國國勢達到了鼎盛。後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十年後,復興越國,才一舉平滅了吳國。

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前國力衰弱,明治維新後才勉強進入列強行列。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日本都能以小勝大。上世紀二十年代華盛頓合約的簽訂,讓日本取得了和西方列強同等的地位。之後日本侵略野心日盛,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中國東三省。6年後製造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幾乎佔領了半個中國。

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橫掃東南亞地區,使得英法等列強軍隊丟盔棄甲,狼狽逃竄。直到1945年,美國在日本投放原子彈,蘇聯出兵東北,加上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日本天皇裕仁見大勢已去才宣佈無條件投降。

二戰後,日本雖然是戰敗國,被迫依附美國。但日本很善於抓住機會,很快就實現了經濟復興,成為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經濟體。軍事上日本雖然受到和平憲法的限制,但實力不容小覷。近些年美國為了制衡中國。對日本多有縱容,頗有養虎為患之嫌。

所以二戰前的日本更像是鼎盛時期的吳國,咄咄逼人。如今的日本更像是投降吳國後的越國,努力發展經濟,積攢力量。等將來國際形勢有變,日本未必對美國沒有報復之心。

意大利

在我看來意大利就是韓國。韓、趙、魏三家分晉後,韓國正式進入強國之列。特別是韓國滅掉鄭國後,更是聲威大震。但嚴格的說來,韓國是戰國七雄中最名不符其實的強國。韓國地處四戰之地,周圍列強都喜歡欺凌韓國。但神奇的是戰國時兩場決定霸主局勢的戰爭都是韓國引起的。一場是公元前341年的齊國圍魏救韓的馬陵之戰,此戰之後魏國由盛轉衰,退出了列國爭霸;另一場是著名的秦趙之間的長平之戰,秦國憑此一戰奠定了對東方六國的絕對優勢,從此秦的統一再也不可阻擋。

意大利地處亞平寧半島,歷來有列強之名,卻無列強之實。但意大利也有扭轉國際局勢的本事。第一次世界大戰,意大利本是同盟國成員,但戰爭爆發後,意大利卻站在了協約國英法一邊。直接導致了同盟國與協約國之間的力量失衡。

二戰爆發後,意大利為了搶佔北非的英法殖民地,匆忙發動戰爭,但在英法的打擊下潰不成軍,慌忙向希特勒求援。為了挽救意大利軍隊,希特勒只得將原本用於蘇聯戰場的幾十萬精銳部隊投放到北非戰場。

單純從軍事角度講:希特勒此舉不但浪費了兵力,還大量消耗了國力。如果沒有北非戰場,德國集中兵力於蘇聯戰場,結局還真不好說。所以意大利和戰國時的韓國一樣,總有改變大勢的神奇本事。

當然春秋戰國還有一個大國就是秦國。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走上了強國之路。秦國之所以變的強大,其實就是五個方面做得很好:一是大力發展經濟;二是建立強大軍隊;三是重用優秀人才;四是消除貴族特權;五是善於利用列強之間的矛盾。秦國自孝公始,歷六世君主,無論風雲如何變幻,但強秦的目標不變,終於一躍而為首屈一指的強國。

如今我國恰如商鞅變法後的秦國,只要我們排除各種干擾,如秦國一般做好五個方面的事情,成為世界頂尖強國是必然之勢。雖然目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列強對我國採取打壓圍堵之勢,企圖阻止我國的崛起。正如當初秦國,面對東方六國合縱,兵臨函谷關,形勢不可謂不危急。

但我們這樣一個歷史悠久的大國,從來不缺少解決這種局面的智慧和辦法。只要我們不自亂陣腳,出現大的戰略失誤,從容應對,做好自己,定然會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

以上就是我認為當今世界能夠影響世界政治格局和國際關係的10個國家。歷史總有相似之處,善於學習和借鑑歷史經驗和教訓是一個民族長盛不衰必備的素質。你覺得這樣的評定有道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