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時期,陳雲頂著壓力協助周恩來總理抓外貿工作


特殊時期,陳雲頂著壓力協助周恩來總理抓外貿工作

陳雲同志


1995年4月10日,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傑出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黨和國家久經考驗的卓越領導人陳雲同志逝世。

陳雲同志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開展和成功,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鞏固,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開創和發展,奉獻了畢生精力,建立了不朽功勳,在國內外享有崇高威望,深受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尊敬和愛戴。

今天,是陳雲同志逝世25週年紀念日。祖國網特發文以紀念。

1973年,國內還處在“文革”“左”的思想控制下,陳雲同志剛復出工作不久,他以自己豐富的閱歷和深厚的經濟功底,受周總理的委託就外貿工作中的一些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在對外開放方面作出重要指示。

敢於“研究當代資本主義”利用外資的新課題

60年代後期至70年代初,世界經濟形勢發生了較大變化。一方面,西方資本主義各國雖然還有一定的發展潛力,佔有一定的經濟優勢,但也面臨著新的一輪經濟衰退危機。另一方面,隨著中美關係走向緩和,中國重返聯合國,大批西方國家紛紛與中國建交,在國內開始批判和糾正“文革”初期“左”的錯誤的中國也具有了以西方國家為主要經濟交往對象的可能性與必要性。


特殊時期,陳雲頂著壓力協助周恩來總理抓外貿工作

陳雲同志同周恩來、陳毅同志出席蘇聯駐華大使為慶祝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11週年舉行的招待會。


1973年的《要研究當代資本主義》一文記載:他在聽取中國人民銀行工作彙報時,指示對當代資本主義進行調查研究。他說,這是因為現在的情況變了,過去我們對外貿易是75%面向蘇聯和東歐,現在改變為75%面向資本主義國家,供求關係、貨幣關係的變化通通反映到外貿上來了,因此對資本主義要很好地研究。他指示恢復金融研究所,瞭解國際金融和貨幣問題,特別是對外國銀行給我們的透支便利進行利害估計。他強調,不研究資本主義,我們就要吃虧,就不要想在世界市場中佔有我們應占的地位。

針對“文革”前期,林彪、“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的煽動、砸爛對外經濟研究機構、廢棄規章制度所造成的嚴重後果,陳雲鮮明而又具體地提出了一系列恢復研究的措施。首先,要恢復建立中國人民銀行的金融研究所。他還親自擬定和提出了要認真研究分析有關國際金融貨幣的10個重要問題。這些問題對經過“文革”前期動亂之後的金融貿易恢復工作起到了提綱挈領的關鍵作用。

在當時,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特別是向國外舉債,一般幹部的思想障礙很大。陳雲同志認為,只要承認是好事,就可以找出理由來,要把一些界限劃清楚,如不要把實行自力更生方針同利用資本主義信貸對立起來;“做工作不要被那些老框框束縛住,當然這可能犯錯誤,但是誰不犯錯誤?過去沒有75%對資本主義國家的問題,現在形勢變了,有些同志沒有看到,所以要向他們解釋。”

陳雲的這次重要講話對外貿經濟工作的恢復、開拓起到了重要作用。按照他的意見和周恩來總理多次關於銀行要研究國際經濟動態的指示,中國人民銀行對國際貨幣、金融變化趨勢,西方各國間的經濟矛盾及緩和辦法,美國的經濟狀況及國際收支狀況,做了許多調查研究,同時積極開展籌措外匯和利用外資工作。1973年籌措到的外匯資金達10億多美元,支持了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

做一次“洋奴”,積極開展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

1972年2月5日,毛澤東、周恩來批准了國家計委關於進口價值4億美元的14套化纖、化肥成套設備的報告。1973年1月2日,國家計委又向國務院提出在今後三五年內引進43億美元的成套設備(通稱“四三方案”)的報告,獲得批准。其中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纖、3套石油化工、10個烷基苯工廠、43套綜合採煤機組、3個大電站、武鋼一米七軋機,及透平壓縮機、燃汽輪機、工業汽輪機制造廠等項目。

特殊時期,陳雲頂著壓力協助周恩來總理抓外貿工作

陳雲與毛澤東在一起


當時,“四人幫”集團對這次大規模引進竭力反對,設置重重障礙。1974年2月,江青到四機部講話,說引進彩色顯像管生產線是“屈辱於帝國主義的壓力”,“崇洋媚外”。向國外買船是“迷信外國資產階級的假洋鬼子”,是“修正主義路線”。在他們的破壞下,引進彩色顯像管生產線的項目被迫中斷。

協助周恩來、李先念領導引進工作的陳雲同志,在巨大壓力面前並沒退讓,反而進一步要求,引進國外設備的同時,要把眼光放長遠一些,連同必需的附件、配件一起進口,並提出了許多積極而穩妥的意見和措施。針對“四人幫”揮舞的“洋奴哲學”棍子,陳雲堅決表示“如果有人批評這是‘洋奴’,那就做一次‘洋奴’!”

擴大對外貿易,利用國內豐富的勞動力生產成品出口

60年代後期,由於“文革”對國民經濟建設的干擾和棉花歉收,國內棉布供應緊張,而國際市場上棉布價格較高、棉花價格偏低。因此,如果進口棉花加工成棉布,不僅可以緩解國內困難,而且棉布出口還可獲得一定利潤。陳雲同志指出,要找增加外匯收入的來源,我們就要打大的算盤。光靠農產品出口不夠,要多找門路。中國人多,進口化肥設備和化肥,增產糧食,再出口大米和肉類,就是大的加工出口,同加工棉布出口道理是一樣的。

當年,經國務院批准,外貿部門進口了850萬擔棉花,進行棉布加工。手工藝品是我國的傳統出口產品,但在“文革”中,被扣上“為外國資產階級服務”、“鼓吹封、資、修”的帽子,工藝品的生產和出口都極度萎縮。1973年12月,陳雲在聽取中國工藝品進出口總公司彙報時,特別指出了工藝品出口的重要性。他要求外貿部門除保持和擴大港澳、日本、新加坡等市場外,要千方百計地打開西歐、北美、大洋洲的市場。

他提出,要保證出口,就一定要搞商品基地。基地出產的東西,生產穩定,產量大,質量好,成本低。二是重視旅遊事業的發展。我國山川壯美,古蹟甚多。它們都是不能移動的,無法出口。但是由於運輸工具的便捷、運輸成本的降低,以及人們旅遊熱情的高漲,有條件將旅遊者或者是風景的消費者送到風景區享受美好的風光。這樣旅遊收入實際上是“風景出口”,可以年年有收入,一年比一年多。

特殊時期,陳雲頂著壓力協助周恩來總理抓外貿工作

陳雲、李先念視察無縫廠建設


在周恩來、李先念、陳雲的領導和指導下,經過兩年多的努力,1973年到1974年,我國對外經濟工作取得了開拓性的進展,出現了一個新的局面。一方面,成套先進設備和技術的引進,促進了國內基礎工業,尤其是冶金、化肥、石化工業的發展,為我國80年代經濟建設的騰飛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另一方面,外貿出口創匯也得到迅速發展,有力地支持了國外成套設備的引進。


特殊時期,陳雲頂著壓力協助周恩來總理抓外貿工作

陳雲同志


對外經濟工作取得的成就,體現了陳雲同志實事求是的一貫思想和工作作風。“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精神,對我國今後的對外貿易工作仍有著重要指導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