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朱鎔基、溫家寶三位總理:甚是不同卻又同

周恩來、朱鎔基、溫家寶三位人民的總理,在人民的心目中,是從善如流,溫良恭儉讓的好總理。雖然行事作風各有不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正人先正己,就是疾惡如仇,就是心胸坦蕩。心裡只有人民,唯獨沒有他們自己。他們都是樸實務實,知民愛民,貼近群眾,赤子之心,舉世公認的好總理 。 他們甚是不同,卻又如此相同!

周恩來是“開國總理”,也是備受人民敬愛的周總理,連任國務院四屆總理;朱鎔基是我國第九屆總理,是改革開放以來擅長搞經濟改革的'鐵腕總理";溫家寶是我國九、十屆總理,是一位“親民總理”。三位總理,都為國家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們的豐功偉績將永載史冊。在他們執政期,他們始終把自己當作“人民的兒子”,深受人民愛戴。

周恩來、朱鎔基、溫家寶三位總理:甚是不同卻又同

人民的“總服務員”

開國總理周恩來是個笑口常開,“宰相肚裡能行船”的人,笑起來很有感染力。他開懷大笑時,常常是雙手抱臂,把頭向後仰去,笑聲響亮,熱情洋溢。建國後留下的這種“鏡頭”也多。但三年困難時期。 在一次國務院召開的全體會議上,民政部彙報全國各地的災情。總理以往聽彙報,喜歡詢問、糾正、指導。這次他幾乎沒有插話,微微低著頭,靜靜地聽,間或胸脯起伏几下,又竭力控制住。他的神情肅穆沉重,眉頭蹙緊,彷彿籠罩在蝕骨的哀傷之中。民政部從四川講到雲南,講到一些山區窮極了苦極了,一家人只有一條褲子,誰出門誰穿時。 總理睫毛抖得厲害,兩道淚水從眼角順著蒼白的臉頰悄無聲息地淌下來,在臉上默默地閃爍。他稍稍抬起頭,淚花迷離地望向會場,喉結抽動了一下,沙啞地說出一聲:“看,我這個總理沒當好呵……” 周總理自責是因為他處處把人民當成自己的衣食父母。周總理始終把人民群眾看作是國家的主人,自稱是人民的“總服務員”。他對身邊工作人員說:“你們在我這裡工作要懂得,辦任何事情都要跟我聯繫起來,要跟我的職務聯繫起來,要和政治影響聯繫起來,要把我和人民聯繫起來。”

周恩來、朱鎔基、溫家寶三位總理:甚是不同卻又同

“我這個總理沒當好……”

以鐵面無私為人稱頌的朱鎔基總理,1999年,到雲南視察工作。為了更深入地瞭解邊疆地區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的生活狀況,朱總理提出到基層看看。朱總理選擇了昭通地區。經過幾個小時的長途跋涉,終於到了一戶農家:兩間草棚,一口水缸,幾雙草鞋,屋角堆著一堆土豆,除此之外,家徒四壁。朱總理關切地詢問了大娘家情況:家有幾口人,種植什麼作物,一年收入多少,平常吃些什麼等。大娘一一如實作答:一天兩頓飯,早上幹活前扔幾個土豆到火炕中;中午回家,火炕中的土豆就是午餐;下午依然是土豆,奢侈一點就蘸點鹽。全家只有一套可以勉強稱為衣服的衣服,誰出遠門誰穿。大娘“口無遮擋”的回答,深深震動了總理。總理面色凝重,雙眉緊鎖,久久不語,那雙憂國憂民的雙眼溼潤了;良久,他緩緩地對大娘及隨行人員說:“我這個總理沒當好……”,並掏出隨身的一些錢,交給了大娘,希望大娘購置一些衣物,添置幾件生產工具,度過眼前生活上的困難。

周恩來、朱鎔基、溫家寶三位總理:甚是不同卻又同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2003年上任的國務院溫家寶總理,曾引用清代詩人鄭板橋《濰縣署中畫竹》的詩句“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告誡自己時刻不可忘記人民的疾苦。 2005年1月2日,新年的日曆剛剛翻過一頁,國務院總理*專程來到陳家山煤礦,看望在礦難中遇難職工的家屬。溫總理來的這一天非常寒冷,氣溫低於零下10攝氏度,溫總理來到遇難的煤礦副總工程師牛鐵奇的家裡,溫總理握著牛鐵奇妻子的手,流下了悲痛的淚水,叮囑著說:要堅強地挺過這場災難,把孩子教育好,把生活安排好。總理說:全國都有你們的親人,讓我們一起共渡難關。總理向這位遇難的礦工遺像深深地鞠了三個躬。

三位總理雖然執政風格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親民、為民。他們永遠把百姓放在心裡,一心一意為民辦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