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德林法則:如何訓練快速解決問題的能力?


(點擊收聽音頻)


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何訓練快速解決問題的能力?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同樣是遇到困難,別人就能輕而易舉找到解決辦法,而你去卻絞盡腦汁,百般嘗試也不得其法?


愛因斯坦給出了答案:“因為解決問題不過是數學或實驗的技巧罷了,發現問題才更具有實質意義。”


我們常常一遇到問題忙得團團轉,卻捨不得拿出一刻鐘靜靜的思考。而真正厲害的人,不是最先行動的人,而是最快發現核心問題的人。看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也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了。


誰都會遇到難題,在瞬間萬變的環境下,怎樣才能最有效地解決難題,並沒有一個固定的規律。但是,成功並不是沒有程序可循的。遇到難題,不管你要怎樣解決它,成功的前提是看清難題的關鍵在哪裡。


找到了問題的關鍵,也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剩下的就是如何來具體實行了。


那麼如何最快發現核心問題,找到問題關鍵呢?


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頂級思維方式之一——吉德林法則:把難題清清楚楚地寫出來,便已經解決了一半。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管理顧問查爾斯·吉德林提出來的,他認為,只有先認清問題,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


因為大腦是用來思考的,不只是用來儲存的。把所有的問題都放在大腦裡,零散的問題導致大腦信息過載,只會影響大腦的思考能力,難以進行深度思考,無法發現問題的核心。


所以,遇到問題最好寫下來,寫的過程也是幫助大腦梳理問題過程,你會加深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理解,發現問題的關鍵。


從下面四點著手寫下問題:


發生了什麼事:職場中,瞭解問題的核心就是對已發生的問題進行準確的定位。


原因在哪裡:接著分析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個問題的產生,最好能深入解剖問題的根源所在。


我能找到哪些解決辦法:這時要根據原因找到對應的解決辦法,把自己所能找到的辦事法集中起來,進行記錄。


建議用哪個方法: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後,就需要進行深入思考,思考完後。選擇一個你認為最有用的。


有些問題不是我們想不到,而是我們不想去理清。雜亂無章的思維,不可能產生有條有理的行動。也許剛把問題寫下來,你就已經想到了解決方案。


要想解決問題,必須清楚問題出在哪裡。看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也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了。所以,遇到問題後首要的就是要分析問題,只有這樣,在解決起問題來才會得心應手,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